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了简化日语中假名与汉字识别的计算,文章在分析手写体假名-汉字识别中归一化方法和弹性网络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笔画密度的弹性网格构造方法,并应用于手写体假名-汉字的特征提取.该方法既兼顾了笔画密度对不同书写风格笔画不规则变形的适应能力,避免了进行非线性归一化产生笔画粗细不均匀,使计算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结构关系的手写汉字识到粗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抽取手写汉字基本笔划为基础,利用汉字的结构特征进行粗分类。它不仅算法简单、分类速度快、分类能力强、分类稳定、可靠,而且在分类的同时又能把组成汉字的部件及其笔划随之而分离出来,为用句法结构方法识别手写汉字奠定了基础。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在PC/AT机上实现的成页手写体(楷书)汉字识别系统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成功地提出了关于限制性手写体汉字的一种识别方法,并在486DX/66PC机上进行了模拟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经预处理后的手写体汉字,采用结构识别法、统计决策法和模糊数学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另外,提出了对相似文字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部首拼音编码法属于形音编码法范筹,但却不同于以往的以音为主形为辅的方法。它的编码规则是:首字素→数字字尾→声母→韵母;首字素→字音→尾字素;首字素→~sP。词汇码=首字素→丶→指定韵母。每个汉字编码都可用普通西式键盘来实现,其编码长度均为16个二进位;词汇码编码长度也是16位,基本上能做到见字识码。由规则知,不能独立形成字音的字要击键四次才能实现编码;独立形成字音的字须击键三次,出现频率占全部汉字1/5的32个最常用字击键二次(其中包括一次击~sp键),从而编码速度适中,但就一万五千字而言,重码率却仍然高于5%,七千个常用字中有145对重码,且倘若不知某字的发音就难以直接编码。  相似文献   

5.
首先建立了多总线系统三种容错性指标(总线容错度T_b、处理机容错度T_p、混合容钳度T_(bp))与相应的二元图连通度的关系。然后,借助于二元图的最佳连通性,就一般情形,提出了两类多总线系统,它们具有最优总线容错度、最优混合容错度和较优处理机容错度。  相似文献   

6.
把多层神经网络具有内在容错性归因于其信息处理和信息存贮的分布特性,以及每个神经元固有的故障屏蔽能力。将多层网内在容错性的概念进行了形式化,进而证明了在合理的统计条件下,感知器和两层网是内在容错的。  相似文献   

7.
手写体数字识别作为模式识别研究热点之一已得到广泛应用,诸多应用对手写体数字的识别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批量数据处理的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改善手写体数字的识别正确率和批量数据处理速度,将基于量子门组的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到手写体数字识别中,通过选取字符的粗网格特征作为识别特征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手写体数字的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汉字系统的演变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层次的过程。《敦煌俗字典》中收录了大量俗字,同一个汉字的多种形体反映着汉字多途演进的过程。本文从《敦煌俗字典》中的俗字出发,分析这些不同字形产生的内部机制,探寻汉字形体演变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字的笔顺规则中,左边的长撇与横(横钩)的相交或相接,都是先写上面的横(横钩),再次书写左边写撇。然而通过我们对有唐以来此类汉字书写的实际梳理,发现情况有所不同:近代汉字书写中,左撇与上横(横钩)的交接,均是先左撇,次上横(横钩),几乎没有例外。文章列举了"右、成、戌"等例字,将其从唐代介绍到民国,材料涉及手写文书,字帖,字典以及习字书等,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此类汉字在近代的书写面貌,总结和概括出其笔顺特点,和现代汉字笔顺规则做一对比说明,也为现代汉字书写规则的调整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汉字演变到楷书日趋方正工整,为求字形的严谨清晰,组字部件会发生变形,如左部件的横变提、竖弯钩变竖提、捺变点、竖变撇,上部件的竖钩变竖、点变横、捺变点,下部件的撇变竖、捺变点,内部件的捺变点,这些变形都是为了避让另一个部件,以达到整字的方正严谨。汉字出于构形和美学的变形,本应该相同部件变形一致,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部分字形与变形规则仍存在不一致现象。在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避让变形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对部件变形的普遍规则予以归纳总结,对特殊字例逐字录出说明,以期为汉字教学和汉字信息化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日本平安时期的古辞书《新撰字镜》收录了许多汉语俗字,是俗字研究的重要材料。由于作者是用汉文撰述,中间不乏中国文献中失传的文字,而在抄手笔下又不时出现一些俗字,有不少因字形接近而混、不辨正俗而混或因抄手笔误而发生的讹混,也有因书写变异造成的同形字。依据《新撰字镜》的文字材料,不仅能与敦煌、碑刻等出土文献中的俗字进行比较研究,还能补充中国大型字书中的一些失收字,有助于汉语文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选择8位来自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的留学生,收集他们初学汉语三个半月中的汉字书写偏误,根据分类不重叠,便于分析的原则分为笔画、部件和整字偏误三大类,对偏误产生的原因侧重从认知规律、汉字字形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研究发现,初学汉语的东南亚留学生的书写偏误与非汉文化圈的欧美学生没有明显区别,多属于系统前的"低级"偏误,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字感"和心理认知上。  相似文献   

