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研读余英时先生关于“序跋之于学术有推波助澜之功”宏论的基础上,就人才学家王通讯的序跋之于人才学的学术繁荣、学科构建、薪火相传的推波助澜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就其全部序跋之特色和其所蕴涵的激情、思想、文采,包括其浸润着的理论素养、智慧力量、诗之意境和诗情语言进行逐一评点,揭示了序跋对意境的参悟是靠之“平时的理论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文学修养以及对写作技巧的驾驭”而“登上巅峰,才把一路山色,尽收眼界”的真谛。几多风雨跋涉路,几多圆梦心血苦,当新世纪全国人才工作迎来山花烂漫春天之时,王通讯序跋的圆梦之境已是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2.
最近本刊华忠就人才学的建立、人才学研究的现状、国外人才开发和人才资源开发模式等问题走访了王通讯研究员,研究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专访记录如下:华忠:王所长,听说您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怎么选择了人才学研究的方向?王通讯:七十年代末,我在人民教育杂志社工作时,贵州的雷恢孝同志发表文章提出了应当重视人才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1979年夏秋之交,我与雷份孝合作,在《人民教育》杂志上联名发表了《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试论人才的知识结构》等文章。这些文章被人们认为是人才学的开山之作,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人才观探析韩丹,钟素芬人才问题,是涉及治国安邦的一个大问题,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对这一问题都相当重视,并对之进行研究和实践,为今天留下了宝贵的人才学理论和经验。本文就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标准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以期对今日的人才问题有所借鉴和启...  相似文献   

4.
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最近在上海出席长江流域人力资源开发联席会议时提出,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朝阳产业。效益很高,前景看好。 他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首先谈了关于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10日,由中国人才研究会主办,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首届“中国人才学论坛”暨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6.
自从开始研究人才学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人才成长规律的探讨,都尽力从各个方面去揭示人才成长的规律性。尽管众所纷纭,但这正说明了人才学研究者们思想解放,努力探索,各抒己见,开拓创新,将过去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成才观律阐发于世,奉献  相似文献   

7.
京派序跋作为副文本,在内容上,一面指向"书里边",一面指向"书外边",京派诸多方面皆在其中有所反映。结合热拉尔·热奈特副文本理论,京派序跋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叙述:作家文事交往的见证;作家思想历程的载体;深度批评的实践篇章;文学论争的在场语域。京派序跋,为深化京派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副文本视角。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对人才问题的论述具有理论性,“理论由实践赋于活力”,它纳入王安石变法的施政纲领,成为变法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由于论述的全面、深刻和系统,在古代人才学上,它就占有突出的地位。尤其是王安石作为改革家,他的人才观所表现的战斗性,以及由此所体现的勇气和胆略,都是非凡的。因此,本文试图从王安石人才观的形成、要点和与司马光人才观的比较,略作评述,以求指教。  相似文献   

