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产学研相结合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国外高等教育相比,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上比较轻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上轻视技术教育;教学方式上相对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科学研究上忽视应用技术研究,相对造成实践应用型人才不足的局面。通过探索和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学研教学体系,以实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论文科人才的特性及培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培养能够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的文科人才,就应解决对文科人才一般特性的认识及其培养对策的问题。文科人才既有一般特性,又有时代特点:1.一般特性指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合理的知识结构、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时代特点是指文科人才要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文理兼容的理论知识、协调沟通能力和把握方法论的思维。2.主要对策是:要把对文科人才的培养提到更高的位置上;明确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以“学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中心工作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相似文献   

4.
论资排辈、观念守旧、人际矛盾是当前阻碍中青年医学人才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为加快中青年医学人才培养,首先观念要转变,树立人才的危机观、责任观、效益观.其次措施上要配套,在任用上要适当"倾斜",注重与人才形成"双向互动",同时要加快人才培养的制度化、法规化.最终在培养工作的具体落实上要到位,对医学人才的成长要有整体设计和全程关注,并要加强培养质量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以其非凡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方略:理论上拨乱反正,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战略上重视教育,千方百计培养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宽松环境团结人才;工作上大胆使用,通过实践发现人才;生活上创造条件,竭尽全力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等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人才素质的培养,改变传统教育以“智育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教育观,构建“素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从高等教育的功能来讲,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培养—批知识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影响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因此,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但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在教育目标上,重考试、重分数、重文凭、重升学串,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上,50年代起受全盘苏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创造性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针。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有着丰富系统的素质教育思想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这些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应着眼干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海南专业技术队伍主要特点有:“一高、二少、两低”的人才结构;人才布局不合理;“三元”结构的互补优势。海南要培养跨世纪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要结合重点学科、地区和行业培养;要建立培养人才的指标体系;要建立培养人才基金会;要加强管理与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培养面向21世纪的秘书人才,要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培养21世纪的秘书人才意识;要更新教学内容,以现代科学知识培养秘书人才;要改革教学方法,以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科技创新体系必须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基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互动过程,导师在合理引导的同时,要给学生留一个独立思考与自主创新的空间;学生要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克服困难,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的工作。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需要思想政治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有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模式,面向21世纪应当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问题,要突出素质教育;三是一般人才与杰出人才,既要培养大批一般人才,更要突出抓好杰出人才的培养;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前提。要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三个教育观念的转变,即:转变目标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教法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转变师生关系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4.
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过程的核心主题之一,在新文科建设视阈下合理界定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厘清拔尖人才培养与新文科建设间的关系,对有效促进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丰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新文科”建设内涵出发,聚焦卫生事业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拔尖创新人才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要着重突出管理实践、决策咨询、科学研究、教学等能力的差异化培养,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创新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构逻辑、优化“六位一体”培养方案、重塑培养机制、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保障机制的人才培养实践逻辑,以期为学校相关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发展与成功都必须由优良的学风素养予以有力的支持和支撑。"十要十不要"学风规范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高校应当以创建与培养"十要十不要"优良学风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抓手和立足点,并在学风建设的具体操作上紧紧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在今日高科技时代,首先就是人才竞争.拥有人才,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从长远观点看,人才之争不仅在于吸引外来人才,而且在于培养开发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这就把教育推上了塑人的前台.我国长期奉行的教育方针就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美育作为人才培养开发所不可缺少的一环提了出来.然而当前美育现状是,一方面美学理论界热衷于形而上理论建构、学究式研究和美学、艺术史上人物钩沉;另方面,社会上普及往美育实践,如少儿美术音乐舞蹈班、群众性书画比赛卡拉OK等,在美学界漠视下勃…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应当以改革课程体系为起点,专业教育要由“对口型”转变为“适应型”,课程设置要由“静态型”转变为“动态型”,课程结构要由“单一型”转变为“兼容型”;要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支点,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素质培养要树立综合的观念、特色的观念和实践的观念;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让学生在获得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品格的锻造;要以形成人才培养模式为落脚点,从示范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入手搭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在实力方面不能与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具有较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方面争胜,而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也决定了其不应同于职业学校注重培养的专门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定位准确,即应着力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应该整合和集中有限的资源,瞄准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应更加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独立学院要紧紧围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目前重要的改革课题,而国外高校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及其课程体系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热的阶段,如,哈佛大学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哈佛等著名高校的创新人才理念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的需要,创新人才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技术技能,还应该有扎实的人文基础,博与专的结合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目标.我国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机制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有所不同:美国研究型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采用研讨班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建立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成功经验,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本科教学中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力度,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外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