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明清文论的情理之辨由情感至上转向情理融合 ,在把握方式上是偏重而不偏废 ,情理合一而倾欹于理 ;在表现方法上基于理体情用思维而主张藏理于情。其精神特色在于 ,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呼唤人性尊严、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具有近代启蒙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作为交际工具,汉英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应该是相同的,用汉语或英语表达、描述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加上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状况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汉民族倾向形象思维、整体思维、主体意识,而英民族偏重抽象思维、个体思维、客体意识.汉英民族思维模式上的这种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也许是信仰基督教的公民占了很大比例的缘故,澳大利亚人最爱谈论“伊甸园”的故事。 澳大利亚的一位科学家在介绍他们国家的科技成就时,巧妙地借用了这段几乎世人皆知的圣经故事,生动形象地告称他们是在“走进‘伊甸园’,走进人类科学技术的美好乐园”。 偏重抽象思维的科学家打出了偏重形象思维的文学家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由于过度偏重语言,忽视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从中获取的只是固定不变的知识,增长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是维持性的,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效果不佳,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阐述计算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提出了程序设计课程应以计算思维为核心思想的教学理念,并就强化计算思维培养与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常会遇到障碍 ,其原因多种多样 ,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应是一个重要因素。了解这方面的差异无疑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讨论了英汉两种思维方式 ,并对各自的渊源作了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尽管不乏相似之处 ,但差异十分明显。从总体看 ,汉民族倾向于形象的整体综合性思维 ,英语民族则偏重抽象的个体分析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思维与言语及其同一性问题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胡塞尔认为有脱离任何表达形式的纯粹思维,德里达对此持批判的态度,维特根斯坦则坚持认为没有脱离言语的思维和思想.这些探讨主要集中于思维与言语表达这个层面,无法推进对思维与言语关系的说明,也无法在它们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获得共识.梅洛-庞蒂表达现象学主张言语表达奠基于原初的身体表达——身体姿势,而语言则是言语的历史沉淀.这些观点对研究思维与言语的关系及其同一性问题具有推动作用,它们蕴含着这样的观点:思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表达——言语表达.同时也对研究聋哑人的思维,说明动物有无思维以及思维和思想的性质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心理学的发展中横贯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价值取向和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两种思维范式的矛盾与冲突。虽然两种价值取向和两种思维范式在心理学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各自的积极作用,但二者最终都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桎梏,尤其是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科学主义与科学思维,忽视了人文主义与伦理思维。心理学的发展要融合两种价值取向与两种思维范式。现代心理学一方面要遵从伦理学的约束,解决好被试的身心健康、隐私问题以及实验的欺骗性问题,同时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伦理学也要考虑人的未来行为、整体行为,关注人以外的自然,关注更大时空内的社会责任,从而构建现代伦理学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偏重建构完整严密的价值理论体系,而是注重确立人生哲学形态,追求人生最高境界。各家各派从各自的宇宙观、思维方式、价值系统出发,在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方面争相斗艳,设计出了各显异彩的理想人格——圣人境界,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类美好理想的幢憬。在这方面成就最卓著,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推儒道两家。本文拟就两家理想人格学说的终极追求和实现途径、方法之异同作一点比较分析,以请教同仁。  相似文献   

9.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深深植根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由于中西方民族思维方式不同,因而在其语言隐喻表达上也存在差异,只有重视语言中的思维因素,才能更好地掌握隐喻的表达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诸多素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养,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理科大学生长期以来偏重理性思维的锻炼,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大学语文是提高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课程和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法典专家建议稿婚姻家庭部分中 ,有关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一章在 2 0 0 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基础上 ,主要增加了反歧视原则、子女亲生否认、认领子女、强制认领、父母的亲权责任、禁止使用对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有害的惩罚手段 ,以及收养关系的有关规定。将收养法并入婚姻家庭法编 ,单立一章。祖孙和兄弟姐妹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在父母子女关系一章里专立了一节 ,并增加了有关扶养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 ,统一“赡养”“抚养”“扶养”为“扶养” ;增加了扶养的程度、方式、争议处理办法的原则规定 ,弥补了我国婚姻法缺少系统的扶养制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选择央视看盘BSI指数、封闭式基金折溢价律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采用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比中国股票市场处于牛市与熊市时投资者情绪与上证综指收益率相互影响的不同,并比较中国与美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中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牛市小于熊市;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程度中国股市大于美国股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广为流传的“含米特论”,曾经大有凌驾于所有西方的非洲学术研究的趋势。该理论的前提是“种族优越论”,其所以能畅行一时,是根源于西方传统上的种族观念,又返身影响了人们的种族概念和种族关系的历史,特别是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于非洲种族和文明的认识。不管当初宣扬“含米特论”的学者们主观上怀有怎样的意图,这一伪理论事实上使得“黑种非洲人落后、野蛮”的种族主义思想堂而皇之地流行于世。我们既要对种族主义进行反思,也应该提防落入新的文化决定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14.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供求错位及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由于数量上的供过于求,而在于供求的错位。大学生供求错位的形成一方面与高校教育教学相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择业偏好相关。对此,必须通过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政府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从林德回访中镇、弗思回访提科皮亚、哈钦森再研究努尔人到弗里曼重访萨摩亚、韦纳重访特里布罗恩德岛以及刘易斯重访特波茨兰村,文章在回顾西方民族志中这些有关回访与再研究的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回访与再研究的区别,揭示了其中对于历史、场景和理论的关注对于人类学学科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反思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即如何在理解他者(包括学术先行者和同一时空坐落中的当地人)所处的历史、场景和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话与交流,从而深化田野工作,领会人类学的人文特色,发掘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18.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加强川渝黔流通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对促进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区域内物流中转速度、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均产生深刻影响.川渝黔在流通产业合作方面具备了资源产业互补、政府已搭台、市场需求量大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合作观念滞后、基础设施差、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低、区域政策缺乏协调性等制约因素.应在此基础上制定川渝黔流通合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的普遍性与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活 ,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 ,人赖以生活的自然界就越广阔。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个方面来说 ,人的普遍性表现在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作为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的规律 ;而对作为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的规律的认识与正确运用 ,是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的。人的普遍性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人在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中所表现的普遍性同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普遍性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衔接与连贯的显明性和隐含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语言学 (textlinguistics)研究的重要课题。语言学界在如何看待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从研究的角度来看 ,对连贯的研究重于衔接的研究 ,对语言形式上的衔接的研究重于语义上的衔接的研究。本文凭借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依据衔接的显明性与隐含性这一特征 ,讨论连贯语篇的生成模式和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