9.
农业人才学是人才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家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是促进农业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农业人才学研究农业人才及其分类、农业人才基本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农业人才教育改革、农业人才与农村经济发展等内容。农业人才学研究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农业人才学研究的根本动力,党和国家的涉农政策是农业人才学研究的直接动力,农业人才教育的改革创新是农业人才学研究的一贯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在我国古代人才学上是一个高峰。他既继承前人人才观的精华,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而且在观点上有他独到的见解。他把政治上的变法,教育改革和人才思想熔于一炉,这就使他的人才思想高出一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及那一时代所赋于的实践意义。从王宰石的人才思想中,不仅可以更深地领会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而且由于它渗透在他的变法之中,也就构成了研究王安石变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与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术编辑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该努力培养学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培养一定的学术涵养 ,有助于促进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编辑理论与编辑工作既有统一性亦有分离性 ,而且学术研究亦不排斥多学科研究的可能 ,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应首先培养某一学科专业的学术涵养并兼及编辑学涵养 ,这与做编辑“杂家”并不相同。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需要编辑之于学术研究付诸更大的努力 ,同时在青年编辑的进修、科研等方面应力求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洪范传》是王安石一篇重要的学术作品,但学界对其写作年代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因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明显的阶段分期的特点,因此,确定它的写作年代对于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很有必要。与以往学者从该作品的最早版本,或从王安石对旧作进行“删润缮写”的时期来确定其写作年代的途径不同,通过分析王安石道本体论的演变,不同篇章中相关思想的关联及其人才观、君臣观思想内容所属的阶段来判定,认为传世的《洪范传》文本的写作年代应该被确定为王安石熙宁三年上呈给神宗皇帝前夕,属于其后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载于《回风堂文》卷1中冯君木的九篇序跋,皆作于其从新学向国学回归的过程中,或洋溢着对其挚友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或受托推介而疑似刻意回避其评述对象的结构性缺陷,或藉以阐述他对史书编纂体裁的新见解,或是致敬川人词学成就的捉刀代笔之作。无论写作旨趣如何,这些序跋都是考察冯君木文学理论、史学观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方壮猷《元史讲义》反映了他在元史研究领域的成就。方壮猷在元史领域的创见涉及蒙古族源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论证蒙古源于东胡的观点,勾勒出蒙古族起源的路径;二是认为达靼与室韦可以混称,解决了蒙元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方壮猷治史惯于以历史语言方法与史料考证相结合,十分重视使用新材料。其学术视野宽广,能够运用国际共通的专业语言,就国际学术界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对话。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是中国学术研究实现现代转型的第一人。他在治学中所追求的精神取向和学术致思的思维品格方面,都呈现出了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迥异的异质因素。认真研究这些异质性因素,将有助于深刻理解王国维学术研究的历史贡献。而深入挖掘它所蕴含的思想和学术价值,对今天的治学研究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远 《东方论坛》2008,(3):9-14
史学巨擘陈寅恪对于其自身治学历程与学术理路,生命感慨与世事洞察的不少自述,均散见于为他人著述所做的的序言,以及略征旧籍参证的跋文、“书后”当中。这些文字既是在对原作者“了解之同情”基础上对其作品意义的深入阐发和推许,也是陈寅恪夫子自道以告慰友朋的一种途径。从而成为理解陈氏学术路径、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资料。藉此也可更深入地理解陈寅恪的史学方法与史学精神,并呈现另一种可能近乎陈寅恪其人及其学说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陈瘦竹一向注重全局性的学术思考,治学“忌孤单”,表达了中国当代学术发展的一种诉求,即在一些重要的学术领域,组织具有相当实力的研究力量,以该学术领域“国家队”的姿态进入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之中。这是特定时代社会大局的发展需要,也是国内学界一度缺乏的学派意识状况下难得的学术声音。陈瘦竹的学术实践体现了他的学派意识:包容的学术气度和学术风格。这正是学派建构需要的格局条件,而有特色、有层次、有秩序的学术布局,更是学派建构的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8.
吕祖谦是南宋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后人对他的研究在三个主要问题上发生了错误:一是颠倒了吕祖谦的学术传承次序和地位,认为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和心学思想来自朱熹、陆九渊,功利思想来自陈亮、叶适;二是认为吕祖谦的思想兼容朱熹、陆九渊;三是将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学解释为对图书资料的占有。这些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吕祖谦学术的评价,也影响了对南宋学术的整体认识,所以这些错误有必要纠正。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通人之学”“专人之学”等学术思想是中国学术研究转型的重大创新,通过对王国维学术成长的梳理、学术成果的分析、学术思想的论证,对“静安之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王国维凭借厚实的知识贮备,批判地继承西方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构建中国大文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文史哲的学术体系和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体系方面做出了全面系统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和开创性成果,堪称开一代风气的大学者;王国维以创辟胜解、通方知类的学术思辨,创立二重证据方法,探索出一条由“通人之学”到“专人之学”学问研究蹊径。系统审读、反思静安之学,对我们严肃读书风气、匡正学问研究态度、提倡学术争鸣、甄别解决知识产权争端、清除学术造假现象、规范学术研究流程,能够起到见贤思齐、弃旧图新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