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运用"落花"这一意象及其相关衍生意象,象征了繁华梦的破灭与女儿国的瓦解,体现了悲壮的死亡之美。《红楼梦》中的落花意象在多个层次和角度隐喻着大观园众多女儿的精神结构,体现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宏大死亡主题,蕴含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宋健 《南都学坛》2002,22(4):38-47
“情”与“幻”是《红楼梦》和曹雪芹美学思想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观念。在这两个观念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艺术内涵。因情而幻,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有标识;借幻言情,则是《红楼梦》独具的艺术特色。曹雪芹对“情”“幻”辩证关系的理解,丰富了古代小说艺术理论宝库;并且通过其艺术实践,将真实性寓于奇幻性、神秘性之中,使《红楼梦》展示了“空灵”与“坐实”、“虚幻”与“真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奇观。  相似文献   

3.
<正> 一、表象的背后“红学”中一个长期激烈争论的问题,是对后四十回程高续书优劣功过的不同评价。肯定派说,后四十回使“残璧”变成“完璧”,完成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功莫大焉,纵有小疵,不掩大善。否定派说,后四十回狗尾续貂、鱼目混珠,从根本上歪曲、篡改了原著的精神、思想、内容,虽有微善,难抵大过。这种分歧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红学领域,大至对《红楼梦》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风"或衬托场景,或点染心境,或配合着整体的叙事节奏,在景物描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风"还是小说诗词曲赋的重要意象.与红楼物性格命运息息相通;"东风"意象更长期引人注目,其含义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在诸法实相的思想基石上挺立出“情”本体,使之与“情”的境界、工夫和合于“情”的哲学体系中。《红楼梦》用烟雾朦胧之法使“情”与“空”的分立圆融成为可能,并凸显伤时骂世之旨;而“情”的大化流行,则处处体现着“诸法实相”的思辨智慧。基于“诸法实相”,“情”在境界嬗变与本体流转中不可避免地陷入悲苦之境,从而于悲情视域中完成了《红楼梦》的旨归。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的《红楼梦》,震古铄今,脍炙人口,多少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阅,而读者所得,见人见智,因人而异.我读《红楼梦》,深觉此书世态纷杂,人情繁奥,乃参透社会人生至理之作,非用心研读难有所悟.我虽爱读此书,然自知鲁钝,少有深见,惟觉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姓名的设定方面颇有艺术机巧和细致的锤炼功夫.洪秋客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妙处,又莫如命名之切.他书姓名皆随笔来凑,间有一二有意义者,非失之浅率,即不能周详,岂若《红楼》一姓一名皆具深意,推囫囵读之,则不觉耳!”《红楼梦》中大多数人物姓…  相似文献   

7.
吉美贵善的综合载体──《诗经》玉意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美贵善的综合载体──《诗经》玉意象论析于雪棠玉以其有别于普通石类的特殊属性,历来受到尊崇,被人们奉为珍宝。周代的贵玉观念尤为突出,《诗经》的不少篇章都出现玉意象。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王广泛运用于祭祀、服饰、赠遗等许多领域,它既是祭品、礼器,又是信物...  相似文献   

8.
“一曰”是许慎分析汉字形、音、义的重要训释体例一、言义者,二、言形者,三、言声者,四、兼言数项。  相似文献   

9.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主旨自古以来争议颇多,作品开篇提及的"大旨谈情"、"实录其事"最能说明《红楼梦》的创作本意,这一指导思想,一方面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诗缘情而发"这一创作理论的尊重,用真情实感成就了作品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20世纪以前,对于《红楼梦》中“矛盾”现象的探索,大都停留在指出“矛盾”的阶段,即使涉及“矛盾”的成因,也都认为是作者的疏漏或失误等。20世纪初至60年代以前,似乎仍然停留在前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从成书角度探讨“矛盾”现象的成因,但大都侧重于将“矛盾”的成因归结为作者没有最后修改好而留下的痕迹,或是两书合成而留下的痕迹。这从大的方面来说,仍属于作者疏漏或失误的范畴。而从多角度探讨“矛盾”现象的成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志目录,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对《汉书·艺文志》史学史思想和史学史意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汉书·艺文志》史学学科的构建、史书的分类、两汉时期的经史关系、班固的史学思想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得出《汉书·艺文志》未给史部单独设类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缘由.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古代历史学学科的发微,以及先秦两汉时期历史学的发展脉络都做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研究中有许多派别,各派对《红楼梦》的“本意”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本文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出现多种“本意”的原因,认为《红楼梦》不存在“本意”,而各派所谓的“本意”是由各自的“先见”所决而形定成的。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和《红字》诞生于不同的国度,却都运用了“红色意象”象征的手法。文章试图以美学批评为基本的立场方法,以文化符号学为考察的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作初步的平行研究,以寻求其中含有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并揭示造成不同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背后,“红色意象”在东西方隐含的不同的宗教、哲学、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一个充满着悲剧性矛盾的国学大师。他学贯中西,建树卓越,令后学高山仰止。他生活在一个苦难深重、横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特殊年代,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自噬了其刚“知天命”的宝贵生命、无法估量损失的正值壮年的学术生命,令人扼腕深憾。王国维的《红楼梦研究),和他的《人间词语)一样,至今仍如雷灌耳地影响着中国的学术界。(红楼梦研究)划时代的深远意义,不仅仅是首开以系统的西方文学思想评论中国文学的风气2先,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分析之源,更为重要的是,《红楼梦研究)蕴含的系统的美学思想,实…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曹雪芹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在周围"冷"、"热"环境的正面衬托或反面映衬下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二十世纪当代文学研究的四大方法之一、文学批评的五种模式之一,原型批评在当代中西方文论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试图从宏观的、整体的和系统的原则出发,把“单篇诗作放回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诗歌系统中去”,加以研究,从而构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我试图从它的理论中汲取一些合理的因素,来观照《红楼梦》。由此看到:《红楼梦》在爱情文学的这一系统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范式”,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具有巨大解释力的词。但在本文中,“范式”只具有原型的意义。原型或原型意象,本是原型批评的重要概念和核心术语,它…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世界"论涉及主题、主线、结构等许多范畴,它作为对作品叙述内容的整体审视与把握,有着颇为重要的研究意义.从传统的评点派到新红学,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世界"论.两个世界论、三个世界论、多个世界论可作为其典型代表.这些"世界"论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层进演化,显示出努力挖掘<红楼梦>精髓的可贵探索.这些"世界"论的深层心理认知机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言意、虚实等哲学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双构性与多维性.  相似文献   

18.
《围城》自1946年2月起连载于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1947年出版单行本,至1949年接连三版。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后改编为电视剧,进入千家万户。《围城》已深入人心,成为众议的话题。 那么,《围城》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论者多认为《围城》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对现代知识分子文化心理世界和人性的开掘上;体现在讽刺与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上;体现在它的美学追求上。 《围城》所表现的美学追求是一种“企慕情境”。 “企慕情境” 何谓“企慕情境”?“企慕情境”就是这样一种心境:它表现所渴望所追求…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以位居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之榜首而列入世界名著之林的。恰恰是这部现实主义巨著,以“梦幻”拉开帷幕,又以“梦幻”落下帷幕。这就在客观上向我们提出研究《红》的梦幻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五个“秦可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复杂性,应从生活与小说、版本演变、现实与神话、神话隐喻的两重性等角度,区别五个不同的"秦可卿",并澄清"钗黛合一"说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