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一项卓有成效的极其重要的政策。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党中央,毛泽东同志领导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民众团体)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兵简政。经过两年的贯彻实施(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基本结束),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与反官僚主义的五项目的。对推动当时开展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克服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渡过难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保证战时军需民用,组织动员民众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事业。从北岳区根据地农业生产建设,可以看出战时根据地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采取发展生产的政策,发动大规模的、持久的大生产运动,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经济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从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对于改善军民生活,完善军民关系,锻炼党员干部,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在根据地大力提倡“吴满有方向”,放开农民致富的手脚,并实行了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生产自给等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通过积极组织农业生产,大力支援农业,大大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积蓄了雄厚的物质力量。重温党在这一时期所实行的富民政策,对当前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切实把社会各阶层青年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战时轨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展开了全面的青年动员工作。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立青年动员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在国统区,发动了广大青年推动和支持国民政府坚决抗战,争取民主,促进抗日青年统一战线;在日占区,秘密发展抗日青年组织,动员青年与日本法西斯和汪伪政权展开英勇机智地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业部门再生产中出现的矛盾是生产过程与产前服务、产后服务的联系失调,农业的初级生产和后继加工的联系不健全、不协调,致使农业再生产运动遭到种种阻碍,难以稳步增长。这种矛盾是部门生产过程内部各个阶段生产组织之间、生产因素之间的联系失调,以《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关系的理论去分析此类矛盾,难以揭示其实质。因为两大部类关系的理论是说明两大部类产品补偿消耗了的生产因素和更新生产因素、追加生产因素的关系,不是说明部门生产过程内各阶段生产组织之间、生产因素之间的联系运动。要分析这种矛盾必须运用部门再生产过程纵向结构的理论,才能加以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关系的理论作了集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英勇的太行山区根据地军民在刘邓首长的领导下与日军在军事、政治、经济筹各条战线上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我军在武器缺乏,又长期没有得到一个铜板一颗子弹的接济的情况下,能够战胜种种困难,与强大的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斗争,这不能不是一个奇迹。究竟它的秘诀在哪里?1943年7月邓小平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题为《太行区的经济建设》的重要文章,对此作了较完整的回答。文章对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农业的地位、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发展生产具体的经济政策等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初步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8.
晋冀鲁豫边区是抗战时期华北敌后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大抗日根据地之一,其所开展的农民运动在中国抗日根据地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农民运动的兴起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是基于对日作战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是战时经济环境的迫切需求,更是响应党中央抗日救亡伟大号召的行动使然。为了更好地完成抗战的艰巨任务,晋冀鲁豫边区主要从武装抗日运动、改造乡村政权运动以及经济建设运动三方面开展农民运动:武装抗日斗争主要是配合正规部队对日作战、实行抗日游击战争、坚持武装斗争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等;改造乡村旧政权运动主要是建立抗日民主新政权;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开展减租减息、农业建设、农业互助、大生产等。晋冀鲁豫边区农民运动的成功开展,昭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群众路线,这是开展农民运动的根本原则;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正确领导,这是开展农民运动的基本方针;运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思想动员,这是发动农民运动的重要方法;统筹推进各项农民运动一体化发展,这是顺利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是在全国其他各路红军离开原有根据地后,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建立的,为我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扩红运动”为研究维度,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论析。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根据地内反动势力的迫害以及薄弱的地方武装力量,“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显得迫切需要。“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不仅对打击封建反动势力、维护苏维埃政权、壮大革命队伍、策应红军长征,以及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密切党群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加强军队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打击下,国内外的敌人曾认定中国共产党要彻底失败。进入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在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奇迹般地渡过黑暗,不但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而且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利用根据地政权去发动人民、组织人民,沟通与人民的情感,密切同人民的关系,充分调动人民支持政权的积极性,使人民与政权共存亡,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相结合的结晶和典范。所以,研究和探讨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农户参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理论框架,通过对江苏省葡萄主产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情况进行入户调查,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厂商理论和Tobit模型,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与农户食品安全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农户具有加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动力来源;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户生产资料的供应、生产技术的指导、生产过程的监督、品质的认证对农户食品安全生产行为产生不同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约束机制对农户生产行为安全性的作用比激励机制大.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根据地报纸的整风改版运动是全党整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既为整风务又在整风中得以进步,进步了的党报又推动了全党整风和根据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战略角度出发,要求党报不仅要担当动员民众的任务,而且要进行民众的组织工作。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常常阻碍着党的正确政策的执行。这反映在报纸上就是不能够及时地反映根据地的抗日斗争与实际生活、重点不突出、编排不当甚至是新闻失实。这些缺点和不足妨碍了党报作用的发挥。为了纠正主观主义等不良作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其主要历史经验是反腐倡廉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抓,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强调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思想认识的偏差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曾经在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变工互助运动遭受挫折,变工生产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及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这一时期晋西北偏关县为例,对变工互助的开展情况、组织及绩效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理清当时运动的真相,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开展游击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抵抗了日寇百分之六十的兵力和伪军百分之九十五的兵力,为大反攻和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没有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解放区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要取得全面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论著,共有九篇收入《邓小平文选》。其中论述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主要有三篇:《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人《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权建设,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行“三三制”。在根据地政权的选举和运作过程中,“三三制”与党团制度相辅相成。党团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系统和群众团体中设立的机关。以各级党委为核心,以各级政府党团为基础,辅以政府党支部和党团成员的活动,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一套自内而外、自上而下的党团运作制度。党团一身二任,既要确保集中,又要兼顾民主:一方面要服从党委决定,贯彻党的政策;另一方面要推动“三三制”政府建设,扩大政治参与。相较于同政府的关系,党团与党委的关系更为根本,这表现在党对根据地政权的全面领导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设计、推动、调整党团制度与“三三制”,以塑造正确的根据地党政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以来,学界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讨论,分别就社会建设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关系、社会建设与社会组织关系、社会建设与政府关系以及农村社会建设问题等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实践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雪芳 《学术探索》2013,(5):134-137
“大生产”和“组织起来”是毛泽东领导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两件大事。为解决财政经济困难,毛泽东号召边区军民通过“自己动手”,达到“丰衣足食”,亲自领导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虽然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但在当时仍然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也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秦宏毅 《学术论坛》2005,1(5):129-134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并保护农民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利益思想主要表现在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道路和为农民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保障而奋斗。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农民利益思想体现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革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工业化的发展和农民的最终解放创造必要的体制环境。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利益思想体现在维护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推动建立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为解决根据地人民负担较重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大力实行精兵简政,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妥善解决荣退军人的安置问题。在对荣退军人的供给、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太行抗日根据地各县政府、荣军管理委员会、区公所及村公所各方共同努力,帮助荣退军人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问题,努力改善其与干部及群众的关系,并进一步发挥了其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虽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但毫无疑问已将安置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对于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提高军人威望,坚定士兵抗战决心,维系抗战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