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来自中国浙江的学生,家庭殷实。来南非之前,我身边的朋友简直都不敢相信我的决定。为什么去南非?大家都劝我选择英国、澳大利亚或者美国,而且以我的经济条件完全可以承担高昂的留学费用。就连我父母和亲戚都对我的决定感到不解。国内大学毕  相似文献   

2.
【像要看透我的一切】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没有故乡的人。 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把我留在外公外婆身边,自己去三线支援革命建设了。在我后来的岁月,我要么跟着外公,要么跟着父母从一个三线迁居到另一个三线。故乡对我只是个空洞的名字而已。  相似文献   

3.
悔悟     
班主任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刚宣布的时候,同学们都愣住了,继而又乐了——这是什么家庭作业呀?这项家庭作业老师又如何检查?刘老师说:“这项作业我是要认真检查的,但我不会去问你们的父母,我只是检查你们的眼睛。给辛勤养育你们十几年的父母洗一次脚,仅是一次小小的孝心行动,但却能从中感悟出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高国镜 《北京纪事》2017,(10):50-53
从前我总以为,即使相隔无数重山,不管父母在哪一座山,儿子也能把父母找到;而今我与父母只隔了一层黄土,我却再也找不到父母了. 京西的大山巍峨险峻,真正是崇山峻岭,连绵起伏.但山民却是山的主人,山是我们的摇篮.记得儿时的一天,我从梦中醒来,却不见了身边的父母,于是我摸黑跳下炕,光着身子,惊叫着就到外边找父母去了.我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发现,父母正借着缕缕月色,摘山榆棵子上的榆钱.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在梦中都喊饿,于是父母为我夜摘榆钱.那早我吃着母亲做的榆钱小米饭,觉得父母真好.此后,不知有多少个早上我醒来,都发现父母没在,于是我便去找.  相似文献   

5.
芨芨草 《新天地》2017,(2):36-37
1997年秋天,我陷入了深深的心理危机,痛不欲生,曾经有许多次想像鸟儿一样从楼窗飞出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我那时主要的感觉是自责,总觉得自己没用,情绪沮丧,同时对生活充满恐惧,觉得生命毫无意义. 病中的我渴望亲情又漠视亲情,想起父母不再年轻我就流泪,我总是病态地问自己:为什么父母会老?我为什么也不再年轻?如果人会老去、死掉,人为什么还要生呢?  相似文献   

6.
父母离异的小弗利德利希,每当父母见面时,他总是人在妈妈的怀里,小手却伸出去拉爸爸。他想爸爸把拉到自己的身边,拉到妈妈的身边。  相似文献   

7.
九岁时,父母带我去农村老家探亲。到了地方,二姐告诉我,老母猪下崽儿了,我便直奔后院去看个究竟。来到后院,我看见老母猪侧身卧着,身边有一排小猪, 个个含着奶头,啧啧地吃着奶。我数了一下,共有12头小猪。5头白的,6头黑的,还有1 头分外醒目的小花猪,它那白  相似文献   

8.
老不离伴     
大儿子、儿媳从国外来信,一定要我和老伴去探亲,而且怕一起去不放心这个家,建议我们轮流去。这可使我们老俩发了愁。不去吧,儿子、儿媳盼着,两人一块去吧,还真放心不下这个家。轮流去,每人半年,那就意味着两人要分开一年多,这对花甲老人来说简直太长了。 老伴说:“我出去,留你一人在家怎么办?”我说:“我把你的大照片放在写字台前,就像你还在我身边一个样。”老伴回敬说:“我是怕你得了‘空巢综合症’,等我半年回来,你又呆又傻的连我也认不出来  相似文献   

9.
正大家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给予是足够多了,但在精神生活上的给予又有多少呢?难道我们不应扪心自问吗?偶而看到的几件小事,令我惊愕,让我担忧,不禁要问:做父母做长辈的到底应把孩子摆在什么位置?我有个同事的孩子上小学,那天孩子向他要钱,说学校要组织去野游。我的同事给了50元钱,孩子嫌少。大人说:"50元还少啊?"孩子说:"臊不臊死个人,50元也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明天不会变为今天?时间跑到哪儿去了?没有爸爸妈妈的时候,我在哪儿?奶奶死后,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人有好人坏人?我们为什么吃鸡和牛,它们又不伤人?如果我变成一台机器,那会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际上是关于时间性质、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我认同、善与恶等等的哲学形而上学问题。孩子一会说话,并开始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时候,他们就会源源不断地向父母提出这类问题。大人尽可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可有时厌倦了,不是说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所职业中专的学生,一次偶然遇见了中学时的同桌,他初中毕业直接去了国外,在英国一所语言学校留学。记得以前他的成绩一般,数学经常考十几分,唯一学得还可以的就是英文,他上课积极发言,课后只要有机会就练习口语。几年不见,他看上去非常乐观,大谈他在英国的生活。听着他嘴里时不时蹦出来的英文单词,看着他意气风发的神情,我真羡慕,也想有他这样的经历。我把想法告诉父母,希望他们也能出钱供我去国外读书,爸爸做生意积蓄不少有这个能力。原以为不会遭到反对,可是父母的态度出乎我的意料。父母坚持让我读完中专,然后参加高复班,再考一个好点的大学。为此,我还和父母闹僵了。我觉得去国外读书,回来会很受重视,而且出去走走看看,接触新的文化,对我一个中专生而言提高是多方面的。再说,家里又不缺钱,就我一个孩子,父母为什么不同意呢?  相似文献   

