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新工科”为《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给《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介绍了《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研究背景、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阐述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明确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以及改进评价体系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上述举措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生思政建设成效的后续跟踪和评价颇为乏力,如何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效果,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点。实践过程是观察学生真实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材料力学实验课程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管理制度严格,试验内容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具备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先天优势。以材料力学实验课程为依托,本文提出通过实验实践过程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并将实验课程中量化后的学生思政水平反馈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重点补充教育,巩固思政建设成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存在忽视课程的特殊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目标片面等问题。为使该课程的考核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可根据教学目标,采用理论学习考核和实践学习考核两大模块来评定总成绩:理论学习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书面测验考核和理论学习态度考核两个环节;实践学习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实践活动情况考核和日常言行表现考核两个环节。这种设计,不仅可促进学生对该课程平时积累的重视,而且可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课程的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6,(4):113-115
以心理测量学为例,探索过程性考核在高校专业课中的实践。采用过程性考核,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包括实践、综合大作业及团队作业、专题讨论等,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其学习兴趣和能力,增进交流,亦可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在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中,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对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考核方法和野外实习方案、实习内容和实习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实践教学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及考核方法等内容,探讨提升水利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根据水利专业课程实践性强及内容涉及面广的特点,在编写教材及设定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优化教学内容,注意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也应通过自我学习和团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引导学生学习创新.课程考核方法可考虑加大平时考核力度,采用案例分析、论文和设计等形式,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水利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合理删除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重点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评定.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推进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创建计算机辅助在线教学平台,在平台上集成教师教学、学生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实验与作业以及在线交流.建立过程化考核方法,分阶段多方式考核,实时公开考核结果,强化课程学习的激励效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一门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运用以工程案例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把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建模和设计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讨论和实践来探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传统、刻板,且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教"与"学"的不同角度着眼,提出了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扩充知识的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全方位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将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授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多方位的考核手段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方法的阐述。实践表明,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并且确实的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工业学校热能动力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除按照原教育部“教学大纲(草案)及最近颁布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执行之外,增加了“能量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计算杆件变形的能力。对扩大知识面宜插入有关陆节作概念性的介绍。在授课中,密切联系工程及学生思想实际,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学中强调理解,并重视分析、思考、计算及自学等能力的培养。以上措施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农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和考核方法的革新,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对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统一、行动与认知和情感相统一、个体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相统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材料力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透彻与否,直接影响普通高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1]。长期以来,由于材料力学课程自身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力学教师从教学大纲修订、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改革和考试方法调整等方面对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仍然存在互动性不足、知识面狭窄和缺乏新颖性[2]等问题。此外,力学  相似文献   

15.
材料力学课程教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在高等院校推广以来,笔者转变教学思想,对原有普通工科高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制定了材料力学教改的阶段性规划,在教材选取,课堂讲授内容筛选,平时作业批改、答疑,期末考核等各方面都有步骤地进行了教改实践,以摸索出适应我院情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和课程考核是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三个方面,由此展开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力于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其中,理论课堂在传统的LBL教学法中融入CBL、PBL的学习、角色扮演法以及反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实习课程应用TBL和PBL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考核方式改革注重过程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全面提升护理本科学生的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文章阐述了单片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单片机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对编程语言的选择,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合理融合理论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在材料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房爱东  张万礼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4):112-114,120
AutoCAD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图纸绘制、编辑等操作的方法,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践课时占总学时2/3。开展实践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分为入门阶段、提高阶段和应用阶段进行,并针对不同阶段安排上机训练内容。在上机练习时,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其积极主动地完成上机练习任务,以提升学生的绘图技能,重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指出AutoCAD课程实践教学考核形式要多元化,可按教学模块设计考核,一个模块一次考核,期末,让学生自行选择实物或图形进行绘制,教师根据绘制图纸的难度和质量判定成绩,然后按比例加和,确定学生的实践课成绩。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探索和改进基础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学生编写课程小论文、从事创新小制作;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的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探索新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等。重点以简单杆系结构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材料力学)为例,谈谈如何启发学生利用杆系中各杆件的变形与结点位移的关系,给出建立任意次超静定拉压杆系变形协调方程的方法。由算例表明该方法简便易懂,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