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异化是在人认识与利用科技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异己的、奴役人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包含科技异化在内的所有异化都是基于"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的、真实的异化"。在现实中,科技在促进物性的力量极大释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人性,使人成为片面的、畸形的人,同时这种异化并不仅仅表现在人的外在,而且逐渐深化形成人内在的精神异化,并进一步上升为整个社会的体制异化力量。这样仅仅依靠科学自身的力量无法克服异化,人文文化的选择与创新就在科技异化克服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生态异化,三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逻辑关联,劳动异化首先导致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生态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劳动异化思想,劳动异化的结果和表现就是人与自我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由于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生态异化,生态异化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其根源则是人与人关系的危机。已故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心态失衡”,“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心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所以,生态异化的根源是人的异化,是人与自我和人与他人关系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同时带来了人的分裂和异化,也因此产生了和谐人格的构建吁求。西方"和谐人格"思想源于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是中国人和谐人格塑型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人现实人格发展的理想目标;中国人"和谐人格"的构建需要在中西现代性语境比较之中,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与文化传统展开。  相似文献   

4.
姜蕾  张秀俭 《理论界》2008,(11):138-139
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日显突出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中的异化和归化在处理这一对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现实生存,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现实生存的矛盾状况,对如何扬弃人的现实异化生存的矛盾状况、实现人的解放和整体发展、实现人真正的生存的美好前景等提出了多种理论构想,展示了他们对人的现实生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6.
法律至上的异化是指本应不被超越的法律规定了其可以被超越的内容,或者法律的实施认可或强化了其被超越的现实,从而否定了法律的至上性,违背了立法者的意志,并形成一种独立的力量抵触着法律的至上性,制约着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发展.马克思对劳动的异化、科学技术的异化、宗教的异化、制度的异化有较多论述,我们应该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指导法治研究,正确理解和对待法律至上的异化问题.法律至上的异化现象主要有:法律规定自身可以被超越,非法"骑在"法律的背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造成的异化,政治、经济、文化等法治外因素造成的异化.克服法律至上的异化,就要妥善处理实现法律至上所遇到的各种矛盾,要正确认识和克服法律至上的自我异化;克服法律条文和程序对法律至上精神的异化;切实保障独立审判,严格法律执行;正确认识法治和政治的关系,在时机不成熟时切莫立法.  相似文献   

7.
夏艾青 《船山学刊》2011,(2):106-109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反异化思想的哲学家。庄子以”道”作为参照标准,来探求人的本然状态。从反异化思想这个角度来看庄子的“人道”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仁义道德是禁锢心灵的赘疣,使人丧失心灵的自由;二、仁义道德是统治者为虎作伥的工具,统治者将个人的意志上升为伦理准则,以此奴化民众,自己则肆无忌惮地逍遥于仁义道德的约束之外;三、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对机械的依赖可能导致人依附于机械。丧失人的自由,造成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8.
“消费异化”与精神家园的失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艳 《理论界》2006,(12):160-161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享受消费所带来的满足和快乐的同时,却沦为了消费的奴隶,人们在消费中迷失了自我,进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如何在和谐的社会中塑造和谐的消费观,完善消费结构,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异化”这个译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创始于黑格尔 ,继承于费尔巴哈 ,完成于马克思。这一概念的德语译名于 1963年传入中国 ,当时的释义基本正确 ;而 80年代初那场关于“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刚方兴未艾就中断了 ,实为遗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是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思想,通过对他的这一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起源、市场经济与人的异化、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各方面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论述表明,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当前广泛开展的和谐经济建设、和谐政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制度建设、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生态建设等既是建设和谐社会,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和谐校园要求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揭示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必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四是终身教育的客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育高科技人才和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 ,肩负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广大教职工是祖国的财富。研究高等院校教职工的体育现状 ,对于改善教职工的体育活动 ,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身生产与身体美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实践的物质生产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一切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与美和审美关系密切:1)人的自身生产生成了人的身体及其与人的审美关系,从而生成了人体的美和审美;2)人的自身生产与其他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一起扩大了人本身的美及其审美的意蕴;3)人的自身生产的丰富形态给文学艺术表现人的美及其审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之中,人的自身生产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即消费社会的身体的感性价值的凸显改变着美和审美的形态和特征,突出了美和审美的平面化、娱乐化、商品化。这样,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身体的审美关系的科学——身体美学,就呼之欲出了。在中国的现实之中,这些是值得我们充分关注和积极引导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利益调整机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化,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分层和社会矛盾日益复杂。这些矛盾中,最为重要的是利益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在于建立健全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公正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强有力的利益实现保障机制、公平正义的司法救济机制。构建这些利益机制并使之切实发挥作用,政府的责任首当其冲,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发展意味着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沿海较发达城市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应由比较注重经济发展到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由比较注重富裕到更加注重幸福、由比较注重总量到更加注重人均量,重点区域优先开发,构筑梯次推进、集约发展的空间新格局;优势产业优先突破,构筑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同步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有效资金优先投入,构筑内外并举、融合发展的投入新格局;城乡统筹优先谋划,构筑以城带乡、一体发展的区域新格局;社会和谐优先考虑,构筑协调推进、全面发展的社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影响力深,各种问题交错难清。本文删繁就简,提炼出构建和谐社会带有纲领性的四项基础,即经济、人文、社会和政治,认真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和谐为特征的小康社会的宗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以和谐为特征的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文明小城镇创建活动的开展,对于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当前各地文明创建形势呈现出创建动力日渐增大、创建趋势日益鲜明、创建策略日臻科学的发展态势,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