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费改革之前,国家主要以乡村非正式权威力量和基层政权组织为中介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接点治理",但因其难以适应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变迁需要,乡村治理模式必须及时转型。农业税取消后,为维护农民权益,强化国家在乡村社会的基础性权力,国家改变治理策略,国家权力与农户直接对接的直接治理模式逐渐兴起,乡村治理实现了由接点治理到直接治理的逻辑转换。这一转换深刻影响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改变了基层政权的行为方式。由此,欲推动乡村治理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需重塑乡村治理结构,将接点治理与国家政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两者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
重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仅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的一项重要改革策略。社区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在于调整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利益格局。从一个典型案例承载的实证经验来看,国家激活和保证社会组织权利的初衷在于实现对社区的全面管理,国家和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建构的合作及其深度取决于社区事务的类别和不同层级政府单位对合作收益的预期。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建党以来,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党领导的农村社会治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与政治认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组织整合与制度奠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赋权放活与治理重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组织振兴与协商共治四个阶段。党领导农村社会治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新时代继续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继续发扬这些宝贵经验,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适应新时代的新特点不断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窦玉沛 《社区》2014,(13):8-9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时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改革任务,形成了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到社区治理一体贯通、一脉相承的治理体系,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重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仅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的一项重要改革策略.社区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在于调整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利益格局.从一个典型案例承载的实证经验来看,国家激活和保证社会组织权利的初衷在于实现对社区的全面管理,国家和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建构的合作及其深度取决于社区事务的类别和不同层级政府单位对合作收益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这给社区治理提出了挑战。以国家治理为历史背景,基于规范性研究的逻辑着重分析社区治理实践的新变化和面临的挑战,并从社区治理的实践层面,探讨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协同治理机制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吴晓林 《社区》2017,(1):15-15
大国治理的基石在社区。社区治理不但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环节,更关乎亿万百姓的福祉。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社区中,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国家治理的脉动,抽象的国家可以具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社区是国家与公民互动最频繁的“节点”。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区建设全面进入“治理时代”。新时代,在“国家-政党-社会”的治理结构中,中国特色社区建设明确坚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各类主体的“多元共治”格局,展现“国家统合社会”的实践图景。新时代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定位与治理实践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政党治理的现实要求,以此适应中国特色社区建设,进而提供社区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治理主体过于单一、资源过于分散、居民社区认同和参与机制欠缺等一直是影响我国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和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症结。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历史性契机。本文以杭州市上城区“二化四网六平台”社区信息化模式实践为例,分析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的复合治理和参与式治理,并形成“国家一市场一社会合作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来探讨乡村社会性质与国家政权建设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追溯历史,我们发现乡村社会的性质虽然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政权的建设,但是,一旦随着某种制度的确立和强化机制的形成,国家政权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和决定乡村社会的种种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理想型构:合作网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的本质特征是公民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独立管理或与政府的合作管理,治理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城市社区合作网络治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第三部门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采用一定的手段方式,合作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运行机制.城市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民主政治建设、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更涉及到政府与社会二元结构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5.
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是国家力量、社区资源与市场规则共同体作用下的总体性治理。当前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模式指向市民化视角与国家治理视角。这种治理模式难以突破治理主体权责利失衡、治理事务边界模糊化与治理共同体意识缺乏的固有困境,它也导致社区治理失序与居民参与不足。但J街道红色物业治理实践表明:基层党委制度化形塑的“物业治理共同体”,建构国家—农民—市场的共同体关系,创新主体共治模式,通过治理事务责任落实的组织协商机制与治理主体有效动员的资源整合机制,促成社区规则之治的行政组织载体与社区稳定生态的权责分工结构等治理,填补了以往治理的不足。因此,输入行政性资源,激活政治关联机制;构建协商性平台,畅通物业治理过程;营造共同体意识,提升资源再造能力等成为优化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共同体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检视与理论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动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已经全面铺开。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中呈现出治理体制“类”科层化、治理过程规范化、治理方式技术化的逻辑;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呈现出领导能力精英化、服务能力社区化、公共管理能力专业化的逻辑。但我国存在东中西区域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两个层面的限制,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基础的匹配存在一定的张力,并会产生一些“意外的后果”。基于这一客观现实,需要对当前的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进行反思,并重视简约治理传统。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的转型,有必要从改革乡村关系、推动自治下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等多个方面达成国家政权建设与简约治理传统的协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对农村原始村落的改造升级或集中重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我国农村社会基层治理模式也必将转型,由村民自治的单一模式向农村社区综合治理模式转型。农村社区既是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基本单元,也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平台,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模式的选择,其本质是国家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连接点。目前,延边农村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州1051个行政村,仅有501个村挂牌成立农村社区,而有效发挥农村社会基层治理作用所必要的组织机构建设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严重制约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与治理功能的实现,建设任务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层在国家治理链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社区中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只有在社区和谐的基础上社会才会和谐。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着多样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转型,构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社区治理模式迫在眉睫。完善社区治理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创新社会治理"精神为指导,对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进行阐述,对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老年人家庭状况、社区认同、社会资本、政治素养、公共精神、社会关注导向等影响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因素展开了分析,并对完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上的运用。随着"单位社会"的解体及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与社会的界限逐渐清晰,社区正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性空间。在实现社区自治目标的进程中,随着多元主体的兴起及多中心秩序格局的形成,出现了多种社区治理模式。不同模式的差异背后反映出的是主导力量的不同。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合作型社区治理模式应当成为推进社区治理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