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纺织业对纺织设备如饥似渴般的需求,使上海筛选出的老旧设备得以在西部演化出神话般的增值。但如此的“东锭西移”却使东西合作的理论推想和政策设计在现实中大大地走了形,变成了另一番模样……A563型织机锈迹斑驳,安置于石河子厂房里,看起来很像是上海老纺织工业史的实物巡展。如此设备转移,都是国有企业,纺织业处境艰难,本当风雨同舟,怎么会发生兄弟相煎之事?去年初秋,棉花挂铃绽蕾的季节,我来到新疆石河子。近年来新疆棉花优势日益明显,纺织业西移进程加快推进。新疆石河子利用上海拆迁西移的设备建立起了一座石河子上…  相似文献   

2.
“对永州这样的后发地区而言,转方式、调结构就是要以更大的气势和力度,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速新型工业化,推动跨越式大发展,实现‘弯道超车’。达到富民强市的目标。” ——关于永州“转方式、调结构”的定调  相似文献   

3.
宁夏产业结构及其区位优势变化(1978~200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已有的区位商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综合区位商”概念,并以此作为衡量地区产业综合区位优势的尺度。借助于计量模型,分析了1978~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六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其他服务业)综合区位商变化趋势。结果如下:第一,宁夏产业综合区位商变化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面推行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宁夏各产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其综合区位优势。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具有比较优势的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第三,各部门对宁夏产业综合区位优势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建筑业影响力最大,其余依次是:其他服务业、农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工业。工业的影响力最弱。如何加快工业化和工业部门优势产业的发展,是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3,4(6):14-17,93-95
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和整体开发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血脉和基础,因此民族地区要要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才能最终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将进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加强民族地区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出发,阐述了推进传统特色农牧业向现代特色农牧业跨越,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何雄浪  张慧颖  毕佳丽 《民族学刊》2013,4(6):1-8,89-90
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科学判断。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部民族地区没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相对比较特别的地缘优势,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经济较落后地区,农牧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外,还有其特有的制约因素:受教育程度及双语水平低;从事行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城市融入性差;劳动力转移模式单一;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技能培训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等。因此,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强几方面的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规范劳动力市场;提升民族地区教育层次。  相似文献   

7.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取决于优势产业的发展,而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定位是否准确。研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势产业定位模式,不仅可以加快该地区小康建设的步伐,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借鉴。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优势产业的甄别,应以“独、大、专、强”为价值判断标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应:筛选、论证、储备、申报一批项目,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梯级开发几大水系,挖掘水能资源的巨大潜力;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壮大旅游优势产业;立足特殊原材料,发展资源延伸的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牧业及其加工业。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其实质上看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的重大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所谓资源转换,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国家发展重点向农业、能源、原材料等产业倾斜以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契机,充分利用区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培植和强化优势资源产业,高起点利用新技术,提高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更新和换代,形成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从而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广西民族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农业基础脆弱、国有企业经营亏损面大、财政困难、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仍然严重等问题。因此,广西民族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农业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综合开发;工业方面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及有资源基础和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围绕大通道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区位优势,抓住机遇,迎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技术和资本的转移。作者还提出了研究市场,培育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调整行政机构,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加大政府调整力度,改善环境条件,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并举以及依靠国家支持,调整产业政策,建立“扶贫特区”等民族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蒋彬 《民族学刊》2014,5(6):34-45,103-105
就文化十大产业来看,羌族地区仅有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传统产业,而新兴的动漫产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艺术创意和设计、文化产品与数字相关服务等新兴产业基本上还未起步。即使已有的产业,也发育不全。羌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起步低、规模小、效益差、同质性高。虽然存在自然生态环境较差、社会发育程度低、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缺少文化产业人才等制约因素;也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基本覆盖、区位优势明显、良好的机遇、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发展羌族地区文化产业应该创新管理机制,健全文化产业市场;融合文化科技,发展创意农业产业;壮大市场主体,培育龙头企业;突出特色,塑造品牌。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东部地区向西部民族地区转移产业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转移”在逐步扩大,“浪潮”的真正到来还有等时日。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必须为产业转移营造宽松的环境,积极采取措施和制定政策引导产业转移有序、合理、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钟海燕 《民族学刊》2011,2(5):73-79,96
基于新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判断,分析得出"十二五"时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结构调整为主轴,重点抓好稳定、发展、民生、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九大重点任务:破除已存在的路径依赖,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民族地区空间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扶贫模式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重视利益关系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供给,改善民生,与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倡导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劳动力费用低的地区转移。这给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素质较高、交通方便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中央及时抓住这个机遇,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利用优势,坚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经济,无疑是非常英明的决策。赵紫阳同  相似文献   

16.
张玉荣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22,13(4):19-26, 133
厘清西部民族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并了解其比较优势的演变,对于发展当地制造业,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静态、动态区位熵指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4年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正向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技术制造业营收持续下降,中、高技术制造业营收上升,低、高技术行业用工人数上升;食品制造、酒饮料茶制造、木材加工、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比较优势显著,且持续增强;纺织、文工体娱、化学纤维、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虽仍处于比较劣势,但呈现追赶态势。西部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夯实产业基础,融入“一带一路”建设、RCEP等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国内区域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数字经济等方式推进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发永州民族旅游商品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民族旅游业是由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购”创汇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旅游业经营中最重要的构成,且弹性较大,属“无限花费”。永州1984-2004年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8%,而民族地区旅游购物收入只占民族旅游总收入的5%。这一方面表明,永  相似文献   

18.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马克思生态思想和“两山论”在当代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随着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需求的日益提升,森林康养产业已成为大健康时代发展的新趋向。发展民族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在增强康养者舒适感、幸福感、快乐感的同时,能更好地推广地域文化、促进黑龙江民族地方经济发展,为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洮、岷地区,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临潭县和岷县及其毗邻地区。临潭县古称洮州,岷县古称岷州。这两个县在地域上是相连的,又因为这两个县在古代民族、历史的变迁上有诸多的相似性,在地方史志上,常常把这两个县合称“洮岷地区”。  相似文献   

20.
崔哲浩  吴雨晴  张俊杰 《民族学刊》2023,14(1):87-94, 149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特殊性。“空心村”现象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边境安全中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地区”)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境安全及边民的重要性进行理论梳理及阐述;其次从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产业及社会保障空心化、民族文化传承受到威胁等四种形式。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收入及生活条件多方面差距、产业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影响等;再次基于边境安全与“空心村”现象的影响关系,对延边地区“空心村”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存在社会安全隐患问题加大、群众及基层组织防范意识及能力不足、社会资源难以整合、对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产生影响四个层面的问题;最后在边境安全视角下提出把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提升到边境安全的高度、发展壮大农村龙头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优化边民财政补贴政策,实现“人心齐,泰山移”、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社会管控工作,增强群众向心力、凝聚力、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五个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