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常常是这样:思想、学说一旦吸引人,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就能够产生改天换地的力量。整整一百年以前,“社会主义”在中国近代的两位历史巨人的思想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一个是主张在中国走君主立宪道路的梁启超,1903年2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7号上发表了《中国之社会主义》的文章。他认为,“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概括其最要主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源泉”。梁启超按照当时用中学会通西学的方法,将社会主义同中国古代着眼于均产的经济改革政策联系起来。一个是主张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一些因反对清王朝统治,而被迫逃到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在他们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也接触到社会主义学说。通过他们主办的刊物,也把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介绍到中国来。我国最先提到马克思名字的是梁启超,一九○二年,在他主编的《新民丛报》第十八号上,他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说:“麦喀士(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麦喀士”就是马克思最早的中译名。一九○三年,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就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共产党宣言》,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前,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一八九九年二月,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办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李提摩太的一篇译文中提到:“其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按系德人)马克思也”。同年四月,第一二三期刊登的《大同学》一文中提到:“德国之马克思,主于资本(指《资本论》)者也”。这是目前所知,国内中文刊物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的名字和他的巨著《资本论》。此后改良派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一九○二年的十八号上发表的《进化论者颉德之学说》称:“麦客士(即马克思),日耳曼国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但是他并没有介绍马克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哲学进入了进化论和人道主义的发展阶段,康有为、严复、谭嗣同、梁启超是其代表人物。当时,青年梁启超以生花之笔,用人道主义冲决封建专制主义,用“自由”反对“奴性”,从认识论和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我之自由”的意义,起了广泛的思想解放的作用。诚如他自己所说:“梁启超可谓新思想界之陈涉”。在1903年(梁卅一岁)以前,这称号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现在我们来回顾青年梁启超的自由学说,重温他在这一时期写的《论自由书》、《新民说》等著作,也仍然会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气和活力,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刚 《兰州学刊》2009,(5):43-46
在维新语境下梁启超把社会主义形象塑造成公有制、平等、救资本主义之弊、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等形象,进而他以“大同学说”为理论基础来解读社会主义,主张在当时的中国尚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提出要以资本主义为“过渡期”朝社会主义发展,并利用社会主义胁迫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完,以实现资产阶级改良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20世纪初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属于干涉主义而非放任主义,其价值追求是"于不平等中求平等"。他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过度无序的自由竞争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其要义是土地归公、资本归公,而劳动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他将社会主义区分为社会改良主义和社会革命主义,并明确表示自己认同的是国家社会主义。梁启超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但不认为20世纪初期的中国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他相信社会主义精神"吾中国固夙有之",但明确表示中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总原因在于当时尚未形成劳动阶级;他认定社会主义的实行"各国各时代种种不同",主张中国应当鼓励和扶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此作为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还体现在他对生产和分配问题的看法上,他从重视生产问题到重视分配问题,再到提出重视生产的同时兼顾分配,说明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学”的探讨,随着中国写作研究会的成立,已经正式提到日程上来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新事、大事。象一些专家指出的:“要建立一门‘文章学’,科学地研究文章和写文章的规律,使它成为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的科学基础,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同研究语法的过程相反,……文章学的研究则应从现代文章学开始”(张寿康《文章学古今谈》,《语文战线》。1980·8)。“文章学可以分为一般常用文体文章学和文学体裁文章学(即“创作论”)两大分类”(刘家骥《‘文章学’的研究应当提到日程上来》、《写作》1981·1)由于“一般文章是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民生主义?孙中山下过一个定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①可见,尽管民生主义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是,孙中山首先是把它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政治思想学说提出来的。对此,从民生主义学说的形成也可以得到证实。也正因为如此,民生主义不仅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承继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③,进一步了解民生主义,特别是它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本文对这一学说的形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和发展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理论需要的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中当然也包括科学”的重要思想被突出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种情况应了列宁的一句名言: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分别提到首要地位。”(《列宁选集》第2  相似文献   

10.
《天府新论》今年第三期上有篇文章,叫做:《“商品”和“商品学说”质疑》(以下简称“疑文”)。作者的观点和目的非常明确:马克思给“商品”下的定义,马克思的“商品学说”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予以根本抛弃。我读了之后不禁疑虑丛生,特写此文对该文进行再质疑 “疑文”作者反复提到马克思的所谓“逻辑错误”,但我觉得“疑文”本身的逻辑就很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合力宣传的“国民学说”,是以梁启超的“新民论”为主体的一种资产阶级启蒙学说。国民学说尽管昙花一现,但它是近代启蒙思想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 “国民”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曾使用过。如《左传·昭公十三年》:“先神命之,国民信之。”这里的“国民”是泛指本国的人民,并无特定的政治思想内容。自秦始皇建立并巩固了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后,历代史书中就鲜见“国民”二字。  相似文献   

12.
秦晓波 《理论界》2002,(4):10-11
一、“入世”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表现1、宣传政治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提出挑战。西方敌对势力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求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理由是: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家,没有资格对别的学说进行指导;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会妨碍学习世界的优秀文化成果,违背“双百”方针;说中国经济上实行  相似文献   

1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人民在这条路线指引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使得一些人对它怀有种种疑虑,认为由此会误入资本主义的歧途。而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人,则大肆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别有用心地曲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提出要回过头来补资本主义的课,要全盘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学说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有机结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介绍传播的历史上,有一种看起来十分奇怪而实际上却非常自然的现象——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而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马克思主义是何时传到中国的?蔡元培先生一九二○年曾经指出:“西洋的社会主义,二十年前,才输入中国”。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一九○○年前后传入中国的。从现在见到的资料来看,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他们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在自己的著述中介绍过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及其学说,翻译、出版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国外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著和文章。  相似文献   

15.
作为资产阶级著名的维新———立宪派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和杰出学者的梁启超,在传播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方面,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研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方面,以其涉猎之广,著述之多,影响之大而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中国新闻史上最伟大的...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西方资产阶级政党观念大量传入中国,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梁启超是较早接受并宣传西方政党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家。早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就对欧美及日本的政党活动作了大量的介绍,并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7.
语法与文章     
前 言 一提到语法,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名词动词,单句复句,单句成分和复句层次等。我们不否认,这是语法。但我们还要说,这不是语法的全部。我们在这里说的题目是“语法与文章”,要在文章中研究语法,用语法分析文章,把语法与文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这样做是否太牵强了呢?不是。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律。文章呢?文章是各级语言结构的有机组合。张寿康先生在《文章学说略》中说,“汉语是组装型的”,文章是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新宪法序言还特别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问题,说明二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而在非实质方面则有某些区别。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学说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有必要分专题加以探讨和研究。本文仅从民主和专政的相互关系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从这个学说提出的时代背景、目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谈谈这一学说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知难行易”学说的现实意义是双重的:其一,指的是它对于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革命的意义;其二,是指它之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文玖 《学术研究》2002,(12):27-29
1902年,梁启超发表著名的文章《新史学》,开启了中国20世纪早期新史学思潮。梁启超因此成为中国早期新史学的代表人物。22年后,也就是1924年,何炳松翻译的美国人鲁滨孙的《新史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结束了中国经日本引进西方史学理论的历史。何炳松由于介绍西方史学理论的成绩,特别是热心介绍和宣传美国新史学派的理论而著名于史学界,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何氏去世后,有人评价说:“何先生的史学是与梁任公先生并称的。任公先生以西洋史学方法治中国史,而何先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