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 《齐鲁学刊》2005,(2):96-99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话语是建构在古典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理性至上是古典主义的重要特征。他的 理性概念,相当于以善为内在质素的道德理性,追求的是不偏不倚、中庸守度的理想境界。由此,他标举理性的衡 尺,从文学体式、文学运动和文学批评自身等方面,对以浪漫为特质的五四新文学进行了批评。这种姿态虽然有保 守之嫌,却是对中国新文学进行的一场非常必要而且是真正学理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虽力求通过理性的觉醒促进情感的解放,但由于作为逻辑前提的理性缺乏足够的文化力量,结果造成了作家主体与形象客体之间精神意向上的尖锐矛盾,以及作家主体理性精神的内在分裂。五四文学始终未能从情感的迷乱中走出来,而且其情感主要表现为实体性的伦理政治情感,其主人公往往是缺乏创造生活勇气的"被动者"形象。这一切最终引发了对自我主体的怀疑乃至对理性信念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赵慧 《学术探索》2014,(3):80-84
近代以来,时代对科学的推崇使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可避免地渗入到文学中,中国近代不少知识分子都关注到这一问题。梁实秋谈科学与文学,把握住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他认为科学的影响使文学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促使文学批评主观色彩逐渐减少、能够从文本出发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而不是随意褒贬;另一方面他又指出科学和文学存在着本质差异,不能机械化地搬用科学的方法和结论,而应该以文学自身为立足点。他关于科学与文学关系的分析对我们探讨在尊重文学自身规律的前提条件下怎样利用科学为文学带来新的发展和变革这一命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五四杂文的社会性批判姜振昌我们对五四杂文所表现出的巨大思想内涵从总体上进行理论概括与条理化分析时,的确面临着一个似乎不容易一言说清的难题。这是一个“王纲解纽”的时代,也是历史的转型期,价值观念更新,思维空间开拓,思想禁区被突破,文体大解放,一切都突...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也就是新文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成绩卓著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产生的,在粉碎封建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探讨陈独秀反思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得失,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进一步批判封建主义的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无疑是很有稗益的。一陈独秀对封建的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批判,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陈独秀的批判沉重打击了中国封建的伦理文化,推翻了被历代反动势力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从而结束了它在中国长达二千年之久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旧时代。在中国,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及伦理道德观念已经存在几千年,  相似文献   

7.
“自我表现”,是一个常引起非议的话题。但我们至少可以说,五四文学虽然就其思想内容而言,是彻底地反封建,但从艺术方式上看,则是具有鲜明的自我表现特征的。探讨自我表现与五四文学的关系及其取得成就的主客观条件,对于今天我们实事求是地理解这一文学主张,并正确地加以运用,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论五四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主题王丹红在五四文学(这里指的是1917年到1927年)研究中不乏有关反封建、表现民主主义的论题,较少挖掘反帝、表现爱国主义内蕴的论著。这固然同五四时期这方面作品不多有关,也同学术界对此关注不够相联系。现试从表现爱国主义精神方面...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21,(1):75-81
冯友兰以觉解为视角,以人生意义为线索,重构传统美学领域的境界论,将其创造性地用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阐发。在此基础上,他做出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划分,由此构成其后期人学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其境界论背后依托的是新理学的实在论,在思想方法上又采用了西方哲学的概念分析,它们与中国古代境界论的基本精神难以真正融合,这就使得他打开境界论视角的同时错失了对境界之为境界的进一步追问,在相关问题的阐发上有失于偏颇。  相似文献   

