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别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偏好特征是解决供需错配、提高供给效率的关键前提。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以多维度代替单一维度分析路径,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偏好模式,并基于安德森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其归因。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多元化的选择和组合偏好,可分为全方位养老服务的积极利用型、偏重陪伴服务的中度利用型和消极利用型三种模式,分别占比9%,15%和76%。身体健康状况差、经济收入高、家庭养老支持弱、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高和拥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全方位养老服务的积极利用型,对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模式选择呈现出典型的外在政策环境诱导特征;独居及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高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偏重陪伴服务的中度利用型;而年龄较小、家庭养老支持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低和缺乏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非独居老年人更可能成为消极利用型。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群体针对性,重视老人陪伴服务,加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方补贴力度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3.
基于老人养老意愿与需求的居家养老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问题是我国老龄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传统养老面临挑战,社会养老难以一蹴而就。因此,要探寻既符合老年人养老意愿与需求,又要适应当前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以破解"养老难"。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9,(2):87-99
老龄化带来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失能老人的照料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出发点和目标。本文使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原始数据,以有照料需求老人为对象,探讨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总体状况和在城乡、地区、群体间的差异。分析发现对有照顾需要的老人来讲,各项养老服务总体上呈现出服务需求大于服务供给和服务供给大于服务利用的特征。各项养老服务的供给、需求、利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有照料需求老人对上门看病需求最大,其次是康复护理、上门做家务和日间照料,对老年辅具用品租赁和助浴服务需求比较低。群体方面,除性别外,年龄、婚姻和经济状况都影响着养老服务的均等化实施。地区层面的养老服务供给、利用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未来要大力发展上门看病、康复护理、日间照料、上门做家务、助餐服务和助浴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社会、组织要逐步改变老年人观念,引导老年人积极利用各项养老服务;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丧偶、经济困难老人的服务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超过40%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意愿,拥有独生子女的老年人半数以上预期会入住养老院,远高于拥有2孩及以上的多子女老年人。日常得到子女情感支持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家庭中实际养老照料人越多的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可能性越低。居住社区差异对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居住在街坊型社区与商品房社区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更高;居住在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多子女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区域社会经济差异会促使多子女老年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独生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上升,同时会促使中部、西部地区的独生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降低。城镇户籍会增强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同一区域内的多子女老年人中更为突出。少子老龄化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做出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6.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支持家庭养老功能发挥都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功能究竟产生何种影响尚需深入研究。在反事实因果的框架下,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两期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家庭代际支持获得,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子女对老年人的工具支持,这种替代作用在相对弱势的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居家养老服务并未显著削弱老年人的家庭代际关系,说明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整体发挥依然得以维系。应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作用,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是增进农村老年人福祉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的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内在结构与逻辑机理.结果表明: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意愿、家庭特征、制度特征和供给能力,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尊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意愿,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注重体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共性供给,优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有效增进农村老年人福祉. 相似文献
8.
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和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中国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意愿及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供给与利用情况,并利用"服务链"的理论进一步探讨目前我国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城市老年人数据,研究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试图从需求层面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有较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然而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却较低.影响因素方面,崇尚节俭和为子女着想等传统文化因素确实抑制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而"未富先老"限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却是一个过于笼统的论断,在某些细分产业内,"未富先老"的负面作用并不那么明显.此外,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服务需求的硬约束.儿子和女儿则在为父母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有利于解决我国养老服务资源短缺问题。然而囿于老年数字鸿沟的限制,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使用意愿较低,智慧养老服务的推广存在较大障碍。文章基于老年数字鸿沟理论和UTAUT模型设计研究框架,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健康养老跨界服务融合与集成技术研究”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价值与数字能力对智慧养老服务使用意愿有正向作用,二者共同作用时,数字能力作用更加明显;(2)感知价值与数字能力在社会影响与使用意愿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感知价值与数字能力具有交互效应,数字能力正向调节感知价值对使用意愿的影响;(4)便利条件可以提升感知价值与数字能力的交互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四条对策建议:(1)弥补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能力;(2)精准识别老年人需求,提高智慧养老服务实用性与易用性;(3)发挥家庭与亲友对智慧养老服务推广的积极作用;(4)多元主体协同推广,构建智慧养老服务推广链。 相似文献
11.
12.
符合二胎政策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差异——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2007年基线和2010年跟踪数据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妇女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重新架构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视角来研究当政策赋予人们生育二胎权利时,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妇女中,四成妇女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六成妇女的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尚没有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当的确面临是否生育二胎的选择时,妇女会进行理性考虑,生育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生育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生育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民间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具有多层级特征的间接委托代理模式。针对各地普遍面临的委托代理问题,杭州市近年来探索形成了"以老年人需求为本、政府主导、社区协助、民间组织具体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该模式实践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职能角色定位、老年人权利强化、民间组织功能激发等方面。优化民间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尚需进一步采取强化对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激励和向老年人增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养老服务发展依赖于准确识别并定准中国老年人的真实养老服务需求。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及Hotelling检验发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购买愿意总体较低,且存在组间差异和消费分群。泊松回归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年龄对养老服务购买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能提升购买意愿,促进作用随教育程度提升先增强后减弱;收入的影响则呈倒U形;“中产”职业身份、社会保障收入更高者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使用有限混合模型甄别出购买者和非购买者,分别占9.9%和90.1%。女性、收入相对更高、城镇户籍、小学或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退休前为普通职工等特征的老年人有望从“需要者”转为“购买者”。文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甘肃563位老人问卷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甘肃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及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各种问题,基于甘肃农村563位老年人问卷调查和知情人访谈获取的数据资料,就甘肃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方式和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意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养老服务方式上,绝大多数甘肃农村老年人口愿意居家养老并享受家庭和社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项目上,甘肃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和临终照料的服务需求最为强烈.鉴于当前加速发展的城镇化和家庭人口小型化给农村养老服务已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农村机构养老服务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多样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利于甘肃及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农村居民养老意愿是影响在农村推行何种养老政策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抽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利用回归模型中的无序多属性反应变量的Logit模型(MNL)对武汉市江夏区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与家庭子女数、家庭规模、家庭年净收入等家庭特征对农村居民的养老意愿的影响显著,而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虽然在样本中影响较大,但在总体中对养老模式选择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基础,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多元主义为我国国家主导型社会福利政策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当前我国城市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市场化机制开始建立,老年群体对政府、社区依赖较高,对市场化服务供给主体的认可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满足不同社会人口和经济特征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创建多元化服务格局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家庭和个人等各方参与主体明确权责,分工协作,扩大有效需求,统筹地区协调发展,凝聚推动供需两旺良性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研究: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处于部分城市政府的政策试点和制度探索时期.本文选择了宁波海曙区、南京鼓楼区和苏州沧浪区三个典型案例,从竞争程度、主体间关系、制度化程度、购买的数量、规模与质量等方面,探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特点、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