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健康预期寿命是反映人群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健康预期寿命差异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利用多状态生命表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在过去十余年间的趋势与变动,并通过夏普利值分解法测算了人口社会学等11类因素对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差异的具体贡献值。得到以下四项重要研究结论:第一,从2005年到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差异的程度略有增加,女性、农村群体相比对应群体差距始终较高;泰尔指数分解发现,组内不平等(而非组间不平等)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呈现出高龄老人缩小而低龄老人扩大的趋势。第二,婚姻状况是健康预期寿命变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反之,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逐年上升;进一步将11类影响因素归类后发现:"个体特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和"行为因素"的重要性次之,"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第三,上述影响因素对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城乡、分性别后依然呈现出相同的特征。最后,各因素在不同城乡、性别、婚姻状态的群体中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测度了中国农村儿童健康不平等程度,重点计算了收入、医疗保险、母亲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回归基础上的集中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高收入家庭儿童的健康状况更好;健康不平等主要的贡献因素是父母亲收入、母亲教育程度、母亲工作状况、父亲身高等:收入对于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最大,但不同的收人类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父母亲的工资收入对于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会扩大健康不平等;医疗保险的不平等程度不断扩大,进一步强化了健康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构建了健康老龄化指数(HAI1和HAI2),从生命历程和健康公平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城乡差异及其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城镇老年人在童年期家庭背景、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优势;健康老龄化的城乡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弱化,呈现“收敛效应”,并且这一模式在连续出生世代中的效应也变得更弱,这主要是由于与早期世代相比,新世代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大幅度下降。应完善健康老龄化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并注重老年群体在生命历程中的劣势累积效应,确保健康老龄化水平提升策略的有效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测度了中国老人健康不平等程度,重点计算了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安排等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回归基础上的集中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高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更好;城镇地区,健康不平等主要的贡献因素为收入、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经常锻炼,居住安排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为负。农村地区,收入因素对于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最大,这就意味着消除农村健康不平等的关键是要降低收入不平等。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不平等程度更甚,进一步强化了健康不平等。因此如果政策想要降低健康不平等,首先要降低穷人获得医疗保险的经济门槛,增加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健康成为学界关注的一大领域。探究老年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机理,准确理解老年人健康指标的变化趋势,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考察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群际差异。本文还利用SF-36量表,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涵盖主客观健康指标,在地区和社区层面重点探究教育程度、个人收入等因素对于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对于老年健康有积极的作用,物质资源越丰富的老人越健康;地区层面,经济发展给健康带来了正向的外部性,经济越发达老年人健康指数越高;社区层面,老年人生活的社区经济水平越高,其健康水平分化越严重。从受教育水平来看,老年健康体现为社区层面"低度平均,高度不均",个体层面"低度不均,高度平均",收入水平在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产生了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规划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呈日益严重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中国当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健康是享受生活的前提,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大因素之一,健康老龄化是老龄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则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前提。因此,弄清老年健康产业的内涵,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产业,并积极构建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有机结合的老年健康产业体系,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健康不平等长期以来受到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控制遗传基因等与生俱来的个体异质性前提下,研究和发现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健康差异的影响,对于减小健康不平等、维护健康公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中国长寿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压力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性,较高的社会压力所对应的是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反之亦然。并且,社会压力对于健康的负面影响程度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也存在差异,社会压力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的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社会压力对于解释健康不平等的作用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健康老龄化的理论已经提出了四十余年,然而健康老龄化理论的实现机制仍然不够清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仍然存在明显的断点,对老年健康的干预现状十分有限。为此,文章聚焦于中国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旨在通过理论诠释和实践反馈,探索健康老龄化理论的分歧,并构建我国的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探讨体系内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以及在生命历程中的转化路径。研究认为,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是公共卫生举措中卫生服务和长期照护服务的具象,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老年人的内在能力和功能发挥。为实现对二者的维护,需要重新组织服务主体,梳理功能定位,对现有服务进行微观和宏观整合。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讨论了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三个主体的功能定位以及相关服务;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描绘了各个主体如何在老年人内在能力的不同阶段实现服务的供给和功能的阶段性转化,并阐述功能定位在主体联结中的重要作用。文中构建的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适用于我国国情,具有实践性和可行性,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可及、高质、高效的服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健康老龄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断点。  相似文献   

9.