13.
汉字对文字作为视觉符号性质的积极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论述汉字对语言意义的积极表达作用。认为汉字的简化和繁化只是表象的形式,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反映文字的书写符号和视觉符号的性质,简化是为了书写的简便快捷,繁化则是为了积极地表现词义。文章通过大量的字例证明在古文字时期和隶书、楷书以及到现代的简化字中,都存在大量的记号,认为记号是和字的意义与读音没有直接关联的构字部件,但可以间接表现字的意义,本文把这种记号分为别形记号和指示记号,并认为汉字有效反映了文字作为视觉符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关于汉字笔画排序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杂合型汉字逆时针排序法”。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化解当前杂合型汉字在排序上的混乱。而基于上述汉字排序法之上的词语排序法,在局部细节上贯彻字的排序原则的同时,在宏观整体上强调了“词长优先于次字笔画”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可以完整描述汉语字、词笔画排序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汉字认知的心理过程一直都是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本文采取真字、假字、非字1、非字2四类字刺激类型,采用Go/No-go范式,探讨正字法加工对汉字识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四类字刺激类型中,假字与其他三种字刺激类型反应时差异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在汉字识别的正字法加工过程中,成年人对汉字部件位置及功能信息有着相当的敏感程度,同时假字的判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6.
《可洪音义》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疑难俗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书,它在近代汉字研究、大型字书编纂、古籍整理以及中古汉语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疏忽和学识的局限,其注释中也存在一些失误之处,主要可归纳为四类:不明讹字而误释,不明经意而误释,不明假借而误读,承用误本而失校。读者阅读和使用此书时要注意鉴别,不宜轻信盲从。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语义信息论的观点,考察了汉字的笔画形态、笔顺规则、偏旁意义、组合方式、偏旁部首组合理据、视觉形象等信息特点,并从汉字的笔画、书写规则、构造方式、偏旁与独体字构造的理据以及六书等方面,讨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方法问题,提出了汉字教学中引入信息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汉字构造与意象图式思维之间的关系。构造反映意象图式的表意汉字有两类:一类是汉字的形体直接模拟了造字主体心智中的意象图式,并藉字形表达事物的关系或动态模式概念。另一类是汉字的构造所反映的是认知主体心智中的意象,意象图式即蕴涵于字形所表达的意象中,且在意义的表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字形结构蕴涵有相同意象图式的表意汉字所表达的意义往往相同或相近。汉字是华夏先民的认知成果,对汉字构造中意象图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华夏先民的认知心理,并进一步认识汉字构造的理据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对 6763个现行汉字作全面统计,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在汉字使用方面的致误原因;从共时角度归纳形近字(偏旁)的特点及其类型。其特点可概括为:轮廓相似,大同小异。从汉字的轮廓、结构、笔画几个方面将形近汉字(偏旁)归纳为六种类型。未来的汉字整理和汉字简化,在减少汉字笔画的同时,应尽量增大区别度,使之达到繁简适度、区别度明显的理想效果。加强对形近字的字形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字蕴涵丰富的婚姻文化信息。“姓”、“舅”、“姑”蕴涵了远古群婚制度,“家”、“室”蕴涵了对偶婚制,“媵”、“妾”、“姒”、“娣”蕴涵了多妻婚制。“婚…‘、娶”蕴涵了古代社会的掠夺婚俗,“嫁”蕴涵了买卖婚俗,“媒”、“妁”蕴涵了包办婚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