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必须提高重视农村劳务输出的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 二、三产业转移,是新时期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重要表现。同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给城乡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存在一定的社会成本与风险。各级政府应认真应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有序、安全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一、实施积极的劳务输出产业政策。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只有建筑等少数劳务输出项目有一定的组织性,多数农民进城打工是“各自为战” 的个人行为,有些流出地的农村干部觉得帮不上忙,有些流入地的城镇干部也感到无能为力。这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散化的表现。 为此,首先要构筑劳务输出产业政策的平台。近几年来,中央围绕“农业产业化”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而对“劳务输出产业化” 问题则重视不够。农村至今仍积存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农民。作为减少农民主渠道的劳务输出,是我国一个新兴产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性支撑条件。要以当年实施特区、开发区等地区性倾斜政策那样的力度,采取产业性倾斜政策,鼓励与保护农民输出劳务、进入城镇。 第二,加大农村劳务输出产业的开发度。过去,农民进城找到的工作主要是体力型劳务,现在,城镇提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增效是根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动力,这都有赖于劳务输出的规模和质量,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在西部劳务中介市场孱弱的背景下,分析了政府主导劳务输出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四川彝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主转移等多种渠道对外劳务输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效益?促进了彝族地区乡村发展? 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劳务输出现状?劳务输出对彝区乡村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的促进作用?彝区乡村劳务输出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为例?对彝族地区劳务输出后乡村治理的路径进行 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制度、经济、农业生产力水平、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供求失衡及情感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广大农村纵深发展吸收和以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为重要转移方向,扩大国际劳务输出,全面合理规划,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5.
合理开发青海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应正确引导农民既在农村之外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又要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即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培养带头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应积极实施"回归工程",引导那些有经验、眼界开阔的有成就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部分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达到雇主和被雇者双赢的目的.这样既稳定了家庭各种关系,又减少了面临的困难和不和谐因素,在总体上促进青海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从而加快整个和谐青海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劳务输出是解决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民族地区的民众由于其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较差,再加上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浓厚的宗教信仰等,制约了该地区劳务输出的顺利进行。在对卓尼县劳动力资源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树立大农业观念,拓宽农业内部的就业渠道;重点发展小城镇为农业劳动力提供充分空间和载体;跨地区跨行业劳务输出;非正规就业等.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实施城镇化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劳动力市场城乡统一战略、招商引资战略、劳务输出战略和社会保障战略。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加速绵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1)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2 )提高劳动者素质 ;(3)加速发展本地经济、就地消化与劳务输出相结合 ;(4 )加速城市现代化、乡镇城市化、农村工业化 ,为转移劳动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劳务输出经济是加快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一些困难.我们必须找出制约河南省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深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以有效解决河南省的"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就业的突出问题。西部贫困地区无所节制地进行低层次劳务输出,衍生出对劳务经济的崇拜,已严重影响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西部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现状,深刻反思其潜在的影响,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与途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牧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宗教意识和传统观念浓厚,生计方式变迁导致的文化适应困难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务输出机制不健全等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因素。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市场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转移相关配套制度是有效解决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条件,但由于劳动力数量大,增长快、文化素质低、分布不合理,开发这些自然资源又受到劳动力数量、质量、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走自我就地消化为主、移民和劳务输出为辅的道路。一是在大农业内部进行多层次转移;二是在农村内部多形式转移;三是在发展农村小集镇及乡镇所在地建设中转移;四是在本区内鼓励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向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的地区“顺向”转移;以及劳务输出等等。通过这些途径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各得其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时期,我国规模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着严峻形势,要解决这一复杂问题应按照客观现实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转移思路。我们必须在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拓展劳务输出等方面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与之相应,我们可以通过农村城镇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个体与私营经济、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途径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其中推进农村城镇化来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农村,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有限,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区域内分布不均衡,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尽快提高劳动力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开发农村产业,强化内部转移;拓宽国际空间,扩大劳务输出是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佛光乡、岳滩镇、庞村镇等4个乡镇的210户农民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对偃师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流转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偃师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流转过程中存在农民自身素质问题、组织管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流转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加大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健全农村劳动力的社会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将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小城镇与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系统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及小城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以小城镇和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主要作为吸纳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分析政府为何偏爱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大中城市、大中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上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及劳务输出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劳务输出直接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大问题,对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贫困地区吕梁市为例,从劳务输出的三种主要形式即自发输出、“裙带”输出、组织输出入手,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劳务输出的现状。针对吕梁市劳务输出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特点,吕梁市提出了多项劳务输出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从政府、农民、用人单位以及中介组织等多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职业技能培训为先导、制度创新为动力,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中介服务、法律维权等手段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县域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格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劳务输出途径、规模及质量上不断求创新、谋发展,推动吕梁市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从实际调查出发 ,论述了农村劳务输出的结构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是通过它与二元经济理论所述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别以及主体职业结构、年龄性别结构等方面进行界定的。关于劳务输出的影响 ,从正面着重肯定它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并为农村的小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负面着重揭示它加剧本地经济结构不合理并破坏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试图论证农业经济发展中滞凝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