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一则题为《“奔奔族”(1975-1985年出生的人)一中国社会压力最大、最水深火热的族群》的帖子引爆各大网站论坛社区。文中指出:“奔奔族”既是“当前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青春力量”,又是“中国社会压力最大的族群”;他们身处于房价高、车价高、医疗费高的“三高时代”。“奔奔族”一词,源于他们“一路嚎叫不停地奔跑在事业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2.
佩佩 《现代交际》2003,(10):72-72
当“BOBO族”、“MO族”等时尚族群在流行前沿中成了“明日黄花”时,IF(InternationalFreeman,国际自由族)一族作为另一种职业风景来到了我们面前。这个概念是由“表演英语”的创始人、世界知名英语培训专家刘克亚先生提出的。IF一族是在世界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个性自由地选择工作、居住和旅游度假的一群人。 想成为IF一族,如下几种素质是必须具备的。 国际化的视野。由于学习和工作地点的频繁变更、所服务对象的千差万别,IF一族总是处在  相似文献   

3.
小非 《老人世界》2014,(6):10-11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老啃族”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同时,他们需要报答身在农村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背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乐观面对一切,每件事他们都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他们就是“向日葵”族。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向日葵”一族,让我们从以下步骤开始吧。  相似文献   

5.
新职业被称之为“361行”。行行出状元,活跃在“361行”的“新职族”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他们的从业感受如何?如何才能人职新职业?新职业的职业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新职族”。他们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成了“新职族”,但行行出状元,“361行”里有精彩,他们喜欢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6.
古代阿拉伯有一种人,专门在人家设宴席、办喜事的时候,虽与主人无缘,却总是不请自到,蹭进门去,甩开腮帮子,风卷残云,大吃一通,然后一走了之.这种专喜欢白吃人家的不速之客也构成了一个群体.眼下,大概是从港台经深圳、广州等地转口引进了日本的一个词儿,挺流行的,即把一些群体称“族”(当然,这个词的老根儿还是中国的),如“暴走族”(又称“飞车党”)、“上班族”、“追星族”等.为赶时髦,我们不妨给这些吃白食的人起个现代化的名字,叫“白吃族”.“白吃族”人认为自己去蹭饭白吃自有白吃的道理.如一位“白吃族”的诗人在为这一群体作自我介绍时就写道:我们是这样一群人:随时请,随时登门.我们若被人家忘记,“白吃”会邀请我们;我们会想:也许是请了,我们正巧不在,出了门,  相似文献   

7.
“CC族”正在成为风行国内外的“新一族”,反映出特定的文化价值体系转变。本文梳理了欧关学者对“CC族”的研究,并对其内蕴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深度探析。文章阐述了“CC族”诞生的文化背景,并勾勒出“CC族”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揭示出其与世界文化价值体系变迁的内在关系。文章还结合我国青年价值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建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你最近“悠”了没有?到哪里“悠”去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有人或许会一头雾水。不过,这却是眼下不少都市白领的时尚问候语,而他们,也将自己标榜为“悠客”一族。“悠客”是指都市中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主动从高速运转的职业状态中暂停或减缓下来,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或者给自己放一个大假,或者尝试一个全新的开始,他们想自主控制生命的节奏,不愿再成为工作的“奴隶”。如令,“悠客”一族的队伍正日渐壮大。  相似文献   

9.
青年自我教育的“势”与“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及教育关系双向反馈机制的心理对峙,以及青年人“自我形象”两极的对峙,这从一个侧面充分地反映了青年的“自我意识”与‘咱我教育意识”有其不可否认的客观实在性及现实可行性。正确地认识这个现状,并引导青年人正确地实施‘咱我教育”,将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取得单纯运用其它途径、方法、手段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企及新的境界。(一)教育者的“主导”意识与被教育者的“反客为主”意识的对峙。在教育者一方有着强烈的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意识,把自己看作是主动体而把被教育者看作是受动…  相似文献   

10.
赵爱萍  唐家彬 《职业时空》2009,5(1):148-148
以时髦网络“客”族词为例探讨其构词方式及心理认知机制,从而说明X客族词不但有较强的搭配性,也可以通过派生、拼缀、复合方式或与其他根词和词缀一起构成新词,表现出很强的能产性。X客族词有一定的理据,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读屏”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常规动作”和“生动表情”,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在种种屏幕面前也得以再造。电视屏幕为青少年展示了成人的后台景象,使青少年学习到许多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按照新的规则展开知识的传播、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学习如何同他人交往,并将这些交往技巧迁移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手机作为“流动的现代性”的表征之一,重新结构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然而,青少年的社会需要不可能仅仅从抽象的“人机关系”中得到满足,“人机”关系自然不可能彻底取代“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构筑"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等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文章在对廊坊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三步曲"的廊坊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配套对接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廊坊总部经济发展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台湾作为一个后殖民社会,具有后殖民社会典型的抗争性,社会内部反对"一元"叙事,倡导重构社会多元的价值观。由于每个后殖民社会所独有的被殖民经验,台湾社会的"解殖"模式也有其自身特殊的情感联结,表现在对外选择的"去霸权"意象、抗争上浮现出的"殖民现代性"论述和"反中"意识,尤其体现在当前台湾年轻世代所持的价值理念立场上。对于当前台湾年轻世代的"后殖民遗绪"表现,应该跳脱"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框架,从历史情境中探寻现象成因,以情感结构层次作为分析立足点。"解严后"台湾年轻世代的对日态度也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倾向,随着社会内部"主体性"意识社会化地加剧,其对日认知也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样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耒阳市暑假期间农村中小学生流动情况的考察。发现暑假期间外出的农村中小学生规模相当宏大,形成了一股与“民工潮”相对的“学生潮”。本文提出“学生潮”的概念,并揭示和剖析出“学生潮”与“民工潮”之间的内在复杂关系以及“学生潮”对社会尤其是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Ambiguities in Weber's theory of social action have been compounded in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American commentators have generally given a psychological twist to Weber's concepts of "intended sense" and "understanding," in terms of an "imputation of motive." Weber, on the other hand,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intended sense of an action and the actor's motivation. As a sociologist, he is interested, not in the imputation of motive to the individual actor, but in understanding social action in its "context of sense" in relation to "typical" or "cross-sectional" usages based on "consensus," that is, in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6.
中外科学教育实践方式和目标不同,学生成才类型也不同。中国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擅长解题答题,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国外学生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学习主动,但基础相对较差。比较中外科学教育利弊得失,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鸟巢一代”大学生具有以往同龄人所没有的特点,表现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个性张扬,极力表现与众不同,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对网络十分依赖,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围,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功利欲望心强烈,承受挫折能力弱等。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需要随着工作对象的发展变化而发生转变。本文运用管理学中国家政府职能转变理论.在梳理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演进的基础上,提出面对“鸟巢一代”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方式应从“划桨”到“导航”.旨在为高校同行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大学生社团“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亚文化,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团热有利于锻炼、陶冶、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其间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