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熊十力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的哲学代表作《新唯识论》曾经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是,解放三十余年来,我们对熊十力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拟对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主要哲学论点,作一粗略评述,以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2.
熊十力是中国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性哲学家,以<新唯识论>体系奠定了他在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的核心地位."新唯识论"思想是熊十力先生数十的结晶,其改造佛学、自创体系是有一个过程的.其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  相似文献   

3.
1984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人心与人生》一书在内容上已有许多解放后的思想掺入其中,但其大旨则与当年相去不远。总的说来,梁漱溟此后对柏格森哲学的理解受到了中国哲学的背景影响,并且他又反过来用柏格森的一些学说企图对儒家的道德人性论作出新的解释。我们姑且把这以后的哲学称为后期哲学。梁漱溟前期的哲学基本以佛教唯识学为主体,后期则可视为以儒家心性学说为主体的道德人性论。在前期,梁漱溟并未将柏格森哲学和佛学揉为一体。在后期,他则企图将柏格森哲学和儒学揉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的重镇之一。尽管他力图融贯华梵,并以“新唯识论”名其体系,但其思想根底,基本上不越儒学。这一点,熊十力本人亦并不讳言:“新论确是儒家骨髓”(《十力语要》卷三)。而熊氏所说的儒学,主要也就是王学:“阳明之学,确是儒家正脉”(同上)。熊十力在建构其新唯识论体系时,事实上也一再出入于王学。这样,要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作出较为具体的分析,即不能不从考察熊十力与王学的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把“新唯识论”思想归结为来源于哲学史上的某一家某一派或某些家某些派,似乎不足以反映熊十力先生治学的独特风格。应当综合地考察“新唯识论”的形成,它大体经历了嬗变于唯识宗、参证于西方哲学、归宗于儒家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在其所著《瑜伽师地论叙》、《杂集论述记叙》、《瑜伽真实品叙》等著作中,判法相、唯识为二宗,为是时惊世之论。认“法相与法性为一种学”,“法相与唯识是两种学”,并条分缕析,详加论列。兹依所论归纳为四,疏作解读:一、缘起与线生;二、平等与疏胜;三、根本智与后得智;四、能变与所变。欧阳所依为印度佛学原始,并非标新杜撰。如果对判法相与唯识为二作哲学的诠解,乃大师追求终极本体与认知方法的不同。中国近代哲学如果缺少了博深的佛学的一面,是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的姓名字号,是其不同人生阶段精神追求和学思宗趣的符号化表达。以姓名字号为线索,重新释读相关史料,可知其族名“继智”、学名“升恒”、字“子贞”,表明熊氏家学有注重易学、崇尚义理、追求宇宙人生实感的特点。壮年时使用“健庵”“观生居”两个斋号,表明其对船山易学健动、生生两大要点的生命感通与哲学领悟。熊氏家学和船山易学构成熊十力早期思想的两大主要来源,在其“弃政向学”“由释返儒”两次人生转折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熊十力所创建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中,熊氏家学、船山易学和佛教哲学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既是其体系建构的原料,也是其涵化、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范畴十分隐晦难解,故本文拟将唯识心理学的认知范畴与现代心理学的相应范畴作一比较研究,从而指出其现代心理学意义。一、六识想心所的认知功能论唯识学将心理范畴分为二大类,即心与心所。心包括八识,其中前六识大体与现代心理学的五种感觉以及意识相仿,第七、第八识则超出了本文探讨的范围。心所的全称是心所有法,指依托心而生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的各种心理功能。近代以来对唯识学的研究,虽也说明了心所的各种功能,但似…  相似文献   

