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产"与"历史"都具有鲜明的时间属性,都与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关联。当遗产不再被视为一种现成之物,而被理解为一种与人们对过去的表述和回忆相关的动态过程时,遗产就为理解历史提供了新的可能。一方面历史(过去的事件和行为)是遗产表述的基本内容,是遗产存在和延续的基本框架,也是人们理解、认知遗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今天的遗产运动作为在当下表述过去的一种新实践类型,既是对过去历史记忆的选择与重构,又具有"制造历史"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2.
罗登斯特莱契的这部历史论著在某种程度上对历史知识作了一种认识论的研究,并对于时下流行的史学风气,对于历史主义的前提和实践进行了批判。作者是耶路撒冷城希伯来大学的哲学教授;他把“历史上若干基本问题的辩证研究和时下若干见解的批判估价”两者成功地结合起来。他分析的问题都是古今历史家想要解决的问题:历史的主题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指向未来的过去历史过程与由现在追溯过去的历史知识的关系;客观性、因果关系、预言性、历史规律;以及历史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作者认为确定历史时代的界限是分析历史知识的中心环节,他的周密的定义对上述的那些问题颇有启  相似文献   

3.
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过去和现在 ,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完全可行的。结合新课程初中课本有关知识着重谈谈关于中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几种历史思维能力的初步培养 ,并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们大都认为历史作为过去和过去发生过的事件必然会终结,而且事实上也已经终结,但史学作为对过去的认识,却始终都在进行,故而史学不会终结。与此相反,我把历史理解为现实生活,认为作为现实生活的历史永远不会终结,而史学作为对历史的研究,倒随时都有可能终结,故史学是会终结的。这个终结指的是历史学在原有学术体制中的中心位置和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的终结,即历史学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5.
(一) 哲学同它的历史是两种虽有联系、却又截然不同的东西——这在那些对哲学略知一二的人们中间似乎成了显而易见的真理,以至怀疑这一点会被认为是愚蠢的或悖理的。难道我们不是正确地假定了在艺术同艺术史之间、科学同科学史之间存在着实在的区别吗?难道哲学同哲学史之间不是也存在着实在的区别吗?艺术创作同叙述千百年来艺术发展的历史显然不是一回事,尽管它  相似文献   

6.
兰克排除解释性的事实,把历史仅限于政治事件。罗宾逊则认为历史知识不论是解释性或描述性都是根据一切可靠知识的准则建立起来的。比尔德的早期观点认为非解释性历史的毛病在于它关于事实陈述的狭隘概念,主张扩大事实陈述的概念,要求历史家承认他可以而且应该对事情如何发生把为什么这样发生作出解释,而这些解释仍是客观的,容许客观验证的。比尔德的后期观点则认为解释是不能受到和事实性陈述同类的检验,从而和罗宾逊一起进入科学程序的常规不再适用和历史家的价值观排除了科学客观性的领域。出尔德在后期开始将作为实在的历史和历史记录、历史知识、历史思想区别开来。历史家是从记录开始试图创造作为知识的历史。历史思想包括对记录事实和历史知识的选择、整理和解释;而这些是仅仅根据历史家头脑中的观念和目的进行的,因此不再有和事实陈述那样的一致性和客观性。出尔德混淆了历史解释的心理学和历史解释的逻辑。一个历史家在能够致力于历史综合以前很可能必须使自己和某些理论或某些道德信条结合起来,但这信奉的事实和他的历史真实性或可靠性或适切性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会--虚拟与实在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有太多的虚拟,而种种虚拟又离不开实在。虚拟和实在之间有脐带相连。虚拟与实在并存,虚拟与实在互动。真实世界为虚拟世界搭建舞台,创造条件;虚拟世界为真实世界提供方便,丰富内容。人们需要虚拟,虚拟帮助人们,但有时也愚弄人们,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主课题研究思路的框架下,通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即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影响教育知识实在化的环境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整理出一些对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对影响机制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知识的实在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根本价值上讲 ,知识不是为自身而是为人的实践而存在的。教育知识的实在化 ,就是把教育知识变为新的教育实践。客观真实性使得教育知识取得了实在化的资格 ,但要真正地实在化 ,还需要求助于教育者 ,他们是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实际承担者。教育知识的实在化 ,在操作意义上 ,是教育知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思想形态走向行动形态的基本运动。具体表现为 :1 教育知识以传播或认识的方式被教育者理解、掌握 ,这是教育知识的类机械运动 ;2 教育知识在教育者的头脑中转化为观念 ,这是教育知识的心理运动 ;3 教育者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这是教育知识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0.
历史之为语词,既指过去人类各种活动的全体,又指我们现在用之来构造的叙述和说明。历史之为知识,既具有史料的客观性属性,又包含主体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在其中。历史之为存在,一方面是过去,具有确定性和现实性;一方面又是现在进行的当下,存在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人之为历史的存在,一方面是与历史的过去拉开距离的旁观者,另一方面又是历史的当下每一个瞬间的当事人和创造者。历史的这些复杂的双重维度,正是历史学及历史哲学理论中众多观点分歧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关于过去的知识、知识结构是怎样产生、形成和改变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来自知识社会学的解释说:知识状况的改变一般说来取决于外在于知识本身的某些社会要素的更动。历史知识的结构性转换当然也是这样。但也不能否认,我们有关过去的知识有时也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把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好,有必要对清末(1903—1911)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演变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估。因为历史是割不断的。设置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不可能脱离已有的历史传统,“现代许多新的课程理论与改革意见都有很深的历史根源。”“现在的根,深扎在过去,而对于寻求理解现在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子的人们来说,过去每一事件都不是无关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需要想象。因为,想象作为人脑将已有表象重新组合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历史教学所不可缺少的。这首先是由历史知识的间接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历史知识的间接性主要体现在它的过去性和异域性上:我们对它既无法亲身经历和体验,也不能重新实验和观察,只能依据遗物和遗迹去尽可能恢复当时的情景;它通常发生在其他地区,不仅在社会习俗方面与自身体验不合,而且在自然条件方面也与已知的境况不同。历史知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其总体的多  相似文献   