机会不平等是隐藏在我国中老年群体健康不平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促进机会平等亦是实现健康公平的焦点问题。基于Roemer机会平等理论,利用CHARLS 2011—2018年4期追踪数据,实证检验“环境”因素和“努力”因素对中老年健康的整体影响,并依托事前参数法、Shapley分解和非线性Oaxaca-Blinder模型测度与分解机会不平等程度,最后基于方差分解进一步衡量相对“努力”的贡献度。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中,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16岁以前居住在城镇地区及其社区环境对中老年健康具有长期正向影响,“努力”因素中,受教育程度的作用最为明显,能够显著改善中老年时期的健康水平;“环境”对“努力”存在偏效应,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越好,越有可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与“环境”相关的事前机会不平等绝对系数为0.105,儿童期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幼时父母健康是形成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性别、城乡、出生队列间的机会不平等差异主要源于系数效应,即“环境”对健康结果影响程度的不同;纳入相对“努力”后,生活方式和受教育程度两个相对“努力”变量对健康不平等的解释率为12.17%。关注...  相似文献   

10.
健康投入的快速增长将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人口均衡发展的视角,研究发现,健康投入对老龄化的影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老年人口数量方面,还体现于老年人口的结构,诸如年龄、性别、城乡状况等方面,进而会使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出现规模老龄化、高龄老龄化、性别失衡老龄化以及农村健康不安全老龄化等新的特征,我国老龄化问题亦将由数量压迫型向数量增长和结构失衡并存型转变。而对老年人口实施健康和人力资源管理,推进城乡健康公平则是应对未来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城乡老年健康不平等是制约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发展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国情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三重叠加的社会环境下,城乡老年健康不平等问题亟待关注。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城乡老年健康不平等的存在性和具体表现,以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和KHB中介效应测度法检验数字鸿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城乡老年健康不平等客观存在,表现为城市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显著优于农村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方面,城市老年人健康得分比农村老年人高0.367分,互联网使用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占比为27.75%;在心理健康方面,城市老年人健康得分比农村老年人高0.306分,互联网使用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占比为15.17%。上述结果具有稳健性。互联网功能利用的差异为城乡老年健康不平等形成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即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更多使用互联网健康促进功能,其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基于以上结论,社会各界应加快促进数字鸿沟的弥合,避免城乡老年健康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以数字技术的正向功能为支撑、公共政策为必要保障,通过全方位的资源投入与支持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社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健康促进功能,使城乡老年健康不平等状况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当前健康不平等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经济领域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是造成健康不平等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其中教育的作用最为关键。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个人福利的关键变量,同时两者关系也十分密切。不同教育水平的群体在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健康的教育梯度。为了探究我国是否存在健康的教育梯度,厘清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格罗斯曼健康需求理论、教育影响健康的群体化差异理论等,构建对数二项分布回归模型,通过分析2010—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中国居民健康的教育梯度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得到多个稳健性检验的支持。研究发现,教育对人们的健康水平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最为显著,同时该影响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性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教育主要通过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中介路径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加大教育的全方位投入力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投入,以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家庭支持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从个体经历的生育-就业生命历程的角度理解中老年人的健康差异有利于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政策。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序列分析方法,分性别构建个体的生育-就业生命历程轨迹类型,识别出两性共有的7种轨迹类型以及男性独有的“未婚未育、工作型”和女性独有的“1次生育、不工作型”轨迹。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生育1次或2次的轨迹类型占比不断提高,生育3次及以上的轨迹类型占比不断下降,同时,更晚出生的女性中提早不工作的轨迹类型占比更高。分析不同类型生育-就业生命历程轨迹对中老年时期健康的影响发现,生育次数的增加仅对女性中老年时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提早不工作则对两性健康都不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和比例持续增加,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使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老年网民群体的规模迅速壮大,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也对自身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了解互联网使用对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机理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可以使互联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进而促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首先对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状况和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再使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并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然后使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互联网使用影响老年健康的机制,最后运用分样本回归对不同老年群体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交途径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有正向影响,通过学习途径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正向影响,不通过休闲途径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互联网使用对低龄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的客观身体健康状况有更高水平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对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的年龄特征和变动进行了基于组群分析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不平等均呈现不断扩大的变动趋势,45岁以上人群的变动幅度要相对大于45岁以下人群;教育、收入和医疗的不平等是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扩大的主要原因,但是对45岁以下人群健康不平等的影响要大于45岁以上人群;此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年龄老化对健康不平等变化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6.
