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腐俗语     
谭汝为 《社区》2009,(29):30-30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大豆制作豆腐的国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时。广招方术之士烧汞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术。刘安曾宴请八位著名方士在“八公山”燃起炉火,用黄豆磨浆烧开,加盐卤,实验炼丹。结果.丹没炼成,却歪打正着地创制出豆腐。  相似文献   

2.
黄艳梅 《社区》2010,(3):63-63
一个人过日子,最不能委屈的就是自己的胃。“美食达人”袁枚先生曾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这位乾隆时期的大才子有闲有钱,精于饮食,面对美味珍馐如同品味诗书一般,还要去考究一般盘中之物的前世今生,难怪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随园食单》。我等平头百姓,要为一日三餐奔忙,自然没有袁先生那份心境,也没有机会品尝美味珍馐。好在上天亦不负我,终日有豆腐为伴,也很快哉!  相似文献   

3.
我家左邻小两口,结婚才三四年,就提前进入了“痒婚”阶段。他们隔三差五吵架,不遮不掩,什么话都骂得出口,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如果有一周没听到他们的争吵声,那绝对是有一方不在家。  相似文献   

4.
豆腐,是风靡世界的保健食品。豆腐诞生于中国,己为世所公认。但发明者是谁?诞生地何在?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留下一句“豆腐始自淮南王”及后人据此所作的推演外,没有更明确的记载,成为千古之谜。 问题的关键似在淮南王身上。淮南王何许人也?西汉时,先后被封为淮南王的有刘长(汉高祖之子,公元前198~174年)及其子刘安(公元前179年~122年,袭其父封为淮南王),而刘长因死后被赐谥“厉”,又称“淮南厉王”。刘安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经济展望》杂志认为:未来10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近年来,很多美国人特别喜欢吃成都的"麻婆豆腐"和"沙锅豆腐"。豆腐已被他们公认为"最佳食品"和"植物肉"。  相似文献   

6.
《东方论坛》2013,(6):8-14
历来对“五十以学《易》’的解释都不够圆满、周延,其原因是未能厘清此章言说时间与“五十”之间逻辑关系。经由义理、文势、事证等方面的论证可知,此章应是孔子暮年归鲁后的企求、哀叹之言,应解为“再让我多活几年吧,(这样我)五十岁已经开始学《易》历程,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孔子开始学《易》的时间是五十岁时,与老而好《易》、晚而喜《易》并不同时;其五十岁开始学《易》的促因可从思想与现实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孔子易学态度的转变可表述为从早年斥《易》到五十学《易》再到晚而喜《易》、老而好《易》的大致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大连普兰店市太平办事处庙山村提起豆腐加工,村民会首先想到村里的加工大户刘传富——一位在豆腐加工产业中摸爬滚打十五年的中年男子,如今他已是集豆腐加工和畜牧养殖业为一体的“农场主”了,按照“一条产业链、两条致富路”的发展模式,刘传富把自己豆腐加工产业越做越大,如今即使是想罢手不干,多年的老客户们也不答应了。  相似文献   

8.
英国女作家雏多利亚·希斯洛普的成名作《岛》讲述了希腊克里特岛上的一家人和麻风病抗争的故事。小说以佩特基斯家族为代表,他们由绝望到希望,由痛苦到光明,一步步前行、寻找,直到重获新生。对小说中“岛”之意象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岛”就是悲凉生活中的希望,是污秽之地的鲜花,而浇灌、滋养这鲜花的,是温暖、博大的人性之爱。“岛”之意象代表了希望和重生。  相似文献   

9.
祁建 《北京纪事》2015,(1):83-85
这“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实际上是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准备年货的开始。豆腐洁白、简单、干净,能与任何食物搭配,民间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豆腐既能做“家常菜”,也能入“满汉全席”。从最简单的小葱拌豆腐,到最家常的麻婆豆腐,再到做法复杂的八宝豆腐……一块看似普通的豆腐,却能演化成千万道菜肴。老北京有些饭庄的豆腐也很有名,如同和居的大豆腐、砂锅居的砂锅豆腐、西单富庆楼的鱼头豆腐……都是让人垂涎不已的美食上品。  相似文献   