10.
古典主义的文学道德观--论梁实秋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撇开历来存在于梁实秋文学批评领域的政治纷扰 ,立足于学理层面 ,剖析出其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文学道德观。这一文学价值观是他上承传统旁汲西洋炼而成 ,追求文学作品中的非功利主义的自然而然的道德意义 ,这种道德意义的形成以关怀人生为前提 ,以重善轻美为特点 ,以终极价值的追寻为目标。这一文学价值观立足于文学立场 ,维护了文学本性 ,但也存在着忽视美学因素和文学的时代性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以二元人性论批评“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自然人性论”,即酝酿着一个更为重大的论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关乎社会改造方式的论争。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现象,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体现的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来的这一时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王船山文学研究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得”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研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研究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研究方法之丰富多样前所未有。其“失”也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王船山文学典籍的整理停步不前.王船山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研究浅尝辄止,王船山文学研究选题重复雷同。船山文学研究未来方向为:加大船山文学典籍工作力度,揭开船山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关系之奥秘,努力寻求船山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原貌。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学在审美心理上属于那种开放本真、青春感念、情感中心、冲动炽烈、悲观抑郁的文学类型。“五四”文学审美在形式方面的特征和它在审美心理方面的特征是相互呼应的。因为“五四”文学以感性为本位,“意在表现我自己”,“五四”作家在文学形式上也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守成型决定了文学的守成型,而“五四”则相反在审美形式上是颠覆型的,几乎中国旧文学的一切方面都受到了挑战,这一挑战一直深人到文学的总根基处——语言。颠覆中国传统中已有的一切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审美形式的“五四”新时代,是“五四”…  相似文献   

14.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文学阵营的内部差异和前后变化以及与整理国故的关系、多种派别对五四文学史的共同参与等方面展开论述 ,认为反传统只是新文学前驱者的重要特征 ,而非本质特征 ,不能用以概括多元复合的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全盘反传统主义”更是后人强加于历史的想象 ,而非历史的真相。五四传统文学观的准确表述应该是 :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重新估定传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学的开放意识是从新文化运动中获得的 ,开放意识成为五四新文学发展的巨大动力 ;五四新文学的开放意识的形成是由当时先进的精英知识分子主导的 ;五四新文学的开放意识为满足急迫的救亡需要而从全方位开放逐步走向单一化开放 ,从而逐步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是近代文化自觉历程中的一个高潮,它是不平等的世界交往过程中一次转被动为主动、由封闭到开放的自觉的文化转型运动。五四文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追求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立足于民族,与世界先进文化保持广泛的联系并与之进行有效的对话,具有鲜明的文化自觉特质,这主要表现为清晰明确的启蒙思路、见善思齐的文化态度、勇于担当的文化情怀等。充分认识这一特质,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文化交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分子是文化的自觉缔造者和敏感承受者,文化内部的破裂崩溃、外部文化的撞击、交融,所有这些矛盾冲突最集中不过地在知识分子形象及其“形象史”中烙下鲜明的印痕,这个“形象史”的描述载体就是文学。一个时代文学中出现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一时代知识者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塑造。20世纪初,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生的苦闷”、“死的苦闷”、“性的苦闷”、“孤独感”,就成了这时知识分子的基本色调。二十世纪初的五四文学,标志着一个新开端,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这种个体无法摆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仅是觉悟…  相似文献   

18.
在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最重大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包括了巴尔扎克、斯丹达、梅里美、福楼拜这一系列光采夺目的名字,连同一大批长久以来以不朽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万读者的杰作。它的意义显然不限于十九世纪上半期,它是资产阶级时代文学中最有份量的一部分,是整个法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迄今为止仍高高居上的顶峰;并且它还具有全  相似文献   

19.
一 梁实秋(1903—1987)与散文结缘,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作于一九二三年的《南游杂感》、《清华的环境》等(均载于《清华周刊》),已初步显露出他的散文艺术才华;一九二七年他执编《时事新报》的《青光》副刊,有段期间几乎每天都要作一篇短小的散文,后经筛选编成一本集子《骂人的艺术》(新月书店出版)。据梁实秋晚年在《雅舍散文·副刊与我》中说,这本书曾有人盗印过,但它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一九二八年十月,梁实秋在《新月》杂志一卷八期上发表了《论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相当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散文艺术主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对中国传统散文艺术的重视,同时又善于大胆地汲取西方散文长处的艺术见解;其中固然有个别观点有着贵族气的痕迹(如认为“引车卖  相似文献   

20.
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解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反封建传统文化的一面多持基本肯定的态度。然而,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在这一问题上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沿袭新儒家的观点,对五四反传统的历史意义及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争论较多的是,五四是否全盘性反传统的问题。这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时期的反传统是全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