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当今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突显,决定了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入手以石狮市厝仔村为例,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为新农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
习谏 《职业时空》2008,4(3):49-5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既是对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关键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实质上看,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都是追求资源、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持久转换与发展。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进而探讨在新时代转型发展时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重视和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对实现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德菊  韩照波 《职业时空》2009,5(2):112-114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态哲学、环境伦理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扩充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基础上对近代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使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无论对中国自身发展还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继续深入贯彻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把"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以市场为基础、 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工作长效机制,有效推进美丽广西、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使广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笔者从确立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入手,在分析生态产业发展态势,构建生态发展体制机制,普及培育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美丽广西建设发展措施和对策建议,为美丽广西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四、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孟楠 《城市》2018,(8):70-79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遭到破坏必然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其指导城市建设,关系人民的福祉与民族的未来.笔者综合考虑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生态文明建设特点,从经济发展、 资源能耗效率、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以评价结果为基础,给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这集中体现在“全球问题”的加剧。生态文明是工业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作为根本目标,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被提上日程,循环经济园区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对循环经济园区的内涵、发展模式、建设方案等初步探讨,并以宁海县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绿色文明即生态文明。人类历史表明,“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自然生态恶化几乎是世界上一切古文明消亡的根本原因。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必须弘扬绿色文化,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弘扬绿色文化,打造绿色济宁”,  相似文献   

13.
马玫  程伟力 《城市》2007,(7):30-35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节能、降耗、减污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作为滨海新区的战略支撑点和最强的发展引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自身特点,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开发开放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为率先基本建成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宜居的生态新城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观的内容,挖掘其时代价值,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基本保障,为提倡低碳生活提供了目标方向,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5.
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再次宣告:"我们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学习贯彻中央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那么,传统矿业如何走出困境?中国矿业发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其必然选择是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6.
在后危机时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循环经济作为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已成为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经济区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新空间,也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在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下,以生态循环理念引领农业经济区产业布局,破解资源环境瓶颈,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美丽新农村建设,成为农业农村地区挖掘新潜力、 培育新机遇、 拓展新空间的重要举措.笔者以天津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其在生态持续建设、 农林产业发展以及村庄整合与服务等方面面临的困境;进而,从多学科、 多平台以及反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探索.最后,提出了生态循环主导下的农业经济区规划策略,包括以生态为先,融入社会发展新元素,实现多方共赢;以循环为基,建立林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示范;以村民为本,探索林下村庄保护与建设的新路径等,并对实施成效和机制建设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红喜 《城市》2016,(1):76-7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理念与精神, 2014年浙江省开化县启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 增强区域整体生态功能, 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以开化县为例, 在全面考虑开化县生态优势、 顺应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的基础上, 确定开化县主导产业发展重点, 以期达到生态功能区主导产业发展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最终实现生态功能区经济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这对探索生态功能区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融合, 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一、推进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当前我国正处在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我们为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付出了相当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从资源消耗的增幅看,近年来,我国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主要原材料消耗弹性系数(原材料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正呈扩大之势;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