10.
道家养生理论,是以《老子》《庄子》《黄帝内经》三大经典为核心,建构了以道为本体,以阴阳为根本,以气为基础,以五行为框架,以天人相应与顺应四时为指南,以“追求无我修炼自我”为终极目的天体与人体的互动循环系统。这一套系统一旦确立,便成为了用以解释生命活动与长生保健的养生思想,也成为了后世的养生家、医家、道教徒面对生命活动问题的基础解答,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挥,在这一套生命科学的养生思想上,创造出更多元的养生观念。  相似文献   

11.
当一门名为“China”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开放在线课堂平台上发布之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注册观摩,尤其两位一身儒雅的授课教授一板一眼地唱起借用中国传统儿歌《两只老虎》曲调改编的“中国朝代歌”,更是萌翻众多网友。甚至不少中国人也好奇课程到底会讲些什么而加入了这门“中国课”。  相似文献   

12.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  相似文献   

13.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诗经》和《周易》是他教授弟子们的重要内容,但他并不是仅仅要求弟子们记住《诗》《易》的辞句,而是要他们从中体会出“忠恕”之道来。孔子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当时十分盛行的“兴”式方法,即仅据《诗》《易》中的某一辞句断章取义地引申发挥。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要求弟子们要紧紧围绕着“忠恕”之道去“兴”。孔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把《诗》《易》改造成儒家经典的。孟子、荀子以及西汉中期以前的儒生很好地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汪斋 《山西老年》2013,(12):19-19
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乔羽在创作《我的祖国》这首歌时,曾经非常“难产”。  相似文献   

16.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清水豆腐     
《北方人》2007,(1)
坐在日本龙安寺的木屋里吃清水豆腐,洁白的豆腐在布满木纹的饭钵里颤动,饭钵下是黑色的漆盘,反衬出豆腐的质感。豆腐的味道在有无之间,表现出欲望的某种分寸感。日本人不大像中国人那样把烹饪视为一项技术,他们似乎更在乎饮食的心情,所以他们用精雅的漆器来盛载古老的食物,这几  相似文献   

18.
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是一道十分好吃的菜。有人想:不就是让泥鳅钻到豆腐里嘛,烧起来容易极了。可我却觉得要烧好这道菜,并非想得那么简单。那次,我就在妈妈的指导下,体验了烧泥鳅钻豆腐的滋味。一开始,我和妈妈开始准备材料,妈妈将泥鳅从菜场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想烧了。妈妈对我说:“现在还不能烧,要饿泥鳅两三天。”当时,我很失望,我又细细地琢磨,泥鳅怎么会自己钻进豆腐里去呢?难道豆腐里有泥鳅吃的东西?三天飞快地过去了,我想:时辰已到,对泥鳅也该“用刑”了!只见妈妈将活生生的泥鳅放到了锅里。我想:妈妈真粗心,还没有将泥鳅的肚肠取出来呢!…  相似文献   

19.
裘影萍 《社区》2012,(35):9-9
“杜撰”这一词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语与姓杜的人有关,而且还是姓杜的人撰写出来的东西。“杜撰”这一词起源于唐五代。与杜光庭有关。杜光庭(850。933年),字圣宾,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时,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对道教仪则、应验方面的著录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  相似文献   

20.
豆腐的美学     
梁文道 《社区》2013,(17):56-56
一说到“淡”这种奇怪的味觉,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豆腐;而一提到豆腐.有朋友就开始争论,日本人要比中国人更懂得钻研豆腐。且看名店奥丹,三百年的历史,传承了十二代。一坐进去眼前是幽静的池塘、青翠的树荫,食客们就以修禅的心情在茶室里品尝纯豆腐宴。全中国有哪家餐馆能像奥丹这般,专心一致地只卖豆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