14.
当代史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起,关注当代就是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历史是为了保存对当代事件的记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history)都不同于"编年史"(annals),前者关注当代事件和人物,后者记述遥远过去的事件。追溯西方关于过去和现在的观念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都将过去与现在、过去与未来混为一谈。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欧史学向现代迈进,古代以来的现在观念缓慢地被侵蚀,人们对时代误置越来越敏感,逐渐认识到古代的现在和现代的现在在观念上远非同一个范畴。然而,到18世纪,充分辨别现在与过去的思想能力,也就是划定现在为不同的时代的可能性才真正产生。在19世纪,一方面人们认识到现当代史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史学家却因为史学客观性的要求而将现当代史推到了学术边缘。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后半期才得到彻底改变。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当代史不仅具有政治、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理解现在作为研究过去的方法论意义,研究当代事件和进程成为了重新解释过去的起点。这种思想观念超越了所有传统上对自己时代的兴趣,是2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主要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心理理论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阐述了过去和现在心理理论的发展的简短历史。涉及婴儿和儿童知道心理状态的多样性 ,可能的和推论的心理知识 ,以及这些知识在个体、文化和灵长类动物方面的相似点和差异 ,并对这方面研究的未来做了一定的推测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知识是对实在的描绘吗?科学的目的就在于把握实在本身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究竟能否实现这种描绘与把握?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描绘和把握了实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的那些符号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难道那仅仅是我们随意构造出来的主观世界图景吗?从历史上看,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科学业绩中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因而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似乎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但是,至少从科学发生学和科学动力学的角度看,坚持实在论要比反对实在论更为可取,因为在建立任何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实在论总是一个在科学家心中无法消除的哲学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历史、历史事实、历史学这三个历史学的基本范畴,作了具体而严格的界说,认为三个概念既有自身特殊的内涵,又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历史作为一种本体论的存在,是历史事实和历史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历史认识直接客体的历史事实是一系列客观和主观状态所决定的一种过程,是历史、历史事实及其知识形态的内在统一的辩证结构。作为知识形态的历史学是历史认识主体特别是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事实的反映、抽象和概括。由于历史认识主体自身需要和其所反映的历史实在本身的性质不同,历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对于历史主体行动的向导意义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其内部关系上可作出多侧面、多层次划分。历史哲学居于历史学的最高层面,以确立历史演化一般法则和提出理论模式为目的,它涉及历史过程和历史认识两大领域,关联历史学和哲学两大学科,其内蕴是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哲学总是与某种形式的实在论牵连在一起。我们应当认可人类这种动物的文化理性,这样也就给了一切哲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对文化的实在性肯定,是人类对于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存在和历史存在的承认,也在于它作为现实存在的客观性和作为历史存在的客观性。文化实在是作为系统的整体的结构实在,是作为系统的发展的历史实在。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大本营。人类生在地球、活在地球,对地球上的情况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事实上却不尽然。由于人类的诞生与地球的年龄(46亿年)相比实在太晚,且寿命短暂、更替频繁,人们不可能对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经过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发现了许多史前或远古留下的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从书面语言材料中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实践活动,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但有些人在阅读英语材料时,或在考试过程中感到自己的阅读速度实在是跟不上需要,如果人们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训练的话,在阅读理解方面会取得显著的提高。一、扫读法扫读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描,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扫读法不象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