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蓓琴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90-92
文章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只有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立法对教育平等权利的保障成效引起了国内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科研者的共同关注,研究者从法律、教育学以及历史学等角度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平等问题进行研究,以达到为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的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教育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但总体来说研究还是比较薄弱,对美国教育立法中高等教育平等问题的分析也不够全面,因此,对其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简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岸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2):102-106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特别是就学机会均等已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教育公平的内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及其原因、对策思路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丁海笑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3)
教育平等权为宪法性权利,对于我国教育权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权利的享有和实施而言,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区域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权的区域不平等根源在于社会的开放程度不够,东西部地区经济、政治资源不平衡,高教作为稀缺资源,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使得本来教育匮乏的西部更加受限。从维护西部地区最为广泛的学生平等的入学权出发,探析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入学权区域平等保护是本文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收入不平等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阻碍,关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全球收入不平等存在加剧的趋势。针对全球疫情、民办高等教育影响收入不平等的路径、机制问题,基于教育与收入分配理论,依据世界银行2016—2021年199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表明:全球疫情对收入不平等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抑制全球疫情对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亚洲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以及自然资源密集型经济体具有减少收入不平等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和2016年两期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利用非参数法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并检验两类不平等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抑制居民消费升级。其中,机会不平等是收入不平等抑制家庭消费升级的主要内因,而努力不平等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机会不平等的扩大显著抑制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农业户口以及主观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的消费升级,而努力不平等的扩大抑制了中部和主观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的消费升级,但提高了西部地区家庭消费升级;公平感是机会不平等影响家庭消费升级的传导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7.
朱必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1-4
个人收入不平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因而对其经济学的理论解释复杂多样。本文选择其代表性的七个观点加以述评,即劳动力成本补偿论、非竞争集团学说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机会差异说、个人选择结果论、能力差别说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财产收入不平等和社会权利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卜振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8-144
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高等教育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和城市化可以减少收入不平等,而经济增长和失业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高等教育资源应该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倾斜;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降低高等教育入学门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这导致了高考招生制度不平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侵犯了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0.
戴铁军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22-12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中的公平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反而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平等"、"机会平等"、"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公平"等一系列概念,其核心含义是:前程为人才开放。改善我国高校入学机会不公平状况,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公平观,提防"相对公平论"。 相似文献
11.
印度高等教育领域的外延式性别不平等和内涵式性别不平等并存,这种现象在弱势群体内部表现更为明显。印度政府通过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由法律和政策构成的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促进了高等教育性别平等。但是,以条块分割严重、政出多门的教育行政体制和强男性偏好的父系家族制为代表的旧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形成制度枷锁,阻滞了正式制度实施效果的进一步实现。通过对印度高等教育性别不平等现象及其政府应对措施的效果分析,可以为中国促进教育性别平等带来三点经验和教训:一是必须重视关联制度的联动合力;二是必须重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同步变迁;三是必须坚持外延式性别平等和内涵式性别平等并重。 相似文献
12.
13.
论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48-150
个人的教育状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因而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地区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为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高等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关心弱势群体,建立援助机制;摒弃传统性别上的观念,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4.
李远贵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94-96
追求高等教育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对教育公平理念的内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17.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学生主体教育机会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晋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解决体制性资源短缺的有效举措之一。它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但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高等教育收费对学生教育主体教育公平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霞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4):7-15, 27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子样本数据以及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各可观测因素对自营者和受雇者收入分布的解释能力存在何种差异,及其在2005-2012年间所发生的变化.考虑到就业方式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首先采用转换回归模型对自营者和受雇者的收入方程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基于回归分析的分解分析方法,利用Shapley分解过程对自营者收入的Gini系数和受雇者收入的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流动人口而言,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减少. 相似文献
19.
赵忠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1-9
文章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入手,以期为理解收入不平等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基尼系数本质上衡量的是结果的不平等,收入所得税等政府政策也侧重对结果不平等的调整,但收入结果的不平等起源于机会的不平等,强化于过程的不平等,最终才表现为结果的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过程不平等和结果不平等对应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需要不同的政策措施.对于机会不平等,政府应着眼于消除户籍制度等对不同人群的制度性歧视,减少我国区域发展水平的差距;推动幼儿和青少年教育与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养教环境.对于过程不平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对各种所有制员工和不同雇佣关系职工都公平的城乡统一的市场环境,消除劳动力市场中同工不同酬等歧视现象,尤其是取消国家制度和政策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于结果不平等,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在现有个人所得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公平公正的收入调节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信息以及信息的掌握能力是当今社会的核心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分层考量的重要维度。对信息技术差异化使用的解释模型逐渐从最初的数字鸿沟发展到了数字不平等。相关学者围绕ICTs与社会不平等状态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详尽探讨,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数字不平等作为中介一方面再现了线下社会分层,另一方面以强化或重塑的形式对社会分层起到反向作用。在信息社会,社会分层理论应当以一种更加整体和动态的方式思考数字不平等,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启发了分层研究分析信息技术差异化使用的新思路,提供了打破已有研究中以传统阶层理论为主的解释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