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和谐社会的观念要深入人心需要从小孩抓起,让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树立和谐意识和体验和谐氛围。本文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题,谈谈我作为班主任在构建和谐班集体中的体验和感受。一、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是和谐班集体的基础1.构建和谐班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班级要想体现集体整体力量的优势,就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尊重个性,是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而建设和谐机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社会要和谐,机关要做表率,和谐机关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先导性和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源头上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构建生态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构建生态型政府的理论依据是生态行政理论、某些西方生态哲学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我国构建生态型政府面临着法律、体制、公民的环保意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学习这些国家在体制建设、公民环保意识、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塑政府生态意识和完善生态行政的保障机制这两方面做出足够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政府部门如何认清当前公共安全背景下的不和谐因素,着力构建社会和谐的运行机制,主动承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负责任,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而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政府本身运作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公民民主意识增强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是现代政府行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四川省双流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在规范中提升服务,在服务中促进和谐,着力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在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发展"互联网+政务"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合肥市政务微博的比较研究、市民的问卷调查和政府部门的访谈发现该市"互联网+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民众参与度低、信息壁垒阻碍工作开展、信息安全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路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政府部门机制改革;强化第三方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即构建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2005年3月,服务型政府建设写入了向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服务型政府"实际上已经被纳入到国家总的方针、总的目标的轨道上来。构建服务型政府从提出到今天,已走过了五个春秋,其发展历程有喜有忧。我们认为,下一步工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社区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要想构建和谐社区,关系到许多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民间组织以及群众。因此如何定位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天津市河北区建昌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为例,通过分析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越位”和“缺位”等问题,探讨中国国情下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从而为河北区建昌道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及中国国情下社区的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巫冬华  李琳  王珊 《经营管理者》2013,(21):301-301
政府是特殊的社会组织,是以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为目的的社会机构。政府职能的实现必须借助现代管理科学——公共关系,从而建立与社会公众之间双向信息沟通体系。政府公共关系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政府重要的管理职能。在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过程中,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非常关键。本文通过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参与的"百名科长上热线"活动为例,试从公共关系学角度分析,阐述政府需加强沟通平台的建设、重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等途径,从而达到推进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海南的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东西部发展极度不平衡,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国家战略下,地处海南西北部的临高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临高要想搭上国际岛这趟快车取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并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采取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进行分层次的市场定位;加强民众教育,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注重政府公信力和责任机制建设、加大政府财政和转移支付的投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完善医疗立法,加强医疗各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普及医学知识加强人文教育等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兼顾好患者、医生的合理利益,才有可能弥合鸿沟,寻求解决医患关系这一制约医改进程"瓶颈"的"正解",构建和谐的医患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整体性目标,既是对每一名领导者勤政廉政的要求,也是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从当前法治建设的实践来看,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民众在思想上和内心深处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清官情结,"法律至上"的意识远远不够,领导者"畏权不畏法"和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普遍存在.实现从"青天认知"到"良法认知"的转变,不仅是民众思维方式的一次跨越,也是新时期领导者从政意识的一次嬗变.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承担着相当的社会职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企业的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增强和谐企业的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高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时伟 《领导科学》2012,(33):6-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矛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 1.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目前我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科学咨询》2006,(2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渗透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话题。文化渗透有各种手段,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给一些国家民众植入"民主原罪"意识,以这种方式来否定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对此,法国学者伊格纳乔·拉莫内在一篇文章中说,华盛顿一贯以"非民主体制"来贬低其敌对国家,除非举行"自由选举",而且"选举结果必须符合美国的意愿",否则就是独裁。拉莫内一针见血地指明了两点:一是在西方控制国际话语权的  相似文献   

18.
段林萍 《领导科学》2012,(17):15-17
新时期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对原有维稳体制的突破,它实际上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社会管理创新强调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强调民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将对政府的评价尺度由以前政府自我设定的政府主动性陈述变为民众的客观评价,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  相似文献   

19.
以市场建设推动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更加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即由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地以市场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完整地体现和服务于“四位一体”,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一、市场从何而来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  相似文献   

20.
江山 《决策》2011,(6):I0015-I0016
中央科研院所的区域根植度 近年来,随着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入开展,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陕发展是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经济工作的新模式。由国家重点投入的中央科研院所,遵从政府使命和公众利益原则,在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开发及国防科技研发等“国家使命”的科技活动同时,根据区情区况,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