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切入近年来学术界对金钱意识的广泛研究 ,尤其对金钱意识的个体差异理论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文章从金钱意识的个体差异性、金钱的意识结构和与管理学中的 (金钱 )动机理论等方面 ,介绍和分析了金钱意识的个体差异及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钱作为一种社会工具无疑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古往今来人们对金钱的看法大体有三重维度:一是在传统文化情境中,人们主要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金钱,评价其道德属性及精神意义;二是在工业社会中,人们更多地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金钱,剖析其内在的政治学属性、经济学属性、社会学属性及心理学意义。马克思认为,金钱作为一种价值等价物,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力量,深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特别指出金钱是工人异化劳动的价值形式;西美尔则道出了金钱冷漠的理性特征及平等、自由特质;三是当今消费社会时代,金钱呈现出新的历史图景:金钱与美学发生全面的结盟,鲍德里亚对此予以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自编“金钱心理问卷”和“生活、工作满意度问卷” ,在上海、南京、西宁三个城市随机抽样调查企业管理人员 2 0 4人。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发现 ,中国员工金钱心理因素包括 10个方面 :成功、非激励、预算、坏、挣钱、好、捐款、尊重、动力、公平 ;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金钱排斥者、金钱冷漠者、金钱不满者、金钱崇拜者。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员工金钱心理因素与其生活、工作满意度的相关 ,以及不同金钱心理类型的人在生活、工作满意度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以332对城市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版金钱态度量表分别测量了丈夫和妻子的金钱态度,以检验夫妻金钱态度是否有差异及夫妻收入与金钱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夫妻的金钱态度具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丈夫比妻子更认同金钱的象征意义,妻子比丈夫更多表现出金钱焦虑和不信任,并表现出高于丈夫的金钱管理意识;(2)丈夫和妻子的收入对金钱态度的预测模式不同,当丈夫是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者时,其收入越高,其本人和配偶都更认同金钱象征成功,同时妻子的金钱焦虑也越高;当妻子收入与丈夫相当或高于丈夫时,妻子的高收入并不能让丈夫认同金钱的象征意义,却能预测丈夫的“不信任”得分,同时,妻子收入与自己的“权力—名望”得分呈倒U形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钱作为财富的象征、交换的手段和计量价值的标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自从有了金钱,人类就开始了自我异化的历史.对金钱的迷恋和崇拜使人类的奴性地位达到了极端.我们越是试图通过过去的透镜来形成关于金钱的概念,我们对金钱的理解就越是似是而非.今天的金钱已经被重新改造,从一种满足欲望的媒介变成了所有欲望的目的.作为"人手的产物"反倒成了人类的上帝,无疑是人类历史的悲哀,还金钱之本来面目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金钱观是在金钱问题上,主体认识到金钱只是价值的一种象征物,能正确处理金钱和道德的关系,强调健康、科学消费的一种态度和观念。由于科学的金钱观能正确认识金钱和价值的本质关系,所以能科学地处理金钱和道德的关系,从而在获取金钱的途径上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时在对金钱的消费上能认识到金钱只是获得幸福的媒介,呼吁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7.
合剑雪 《社区》2001,(8):30-31
财商括一个人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1.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2.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最早提出这个理念的是美国人罗伯特·清崎,他写的一本关于财商的书《富爸爸、穷爸爸》风磨了世界。  相似文献   

8.
员工金钱心理特征及其与工作压力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编问卷"金钱心理问卷"和标准化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在上海、南京、西宁三个城市随机抽样调查企业管理人员204人。研究发现,金钱不满者比金钱冷漠者和金钱崇拜者具有更高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高状态焦虑者更为显著地把金钱视为万恶之源,花钱也不作精打细算;越是视金钱为邪恶根源的人,其在工作中越容易体验到愤怒、生气、不高兴或烦恼等负性情绪;越是认为金钱是好的、承认金钱价值的人,其在工作中越不容易生气。  相似文献   

9.
「金钱」辨     
常听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由于金钱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事事离不开钱。于是有人认为金钱是自己最可爱的东西;同时由于金钱让许多人走上迷途而毁灭,于是有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首,罪恶之源。对金钱的毁誉谁能说的清?  相似文献   

