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5月13日至15日,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言、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室和莫斯科大学自然系哲学教研室以及苏联哲学协会共同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科学城(新西伯利亚)举行了“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科学发展的因素”的全苏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苏联各城市的哲学家和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的学者们。组织委员会主席科切尔金(新西伯利亚)强  相似文献   

2.
1985年6月,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利亚特支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在乌兰乌德组织召开了题为“中世纪(6—17世纪)东南西伯利亚民族文化史问题”的全苏学术会议。会议分考古、历史民族学和语文学三个组进行。来自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赤塔、新西伯利亚、克麦罗沃、阿拉木图和莫斯科的学者们在会议上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亚非民族》1986年第一期报道,1985年5月,苏联学术界为纪念波塔宁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在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文哲学研究所召开了题为“西伯利亚及毗邻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学术报告会。来自全苏三十二个城市的一百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波塔宁一生致力于西伯利亚考古和民族学研究,同时也涉猎蒙古和中国北方民俗研究。他曾到过中央亚和中国的一些地区进行考察,并且是第一个到过西藏边缘地区的俄国学者,他对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作过描述。  相似文献   

4.
近二三十年来,社会学在苏联取得了全面的发展。1968年组建的苏联科学院具体社会研究所(从1972年起改名为社会学研究所),成为全国社会学的主要科研中心和协调中心。在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的全苏系统研究所(莫斯科)、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和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新西伯利亚城)、苏联科学院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列宁格勒)、苏联科学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85年第2期报道,1984年8月28日至30日,苏蒙两国学者于乌兰乌德举行了佛教哲学讨论会。会议由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支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苏联哲学协会布里亚特分会和全苏汉学家协会布里亚特分会  相似文献   

6.
1983年2月15—18日苏蒙两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协作委员会于莫斯科举行第一次会议,以蒙古科学院副院长、委员会蒙方主席·纳查格道尔吉院士领导的蒙古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代表团成员有:蒙古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蒙古科学院通迅院士A·鲁布桑登德布,蒙古科学院通讯院士H·伊什湛次,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H·色尔奥德札布,蒙古科学院哲学、社会学和法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委员会蒙方学术秘书·鲁布桑策伦。苏方代表团以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文和哲学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通迅院士  相似文献   

7.
弗拉基米尔·米哈依洛维奇·纳杰良耶夫生于1912年,现任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文、哲学研究所实验语音学研究室主任。纳杰良耶夫是古代及现代蒙古和突厥语言学权威,实验语音学专家,并且是普通语言学专家和天才的教育家,他还熟谙通古斯满洲语。他  相似文献   

8.
1987年11月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召开了以桑席耶夫命名的学术纪念会——“第二次桑席耶夫学术讨论会”。桑席耶夫教授(1902—1982)是苏联著名蒙古语言学家、语文学博士。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  相似文献   

9.
1981年6月15—19日全苏蒙古与中央亚的文化和艺术学术会议在莫斯科国立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召开。会上宣读了54篇学术报告和研究报导。参加会议的有科学院所属东方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民族研究所、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的代表;还有莫斯科大学,国立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国立爱尔米达日博物馆、全苏文物修缮科学研究院、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属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和语文研究所的代表;以及各有关加盟共和国的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和民族研究所、各大学和博物馆等单位的代表。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秘书、院士阿利耶夫宣布会议开幕。苏联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罗夫博士于四月二十日、二十三日访问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就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的有关学术问题,与蒙哲史研究室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布罗夫博士是苏联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家,他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对蒙古族哲学有兴趣,准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处在组织阶段。他本人就是苏联科学院哲  相似文献   

11.
《蒙古历史和文化研究论文集》,32开本,157页,收入论文17篇。苏联历史学博士其术德道尔吉耶夫任责任编辑,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审定,苏联科学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1989年出版。 17篇论文中,研究蒙古思想史的有两篇。一篇是波波娃的《蒙古社会反封建思想的  相似文献   

12.
由序言和四章组成的这本汇编,是根据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86年召开的题为“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和世界观问题”的全苏会议的资料写成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苏蒙两国科学院的科学合作协议,1982年苏蒙文化历史考察工作继续进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文、哲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参加了考古分队的调查活动,其成员有:P·C·瓦西里耶夫斯基、И·B·阿谢耶夫、Б·A·阿勃拉莫夫、Б·Ю·别列津、A·И·格拉托夫、B·T·彼特林、B·П·梅里尼柯夫、Ю·C·胡佳科夫,B·A·捷库诺夫、B·H·什米特科夫,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有Д·策旺道尔吉等。  相似文献   

14.
1982年12月,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了第三次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家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国际会议。第一次会议(柏林,1979年)专门分析了社会经济结构概念的方法论的作用。第二次会议(斯莫梁尼查,捷克斯洛伐克,1981年)专门讨论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有关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1982年9月13—14日全苏《第三届列利赫学术纪念会》在乌兰乌德举行,以纪念著名的苏联东方学家Ю·Н·列利赫教授(1902—1960)诞辰80周年。会议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支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主持。会议分四个组进行:文学、艺术组;历史、考古、民族学组;哲学、宗教组;东方医学史料学组。会上宣读了50多篇学术报告及报导  相似文献   

16.
1983年8月31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了第一次苏蒙民族学学术报告会。这次会议是按照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制定的科学协作计划召开的。会议共听取了21篇报告,其中苏方7篇,蒙方14篇。蒙古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纳查格道尔吉致开幕词,他强调了苏蒙两国民族学合作的目的,以及1983年两国学者在乌布苏省共同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1985年9月16日至21日在阿拉木图(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召开了“中世纪中亚文化—历史发展过程”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国际中亚文化研究协会”(简称)组织。参加这次会议筹备工作的单位有国际中亚文化研究协会苏联委员会、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据《亚非民族》1985年第3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和语言研究所1984年12月3日至5日在莫斯科联合组织召开了纪念弗拉基米尔佐夫诞辰一百周年全苏蒙古学学术会议。共有八十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新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乌兰乌德、埃利斯塔的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科学院副院长Ш·纳查格道尔吉院士、  相似文献   

19.
策伦—安奇克·杜嘎尔—尼玛耶夫是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蒙古学家。杜嘎尔—尼玛耶夫生于1929年10月23日,1955年在苏联作家协会下属的高尔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副博士论文题目是“霍次·那木斯来耶夫和扎木苏·图木诺夫创作中的历史题材”。他现在是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文  相似文献   

20.
1988年9—10月,应我校哲学系和外国哲学所的邀请,苏联著名哲学家B.A.列克托尔斯基来我校讲学。列克托尔斯基教授是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辩证唯物主义研究部主任、《哲学问题》杂志主编。他是苏联哲学界公认的研究认识论的权威,以《主体、客观与认识》一书著称。他演讲的题目是:(1)苏联哲学的改革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的迫切问题;(3)实践、活动、交往、认识;(4)认识论和现代科学的认识论;(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当代外国的认识论;(6)用历史的态度研究认识问题。本利编辑就列克托尔斯基教授第一讲的内容对他进行了采访。在此,我们把列克托尔斯基教授第一讲的主要内容和本刊编辑采访的内容编排在一起,列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