9.
评熊十力的体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十力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哲学家,其哲学代表作《新唯识论》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研究熊十力哲学是把握现代哲学的全貌、探求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规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熊十力由佛向儒,对儒佛两家都颇有研究,其新唯识论又直接脱胎于佛家的法相唯识之学,思想玄虚,语言晦涩,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限于篇幅,本文仅从熊十力如何说明体用关系的角度,对其有关思想作一概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先生原名升恒,字子真,湖北省黄冈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建立了“新唯识论”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哲学家。“体用不二”论是“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正如他自己所述,“本书根本问题,不外体用。”(《新唯识论》,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1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他所说的体,是指宇宙本体;所说的用,是指本体的功用或表现。“体用不二”论的基本观点是:本心是宇宙的本体;宇宙万物归根到底都是本心的功用或表现。他是怎样论证“体用不二”的呢?我认为,大体经过扫相、显体、释用三个步骤。这种看法不一定妥当,愿意提出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熊十力融通中、印与西方之学,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新唯识论”的思想体系,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他曾入于佛,后又归于儒,佛儒融会,中西贯通,其哲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新唯识论》、《体用论》等著作中,而“物用不二”、“翕辟成变”则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考察他的一生的学术成就时,人们应当反思的是:要如何正确地评价作为学术思想的唯心主义,如何正确对待持有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做到把学术思想与政治态度不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熊十力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形上学奠基人,愈益受到学界普遍关注;但是他所创立的“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深入研讨。然而熊氏自己认定:“余平生之学,频涉诸宗,卒归本(大易)。七十年来所悟、所见、所信、所守在兹。”《壬辰删定本赘语》)“‘新论’谈本体,以体用不二为宗极,毕竟归本《大易》。”《壬辰本规定记》)足见把握其与《易周)的关系,乃是理解“新唯识论”的一大关键。熊氏哲学,我以为可以概括为三个“不二”:天人不二,体用不二,性修不二。天人不二讲人和自然界的同一关系,体用不二讲本…  相似文献   

13.
任俊华 《船山学刊》2000,(4):94-100
熊十力创立了自己的新儒家思想体系——新易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大师。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家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归本《大易》”,完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建构。他的哲学本体论建构,学术界一般认为1932年其《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原名《境论》)正式出版就已宣告完成,这是不妥的。他自己在1952年删定的《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的《删定记》中就明确指出:“《新论》文言本,犹融《易》以入佛。至语体本,则宗主在《易》。”即使1944年出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其哲学本体论建…  相似文献   

14.
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主要贡献在哲学本体论,在理论上却是以批判借鉴佛学尤其是唯识学的方式实现的。熊十力对于佛学本体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由批判唯识学的阿赖耶识缘起,进一步引申到对大乘空宗的空寂本体论展开批判,最终上溯到对以释迦牟尼"十二缘生"论为代表的佛教出世主义的总批判,其中既有思维方式上的变革,更体现出价值观念上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哲学形而上学的奠基者,他同时也是。五四”以后唯科学主义思潮最有力的反对者和批判者。表现在哲学方法上,他突出地强调理智分析和语言概念的局限性,强调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的区别,认为要把握作为宇宙人生之“大本大原”的形上本体,要达于哲学所追求的终极境界,不存在一条纯理智的道路,而只能依靠与人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直觉体认。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与唯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唯识学三自性是一个新颖的角度,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唯识学的认识,并可由此提供一个诠释中国古典语言学观、文论观、哲学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勇 《船山学刊》2007,63(1):10-12
与传统唯识学的虚妄“阿赖耶识”说不同,船山的“阿赖耶识”是从发生学意义和体性的角度来看待其真实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唯识学对“阿赖耶识”的定位,实现了对唯识学的全息性的诠释和创造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唯识学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the Yogachara Buddhism)都以心识的结构为观察对象,因此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意识哲学.佛教唯识学比西方哲学更早在心识结构中把握到了"自证分"(svasamvittibhaga)的存在与活动,尽管前者并未像后者那样赋予自证分在心识中之意义与作用方面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背景下,尤其是在现象学的背景下,可以从横向的(静态的)和纵向的(发生的)两个方面探讨佛教唯识学四分说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横向考察是指对心识的"三分"结构中的自证分的分析.纵向考察是指对贯穿在"八识"(the eight kinds of consciousness)中的自证分的分析.这些考察最后导向对自证分在佛教中的主要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哲学的奠基者。有一种观点认为:熊十力主要讲本体论,而不大言心性情。笔者不赞同此种观点。事实上,熊十力哲学的宇宙论、本体论最后都被归结于心性论。因为他讲宇宙本体论的用意与其说是一般地说明世界的本源,不如说是旨在说明人性的来源及其本质。熊十力哲学有两种不同的进路:翕辟说反映的是一种宇宙论的进路,其特点是由天而人;另一条进路是他有关“本心”、“性  相似文献   

20.
熊十力先生(1885—1968)晚年曾以如下一些命题总结自己的哲学:“本体现象不二,道噐不二,天人不二,心物不二,理欲不二,动静不二,知行不二,德慧知识不二,成己成物不二。”(《原儒·绪言》)他以“不二”的框架,把体用、道噐、天人、心物等成对范畴维系起来、联结起来。所谓“不二”,既不是完全地等同,又不是彼此隔绝,既不一又不异,而是一种内在的统一。熊先生的代表作《新唯识论》主要是讲的体用关系。他认为佛教唯识学和西方近代哲学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