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创建与地方产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集的多种文化共存的有地方特色的地域。由于地域性的限制,传统的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很难为广大用户所熟知和利用,而网络则为这类知识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条件。文章主要论述了运用现代网络、数字化技术创建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必要性以及与地方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证了构建湘西民族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探讨了湘西民族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基本内容和建设办法。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设地方数据库的意义,提出了开发数据库面临的地方文献信息分布广、载体多样、收集困难;数据库建设技术手段落后,标准不规范;还有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以及建库资金难以筹集等问题.具体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具有的文献资源丰富、专门的信息处理和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以及现有的先进设备、还有高校专家、学者群体的数据库建设论证能力等优势,最后指出创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凉山彝族疾病仪式治疗中具有普遍性的"斯尔几"仪式为个案,讨论疾病仪式治疗的地方知识、地方经验与文化认同。该仪式在凉山普遍受到认同,源于彝族独特的疾病信仰与仪式治疗信仰体系。毕摩仪式实践、世传毕摩的文化资本及社区成员长期的经验积累,使"斯尔几"仪式治疗成为彝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斯尔几"仪式中涉及生态观、人文关怀、文化人格、社会秩序修复等内容对社会和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仪式治疗的模式主要由治疗师毕摩、仪式主家、文本、动植物等构成。凉山彝族疾病治疗仪式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患者获得身体与精神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道路兼具物质性、空间性、社会性和连通性等特征,它既是一种物理实体的有形物质文化,也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道路是凉山彝族社会转型的重要载体,可视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道路的连通性使得彝区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无限延展,进而扩展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凉山彝区的发展也因道路而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现代性。凉山彝区公路建设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建设目的及意义,民国时期乐西公路的建设与民族国家建构密切关联,新世纪雅西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关,而在建的高速公路以及成昆复线与国家的稳定脱贫政策,以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建设应在特色上下功夫;统筹规范、共建共享、深层开发是该类型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努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建立地方与民族文献数据库的设想。对建库的目的和意义,建库的条件、步骤和方法作了充分的论述,明确了服务对象、功能、内容等,强调了联合建库、特色服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保哨制度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凉山彝区主要交通线上具有军事保护性质的地方制度。民国时期,因凉山彝区民族关系紧张、交通梗阻,在凉山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于关键险要之处设置哨所,由哨兵保护行旅通过彝区。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凉山地区交通的畅通,但是在后期也给商旅带来经济负担,成为军阀征税的名目和壮大的政治资本,同时也造成当时民族关系进一步紧张。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山川壮丽,民风古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扎根于凉山本土的民间文学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纷呈,富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在研究凉山历史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和凉山旅游业的发展,它将会以新的内涵、新的形式取得新的地位,新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提要]近年来,各种热点事件引来媒体对凉山的聚焦,这些如同扩音般的效果放大了社会对凉山彝族的关注。文章探讨了近代以来学术研究对凉山州持续的深入,民主改革及民族调查以来诗歌影视等文艺对凉山叙写影响的不断扩展,这些与媒体的聚焦形成对应,使凉山彝族研究逐渐发热,并且在最近几年持续加热。落后、贫困相伴随的标签化,使外界对凉山的认识复杂化。凉山脱贫后媒体的关注会趋向稳定,而学术研究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加热时期。这一方面为凉山带来美名,同时也出现了污名与歧视现象,应该加以重视并找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