10.
华卫 《中华魂》2008,(8):31-31
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金钱是很有用的,但世上有好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和谐社会需要许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这些道理平时说给子女们听,他们总觉得笔者在唱高调,说大话、空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钱与大学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过去人们不敢讲金钱,把金钱视为腐蚀人们灵魂的毒品,视为罪恶的深渊和魔鬼,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对青年大学生金钱现的冲击十分强烈,金钱意识重,金钱成为大学生追求的东西。必须加强对青年大学生金钱观的正面教育和引导,金钱不是人生追求和人们生活的全部,它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防止和反对拜金主义,培养社会主义跨世纪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金钱哲学     
金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之打交道的一种实体,是我们存在的必然属性。金钱使我们的生活具有特殊的节律,特殊的方式,使我们对世界和我们自己有特殊的感受。 没有钱颇成问题,有了钱问题更多。表面上看来,是我们支配金钱,实际上我们没有觉察,是金钱在支配我们。 金钱同时使我们既是主人又是奴仆。只有当我们明白金钱控制我们时,我们才能控制金钱。  相似文献   

13.
[摘要]论文运用《金钱心理问卷》和《不道德工作行为情境问卷》,以923名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金钱心理特征,并比较不同金钱心理类型人在不道德工作行为可能性上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与金钱冷漠型、金钱崇拜型和金钱排斥型相比,金钱不满型的大学生更容易在职务便利、外部机会的情境下发生不道德工作行为。  相似文献   

14.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揭露了生活在美国爵士时代的不同阶层在金钱面前的不同表现和美国梦的必然破灭,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要人物对金钱的不同态度探讨金钱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文学,与社会状态最相似的就是它的多元取向和异质共存。转型期商界小说对金钱价值判断也呈现多元态势:着力揭示金钱效应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肯定金钱在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功能;对金钱的价值判断充满困惑,重在勾画商品经济大潮中人对金钱追求的无奈与矛盾。  相似文献   

16.
《其后》是夏目漱石的重要代表作 ,它揭示了日本明治时代知识分子觉醒之后对最个人主义化的恋爱的争求。主人公长井代助否定了传统的“爱是奉献”的伦理观 ,力求充实自我的内涵。同时 ,漱石又强调了金钱对恋爱的重要性 ,即金钱买不来爱情 ,却能因金钱而被卖掉。因此 ,作者要求主人公立足客观现实 ,保持好爱与金钱的平衡 ,惟此 ,爱才能永续不衰 ,知识分子才能称得上有精神健全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对人格特征与金钱态度及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可以考察金钱态度是否能够中介人格特征的作用。采用金钱态度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397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格特征对总体幸福感的回归系数显著,加入金钱态度后,人格特征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金钱态度中只有维持—保留和不信任两个指标对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人格特征能够预测总体幸福感和金钱态度,而人格特征对总体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会部分的被金钱态度所中介。  相似文献   

18.
金钱观教育在当今中国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学龄前时期的金钱观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学龄前儿童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金钱观.金钱观可划分为"金钱价值观"、"金钱获取观"和"金钱使用观"三部份.学龄前儿童的金钱观教育应把重点放在"金钱获取观"和"金钱使用观"上,形式上注重以对具体行为、具体思想的对错评价为主并取得家长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拜金主义价值观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相违背的,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人们正视金钱给人的发展带来的两面性:一是金钱拓展了人的自由度,为人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机会和可能性;二是金钱锻造的平均化、量化价值取向的现代生活,导致人的生命感觉萎缩和真实自我丢失.完整的人应该是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不是被金钱宰制的片面、畸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不少文艺作品都写到金钱。然而,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金钱都并非“主人公”。到了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在英国,尚在襁褓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金钱便开始登上主宰社会的宝座。这也就是金钱初次大规模进入文学作品的时代。 当时英国杰出的剧作家马洛的名剧之一《马耳他的犹太人》,就是描写一个高利贷者巴拉巴斯为了维护金钱利益,如何采用谋杀、陷害、出卖等手段进行挣扎奋斗的。莎士比亚的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代人本·琼生,也在《福尔蓬奈》、《炼金者》等剧作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各类资产者在追求金钱时的贪梦无耻而又愚蠢可笑的嘴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