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济学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的方法 ,也是科学的方法。经济学主要研究“为什么”的问题 ,解释人的行为或现象。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 ,精确推测 ,而不是预测。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 ,以理论解释事实 ,要有抽象的存在。经济学能够运用的基础理论不多 ,但是推测能力要强 ,问题的局限条件清楚 ,就会有结论。解释现象的理论越简单越好 ,用复杂的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是行不通的。经济学不能和真实世界脱节。经济学就是在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之间寻找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由于排斥政治因素的新古典经济学已无法解释许多经济行为和现象,加上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政府干预经济,新政治经济学成为经济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国家(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研究的新阶段。引入政治因素、制度因素和实证主义构成其基本理论价值。而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试图在宏观上对中国经济转型进行经济学解释的分析框架,它要么将政府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考察变量,要么就将政府行为本身作为其分析框架。因此,作为这种研究取向的理论范式,新政治经济学为解释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惯常的思路是将之仅限定于经济领域,从而在经济与政治领域之间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出现失衡,制约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政府与市场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将政府与市场关系纳入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双重视野中予以考察。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本身也说明,单一的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不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二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现实,不断调整彼此的作用强度,找寻彼此良性替代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交易成本政治学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理论在政治学领域运用的产物,也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逐步融合的结果.本文从交易成本政治学研究现状出发,认为政治市场和政治交易成本的存在是交易成本政治学理论成立的前提;政治合同是交易成本政治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政治合同的脆弱性和不易操作性等特征导致了政治市场失灵.政治市场失灵的存在是目前对政治市场效率争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是从逻辑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述,而是围绕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与诠释中存在的若干误读与误释为中心,进行辩正与澄清,阐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应如何把握的问题。要辩正与澄清包括以下四个问题:其一,不能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看作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理论,而应视作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论,更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学的批判等同于对资本的批判,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诠释为是一种对资本的批判理论;其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政治经济学,不能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之为是一种技术经济学或经济的工艺学,任何社会经济的运行都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其三,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规律的研究不能离开历史观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互相贯通的,不能将其分离;其四,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不同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因而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不能片面的强调与西方经济研究的接轨。  相似文献   

6.
经济政治学:政治-经济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政治学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是经济的政治学,它既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政治问题,也研究政治现象中的经济问题,揭示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经济政治学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它倡导一种动态平衡的经济政治观。与传统的政治学相比较,经济政治学是思考角度、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是在政治学领域确立经济理性和经济价值的变革,也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这里主要是针对经济市场上的主体而言的。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范式拓展到政治市场,指出政治市场的主体,如政治家等,也是“经济人”。这种对人性前提的有效拓展使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笔者认为,在知识市场上,知识人也是“经济人”。知识人的谋利性会导致知识与社会的不均衡;知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会加剧这种不均衡程度。目前,我国知识与社会的不均衡问题已十分严重,对其有效治理已变成一项既艰巨又迫切的系统工程;关键对策是体制创新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9.
王永光 《学术界》2015,(2):35-49,323-324
本文从两个方面梳理了布坎南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和批判:对总量函数指标的质疑和对宏观总量的国家干预理论的批判;又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布坎南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突破和超越:把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或重点置于市场交换关系及其制度结构的考察上,以消除各种人为的制约各方交易利益充分实现的制度障碍,进而将构建公正性市场关系的基本要素即对个体追求自己利益的承认、平等自愿的互利交换和一致同意的契约原则用于对社会政治领域的分析,为研究社会政治决策(或公共选择)活动及其制度规则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布坎南的理论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和慎重看待市场运行与政府调控的关系、个人价值与政治民主的关系,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富强 《学术研究》2013,(5):64-72,160
由于混同了逻辑化市场和现实市场的逻辑,并以逻辑化市场来为现实市场的逻辑进行辩护,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诸多理论和政策都引发了社会经济的系列乱象。正因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捍卫逻辑化的市场或现实的市场,而是要对现实市场进行不断改造和完善。一般地,市场功能得以发挥往往依赖于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存在社会经济地位大致平等的市场主体,二是存在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市场程序。因此,现实市场也应该沿着这两个维度不断完善,这也是对市场经济的真正捍卫。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学术论坛》2005,(2):38-40
经济政治学要脱离经济学和政治学而成为一门学科,必须确立自己不同于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经济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必然比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范畴更加抽象、更加接近社会生活的本原."利益"才是能够揭示经济-政治互动关系的经济政治学基本范畴.从"利益"这个基本范畴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到经济政治学研究的支点,科学解剖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现象和经济-政治关系,准确把握经济-政治现象的规律,进而构架经济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并利用经济政治学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2.
