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法性是指民众对政府统治正当性的认同。在改革开放前,当代中国是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合法性基础,将社会主义唱“好” 和将资本主义批“坏”成为传媒的根本使命。改革开放后,政府以政治绩效作为自己的合法性基础,市场经济催生了国人的求富欲望与权利意识,传媒必须以满足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作为新的历史使命。政治绩效合法性虽为公民权利意识找到了立足根基,并为传媒转型提供了历史动力,但这种合法性对经济绩效过分依赖,未能满足公民的政治参与诉求,因而成为阻碍传媒承担其新使命的关键因素。只有进行第二次合法性转型,走向法理型权威,将政府之权威奠定在规则、程序和制度之上,中国传媒才能真正实现其新使命,以回应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是资本的所有。国家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对企业中国有资本的控制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而控制力是以资本及资本额的大小来进行界定的。国有经济的进退实质上是国有资本的进退。实施国有经济的资本控制必须为产权和国有资本流动创造条件,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实施国有资产证券化,加速国有经济的资本化和国有资本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西方混合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经济被定位为宏观调节的手段。从混合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经济因素方面探讨这一定位的条件 ,指出国有经济的主要载体———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整体水平有所上升,资产总量增大,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居地位和所占比重下降。只有深化改革,加大投资,提高质量,增强国有经济的综合实力,才能保证我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力度仍具必要性。当前国有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国有经济更集中于战略性产业、国家资本的高级化以及国家资本面临巨大的流失风险等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必须推进新一轮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当前国有经济存在总量大,但功能定位模糊、过于集中于重化工业、地方国企扩张较快、创新方向和效率还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面临国际"竞争性中立"的严峻挑战、自然垄断性行业有效竞争不够和竞争性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十三五”时期的新常态下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应该重"质"轻"量",不再纠结于国有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具体比例高低的"数量目标",而应更加看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国有经济更好地实现其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的"质量目标"。具体需要基于功能定位分类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基于国家战略性标准和公共服务性标准选择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市场结构双重目标来协同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偏大、国有资本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在企业布局上错位的现状要求我国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是退出竞争性领域.为使国有企业能顺利实现有序退出,应遵循科学的退出时序和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8.
投资的民主化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标志,这个过程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庸,国有资本的经营是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没有按照市场的规则进行。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引入法人制度,继而实施政府和其下属国有企业的分权,然后又引入承包和租赁制度,最后采纳公司股份化改造,与此相配套,我国相继出台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此时,至少从理论上实现了国有资本和行政权力的分离——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的民主化,它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使政治体制改革更加紧迫,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和目标——公权力的获得和行使的民主化是经济民主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与支薪经济相比,分享经济具有三个优点始终存在大量的就业空缺、偏离均衡时具有更强的返回均衡的倾向、具有反通货膨胀的天然机制。在国有企业中有效地利用分享制,可以将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组织的目标函数统一,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抑制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并降低企业和劳动力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政府对改革的方向和方针政策而言,经过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改革的中心问题,在于公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否相容.公有经济本身内在地要求市场经济,但在实践中则存在着公有经济所有者不到位带来的缺陷.作者认为,可以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克服实践中的这些缺陷,国企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国有经济的配置角色及其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之前中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与改造阶段(1949—1956)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阶段(1957—1978)。国有经济的配置角色一直是影响国有企业作用发挥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具有普遍性配置角色的国有企业,对后来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双重的影响,它既奠定了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基础,但同时造成非国有企业极度萎缩,经济效益不断下滑。要克服国有经济的缺陷,必须使国有经济从普遍性配置角色变为特殊性配置角色,即在规模上将是少数,在布局上追求优化,在经营上克服垄断。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也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