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殊历史语境下孕育生成的安徽革命文化,是近代安徽社会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并与安徽近代革命史相伴相生,历经发端、成长和成熟三个发展阶段.安徽革命文化的现实形态集中表现在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存等,以及这些革命遗存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依托这些现实形态,总结出内涵深刻、特色鲜明、时空延续的安徽革命文化的特点表征.探赜安徽革命文化中蕴含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切实推动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批判伦理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是理论形态、实践行动和伦理指向的统一。在理论形态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引起的生态失衡,揭示了社会空间的非生态化趋势,建立了立足于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生态批判伦理;在实践行动上,马克思号召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来打破旧的社会空间结构,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空间,实现空间生产的生态化,协调人与自然空间的关系。在伦理指向上,马克思倡导空间生产要为人民群众服务,推行总体性的生态理念,建立新型的空间生产方式,达成人与自然空间的和谐,推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空间生产"的生态批判伦理,顺应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提出了解决空间生态困境的路径,对中国空间生产的生态化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批判呈现着经济运作机制批判的显性批判逻辑、政治权力体制批判的隐性批判逻辑和城市生活模式批判的具体批判逻辑等三重逻辑。在显性的经济运作机制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引起的混乱的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内在经济逻辑,分析了资本和空间生产的内在关系,要求建立合理的社会空间运作机制;在隐性的政治权力机制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揭示了政治权力对社会空间的分割,阐释了政治权力导致的空间剥削和空间压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空间的平等政治,打破空间的不公;在具体的城市生活模式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空间对立,分析了工人阶级的住房短缺,要求改善工人的城市生活,实现居民的城市权利。马克思社会空间批判的三重逻辑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带来的空间生存困境,有利于中国吸取资本主义城市化教训,建立和谐的空间生产和城乡生活。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不只是马克思在一般意义上借用费尔巴哈主宾颠倒的方法,对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简单的逻辑否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观点,需要从一个宏观的历史发展视角去把握。除了从历史发生学的维度理解马克思以时间在先的逻辑层面提出的这一观点外,还应该看到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需要梳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脉络,从研究成果和思想发展的维度去解读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观点。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观点的内涵,以及这一观点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对指导处理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各方面发展关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具有三重维度:场域维度、过程维度和问题维度。场域维度包含限定性、自洽性和冲突性3种属性。过程维度由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有机构成。问题维度内含价值观和利益观两类问题。对以上三重维度的理解,有助于社会治理的有效开展,化解社会矛盾,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美好生活"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活的异化状态的深刻批判,确立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的语境下,美好生活主要包含三重维度意蕴:从价值维度来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从需要维度来看,"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由生存性需要到发展性需要、再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的动态范畴;从实践维度来看,劳动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手段.  相似文献   

7.
出版人在文化传播与传承中作用突出。读史明志对于出版人坚定初心、守正创新是一项高阶素养。它的三重维度表现在:一是要从读史中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功能的论述;二是要从读史中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出版阵地意识;三是要从读史中明了出版人的使命担当。唯其如此,方能使国家强盛,文化根脉强固。  相似文献   

8.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关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根本大计,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和实践的维度下认识和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合法性、历史根基和对策。理论维度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思想理论支撑,是理性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根本;历史维度上,重览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黄河治理的历史进程,为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实践维度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治理,推进法治体系建设水平,是当前人们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论太平天国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从东方和中国社会性质、特点和太平天国革命本身的实际出发,认为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激发了中国社会内部矛盾而引起的;是在中国陷于瓦解状态和“半文明制度”的新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太平天国是打着宗教旗帜和以民族形式出现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侵略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马克思对太平天国革命可能出现的前途作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预测,同时又预言太平天国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出场的文本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著作,由于以往对《手稿》的哲学革命价值的忽略,使得对其价值的重估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马克思在哲学研究范式和哲学本体论这两个纬度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现了哲学范式的根本变革——从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马克思哲学革命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世界何以可能”到“人的解放和自由何以可能”的转变,我们应并在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社会整体论、社会批判论和社会发展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应从社会整体的视角考察其中的各个子系统乃至每个个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论以人的尺度即人道主义为标准,以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异化理论为框架,以实践即改造现存世界的学说为其结晶。马克思不仅坚持社会整体论和社会批判论,而且还坚信,社会是在不断进化和发展着的,并以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探索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实现途径。正确理解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推动社会变革和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将社会发展看做是一个源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而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基本矛盾构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它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是我们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结构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昭示着广大的非西方、非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要求人们从经济、科教、生态、政治和文化诸方面来推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本文试图从概念、内涵、特征、方法论及当代价值五个视角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总体分析,以探究学界研究的优缺得失,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生成的历史过程的梳理,论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的本质差别在于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不同。按照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处于现代化运动过程中的中国已经越出第一大社会形态,正积极借鉴吸收第二大社会形态的有益成果,为向第三大社会形态发展创造现实条件,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目标就是实现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以及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当代形态的重要实践维度,立足现代实践格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基本价值、时代精神、当代成果、中国问题和中国表述的结合中,阐明这三个实践维度的精神特质、基本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现代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是对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有机体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站在这个理论视角上,我们能探索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如下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西方哲学以抽象主客体关系为发展主线。马克思在颠倒黑格尔思维和意志之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感性主客体关系,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通过这种变革,马克思建立了一种实践的、经济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立体安全观的概念,阐明经济安全、周边安全和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的侧重点,认为上海五国机制是中国的国家安全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的内容深刻体现在关于人类解放、社会规律和生产力社会化等方面的论述中。以这三个视角重析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展现出深刻的历史启示:首先,社会革命是人类解放的必然要求;其次,社会革命是社会规律发展的必然环节;再次,社会革命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必然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成果,又是当代延续。深入挖掘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的历史内涵,对理解中国社会革命特点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