12.
陈永江 《社区》2014,(12):53-53
随着子女一个个离开身边,老年人心灵上的孤寂感和失落感与日俱增,老人最希望的是儿女陪他们说说话。现实生活中,儿女能陪父母好好唠嗑的很少。有的儿女忙于生让变得不愿与父母沟通,在年老的父母面前无话可说,缺乏感情交流。即使同父母交流也是三言两语,连回家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似文献   

13.
雨情     
坐在临窗的书桌前,望着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不是很大,却连绵不断,细细密密很不爽利。又是这样的天气,我的心不免一沉。记得一个月前,也是这样的天气,窗外的雨下个不停,天气阴沉沉的,屋里的气氛更是冷冰冰的。母亲又为了一点小事和父亲吵了起来,父亲夺门而去。我正坐在临窗的桌前写作业,急忙站起,伏在窗台上望着父亲离去的背景,心里不免恼恨起来:母亲总是为一点小事无端争吵,她难道没有想过我的感受吗?我尽量不去想,又埋头解答起那道难题。这时母亲走到我身边开始诉说她的不满:“我又不是佣人,每天下班后,又是做家务,又是服侍你们,这…  相似文献   

14.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断剪不断的线,我的烦恼就像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想起刚才的那一幕,心中又涌起一阵委屈与酸楚。"为什么爸爸妈妈为了穿衣服这样的小事也要和我吵来吵去呢?难道在父母眼中我真是永远长不大么?"我真不明白,父母的哕嗦难到就是他们所说的关心么?想想自己冲出家门时的那份失落,泪水又  相似文献   

15.
相亲只是为让父母放心我妈昨天又催我去相亲了,很好笑的那种。这边我姨牵着我,那边他姑牵着他。在酒店里,围着桌子坐成了个正方形。你问我答,或者我问你答,像几方首脑会谈。我偶尔偷笑,被我姨在桌  相似文献   

16.
关邑 《老友》2009,(6):42-42
父母结合到一起,已经四十又八载。他们之间话不多,而且总是重复那么几句:鸡下蛋了没有?中午吃什么?晚上有什么电视剧?以前,我常想:结婚前只见过一面的父母是怎样携手走过这漫漫人生路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一连病了数日,一个人呆在家里,身边安静了许多。病中善感,令人心灰。一天傍晚,正捧着闲书胡乱翻看,忽有朋友打电话来,轻轻问了一句:你好些了吗?要不要我去看看你,顺便给你带些药过去?我怔在那里,眼睛渐渐湿润起来,有一份感动从心底渐渐升起。  相似文献   

18.
丁继东 《今日南国》2014,(11):36-36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每每听到这句古谚,我总是会心一笑,近十年间我们兄妹三人带着父母走中国的经历又一次浮现眼前.如今的时代出行方便快捷,与孔子时不可同日而语,“孝”的形式也应有所变化,“父母在,共远游”,是时代赋予我尽孝的新选择. 自20世纪50年代父母结婚以来,我们一家五口在一起生活的时光不足六年.最初是父亲在部队带兵,与母亲两地分居,后来父亲离开部队回到母亲身边,但那时我们兄妹三个已分散于祖国各地.在2005年以前的记忆里,一家五口人的合影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9.
我来自安徽,由于父母在上海打工,所以我从小学起就来到了上海生活。中考那一年,我想继续留在父母身边,但由于户籍的限制,只能报考中职校。父母建议我学习一门手艺,可是我比较喜欢读书,对于技术含量高的手工操作没有太大兴趣。那时的我,年纪小,很乖,很听话,为了父母我还是妥协了。  相似文献   

20.
吃过晚饭,我带着我们家的小狗去遛达。走着走着,小狗却匆匆忙忙地从我身边逃走,怎么也叫不回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决定跟过去看一看。我悄悄地跟在小狗后面,只见它鬼鬼祟祟地跑进一个窄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