退休是个体从过去工作生涯中抽身出来的转折点,退休后个人福利的变化是老龄化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2012年数据,以男性为例采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识别退休对个体心理、生理健康的因果影响。结果显示,退休对个体的生理健康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从影响渠道来看,退休后个体压力减少,认知功能、记忆力以及对生活满意程度提升是导致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改善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为未来退休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乐章  秦习岗 《南方人口》2020,35(4):68-80
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和“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面板数据,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对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问题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两种老化态度均以2008年为重要转折点,女性老化态度比男性更具多样性和多变性。健康、社会参与和保障都能引起老化态度的积极变动,但社会适应、子女经济支持和社区照料三个因素对消极老化态度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活动降低了积极老化态度水平。从贡献率看,健康因素对老化态度差异贡献最大,其次是保障因素、社会参与因素,健康因素更能解释积极老化态度的变化,社会参与因素对消极老化态度的贡献率更高,二者分别在女性和男性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贡献率排在前四位的因素是精神健康、子女经济支持、医疗可及性和身体健康。用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帮助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建立正确的老化态度将有益于养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由于女性和男性的生理构造不同,同时也由于妇女和男性间在地位上根本的不平等,导致妇女更易患病及健康状况不佳。以下是几种影响妇女健康最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婚姻稳定性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预示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经历子女离婚,然而子女离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老年父母健康尚缺乏研究。本文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从老年健康的角度出发,强调来自家庭层面子女离婚的影响,并从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等方面分析子女离婚如何影响老年健康及其发生的机制,探索家庭内部影响因素间的作用与联系。本文利用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分析子女离婚对老年父母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当前我国老年人而言,子女离婚仍是少数,但子女离婚会对老年父母健康带来冲击,表现为有离婚子女的老年人更可能自评身体不健康、慢性病患病数量显著更多、精神健康水平更低;子女离婚对老年父母的健康负面影响具有持久性;相较于儿子离婚,女儿离婚的老年人更可能自觉身体不健康;子女离婚对父母健康的影响具有性别异质性,离婚更易影响女儿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陈英姿  孙伟 《人口学刊》2020,42(1):85-98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疾病谱的转变,当前社会存在大量老年照料需求,尽管国家和社会在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但短期内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子女同住会对老年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南加州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提供的Harmonized CHARLS 2013-2015年追踪数据,选取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虚弱指数表征健康结果,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探讨与子女同住的居住模式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及这一影响对不同虚弱程度的老年人是否匀质,通过滞后模型设计和倾向值匹配法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居住模式与虚弱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居住模式会影响老年健康水平;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健康存在负面效应,而在父母附近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相较于与子女同住而言对老年人的健康更为有利;与子女同住对老年健康的这种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虚弱程度的老年人而言是非线性、非匀质的,大致呈先增后降的倒U形分布,表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子女的照料需求是不同的,这种影响在不同性别、城乡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间各有差异。这就为与子女同住的居住模式提供了一些警示,与子女同住不能改变老年健康衰减的趋势,应尽量减少或规避可能增加老年人晚年健康负担的风险性因素,让"家"真正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港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