生态经济学变迁及其理论演进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流经济学始终不能把生态要素很好地纳入其研究范畴与学科体系,生态经济学的发展为人们更好地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范畴和学科边界尚不够成熟和稳定.本文旨在探索"生态经济学"思想渊源,透视生态经济学理论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82年2月25日至3月4日在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除西藏、台湾以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1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85篇学术论文。年会围绕着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对生产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关于生产力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主要探讨下述三个问题。(1)生产力运动和变化的特点代表们认为,生产力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而研究的这些规律,应到生产力自身的矛盾过程中去剖析,而不能简单地把政治  相似文献   

14.
程晓东 《理论界》2020,(4):36-43
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问题最初来自科学哲学的"货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货架"的供给不能满足研究之需要的种种现象。研究视域的拓展和扩散,逐渐走出宏大叙事的框架,也带来新的更加迫切的问题域如何归集的问题。本文通过方法论者的反思、权威定义和实际研究的佐证,构建可聚焦的问题域作为探讨平台,得出将研究问题聚焦于经济学的结构和策略、理由与因果等五大问题的基本结论,并说明对这一结论所抱持的乐观态度和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5.
制度博弈是时下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其思想渊源既有现代经济学的影响,也有后现代政治思想的影响。但后现代思想的政治游戏观并不能成为制度博弈之说的哲学基础,制度经济学的关怀也不同于制度博弈说的关怀。制度博弈说的错误主要在于把规定博弈的条件理解为博弈的内容,把作为博弈结果的博弈均衡混同于博弈的制度规则。如果把对抗性的博弈关系当作理想的政治关系,这是不能为我们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秀东 《中州学刊》2001,(6):123-127
农村市场中尖锐的供求矛盾把农业产业化研究推向农业经济学的前沿。本文全面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产业化理论,对有关论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规模经济并不能对农业产业化作出科学的说明;交易费用理论和专业化分工理论由于各自的理论局限性,也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可行的途径是两者的结合。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必须关注二元经济和双轨体制带来的深刻影响。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正统转型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主流经济学完全理性或者理性预期的遍历性假设之上,因将风险与根本不确定性等同起来,积极倡导"华盛顿共识"和自由市场,所以看不到任何市场异常现象和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一旦走进非遍历性和根本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这些正统经济学的方案并不适用。而后凯恩斯经济学则把根本不确定性作为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变量,并据此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经济转型过程是非遍历性过程,经济转型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而是一个在根本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关键性决策,需要有效发挥政府在促进经济稳定与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能得出经济增长也是资本市场发展原因的双向因果关系.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应取决于一国居民和企业的融资偏好,既有的政治、法律以及非正式制度背景的约束,而不是简单地由经济增长的水平所决定的.虽然建立资本市场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作为突破初始创建的门槛值的必要务件,但是影响一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充分条件相当复杂.这也是未来研究资本市场理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经济政治学以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生活中相互交融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性,并试图揭示其一般运行规律,为分析政治变革的内容及方式提供新的途径,从而有效地达到以变革促发展的目的。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体系、经济结构、经济功能、经济资源、经济权力、政治变革、政治结构、政治功能、政治资源、政治权力等。经济政治学研究的关键在于政治与经济互动的纽带,以政治体系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族群国家。我国的少数族群问题研究既可以是文化层面的,也可以是政治层面的,不能简单地"政治化"或"文化化"。在少数族群问题研究中,需要提防的是借文化研究实现政治目的,或利用政治研究消解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