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深刻把握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观,运用逻辑分析和史实论证方法,对常规科学中的争论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尽管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致力于解谜,但常规科学阶段也存在着科学争论。常规科学的争论发生在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也会在不同范式之间展开。常规科学时期科学争论与前范式、危机阶段种学争论的作用不同,它只能对科学范式产生煅打和锤炼的效果,而不能直接引发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不搞争论”的观点具有特定的含义。不搞争论是不搞无谓的、无效的、无用的争论 ,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但在应该争论的问题上 ,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一争到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地把握和实践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争论和不争论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争论过程中核心群体网络争论文本发布的计量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1)争论于2010年3月达到高潮,之后趋于平稳;除政府官员外,其他各核心群体一直跟进网络争论。(2)核心群体网络争论主题有四个:主题1——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主题2——粮食安全和主权安全;主题3——主体资格;主题4——利益倾向。对争论主题聚焦最多的是主题1,其次是主题2,再次是主题4,最后是主题3;主题1和2以及主题1、2、4作为组合被核心群体较多聚焦,其次是主题1和3组合以及主题1和4组合,其他主题组合被很少聚焦,主题3和4不被作为组合使用。(3)转基因产业科学家、新语丝网友、政府官员持赞成态度,形成一个争论联盟;环保人士、科学文化人、绿色和平(中国)、乌有之乡网友持反对态度,形成另外一个争论联盟;其他领域科学家总体持赞成态度,但也有一部分成员持反对态度,情况较为复杂。(4)在争论过程中,上述两个争论联盟相互转载网络争论文本以寻求声援,而且他们也有选择地从其他领域科学家那里转载网络争论文本,以寻求声援;以上各核心群体都从相关媒体转载大量持相同态度的争论文本,以寻求声援。(5)核心群体网络争论反驳型文本数相较于辩护型的文本要多得多,这表明本次争论的对抗性总体而言是很强的;政府官员和绿色和平(中国)辩护型的原创文本数相较于反驳型的文本数多得多,表明这两个群体并不热衷于直接参与争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上一些重大的科学争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新学说与传统观点间的争论;学术权威与“小人物”的争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认识不全面引起的争论;对同一事物持不同观点者之间的争论,不同哲学观点、不同世界观和方法论引起的争论等。开展科学争论有利于激发科学新思想,可以完善科学理论,有助于锤炼科学人才。  相似文献   

5.
6.
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累积式发展模式和否证式发展模式,人类认识史上两类模式的交替促进了科学理论循环往复向前推进。科学家总是在某个科学共同体中从事科学活动,总是从属于某个范式。具有不同范式的科学共同体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释着自然界,这就是科学本质特征。把握科学范式的社会性特征,认识不同范式的科学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门学科、一个新兴专业成熟的表现。延续百年的地学三大争论是二大范式的科学共同体此起彼伏的学术争鸣,它推动了地学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八十年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界四大论战之——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的论战。论文考察了引发论战的原由;接着详细探讨了双方观点分歧和论战始末;最后对争论做了总结和思考,指出论战与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察八十年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界四大论战之一——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论战。其中考察了引发论战的原由;接着详细探讨了双方观点分歧和论战始末;最后对争论做了总结和思考,指出论战与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科学解释学是将科学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人的“在世之在”的实践活动。在它不长的历史中,自然科学除了说明之外是否还需要理解,科学的合理性源于实践是否同时还基于理论,科学解释是否仅是对why-问题的回答等三个涉及核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与发展。本文试图对上述争论进行一次探讨与总结,以期对科学解释学摆脱争论乃至对科学解释学本身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科学哲学家马尔切洛·佩拉通过分析修辞学与辩证法的内在机制,构建了一个科学的辩证模型,这一模型对我们思考科学争论问题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而皮尔诺吉·巴诺塔对普利斯特利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争论中科学辩证法运用的经典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佩拉所推崇的科学辩证法在争论解决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更多体现于暂时结束争论,而无法解决争论。争论的最终解决还是依赖于经验证据与逻辑推理,在这一基础上,佩拉的辩证法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濠梁之辩"的核心问题是异类间性问题,不能把它置换为主体间性问题。人与鱼之间构不成有效的双向对话机制,人所做出的鱼乐之判断只能停留在单向确认的层次,达不到双向确认的境界。鱼乐的本质就是人乐,是人把自以为是的乐强加在鱼身上。人在鱼身上看到的是人之乐,而不是鱼之乐。这样的乐就是外加式的、旁知式的,它缺乏内在的确认机制。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思潮中的"科学大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卡尔事件”后,在全球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后现代思想家与科学卫士之间的“科学大论战”。这场论战的认识论根源在于科学元探夸大了科学实践的社会维度,也反映出了两种文化的新对抗。解决这场论战的关键在于调整好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内容与社会历史内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革命与科学共同体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恩注意到科学革命的过程伴随着科学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他认为科学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新的知识和获得这种知识的新方法,而且也产生了提倡、记录和传播这种知识的新的机构—科学共同体,使科学家的研究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众多的科学传播媒介,如专业期刊、各类会议以及私下的电话、通信等。因此,科恩特别强调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信息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分析了学术论文质量与高校科研实力的关系,以及期刊的级别与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等关系.并结合我校学术论文水平评价的实践,论述了论文评价工作对提高学术风气与学术水平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牛顿的科学思想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的科学思想方法集中地表现在采用了公理化方法与对应规则,以实验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综合法和数学-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创意是科学创新之源,科学创新是科学创意的结晶,而传播是促进科学创意转化为科学创新的重要媒介。科学创意是科学家针对某个问题提出有待验证的独特思想观念的过程及其结晶,具有意向性、未确定性、独特性等特点。科学创意的产生,检验、发展及其转化为科学创新的过程,都离不开传播。然而其传播过程通常经历质疑、初步认同到科学共同体全面接受等阶段,且往往因政治干预、首创性争夺、同行排斥等因素而障碍重重。为此,可通过培养合作与竞争机制,采用头脑风暴法,以及改善科学创意传播环境以提升其传播速度等方式,来消除传播壁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理论语境本身具有多维性。新实践美学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与旧实践美学确实有所不同,新实践美学所理解的实践概念较之于旧实践美学确实有所发展。新实践美学对美学理论研究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推进。批评者可以在对新实践美学的观点有了"同情的了解"的基础上,指出这种理论观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偏差,而不应该把美学观点的交锋变成对一个哲学概念涵义的反复引证。  相似文献   

18.
嵇康是正始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论体文是其文中最重要的文体,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的论体文是在明确的论辩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论辩实践,对对方谬误进行多角度批驳,而其最具原创性的论辩方式就是攻心术的运用。犀利的论辩锋芒与高超的论辩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嵇康论体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法庭论辩既可帮助法庭查明案情 ,以作出正确的判决 ,同时也有利于制服被告人和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批捕、起诉工作的质量。法庭论辩还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一种好形式。然而 ,要获得法庭论辩的成功 ,就要掌握法庭论辩的艺术。该文研究阐明了法庭论辩开场、结尾的艺术 ,公诉人、辩护人及被告人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