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陕西曾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第一次是康熙二十年到咸丰末年;第二次是在光绪初年到清末年间。通过这两次移民的迁陕过程填补了陕西人口不足的劣势,改变了当地人口的结构;刺激了清代陕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风俗文化向多元化的发展;虽然也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的来讲移民迁陕的积极影响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京政府时期独立工业团体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军 《浙江学刊》2007,5(4):72-76
南京政府前期的十年,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崛起,工业界开始谋求建立独立于商会之外的工业团体,以更好地代表工业资本家的利益,维护其权利。抗战爆发后,由于内迁厂商团结力量以图生存的需要,加之国民政府对民族工业大力扶植的政策,后方出现了很多区域性工业团体。四十年代全国工业协会的成立是工业界团体组织的一次有效整合与动员。工业协会以建立独立于商会之外的法定工业职业团体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推动《工业会法》的颁布,使工业界长期以来对商会的离心力发展到极至。而种种迹象也表明,此时的商会除在立法上占有优势外,其在工业界的影响已渐呈颓势。  相似文献   

3.
廖惠霞 《探求》2011,(3):13-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工业,中共广州一到九次代表大会都提出了工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它决定了广州现代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60多年来,广州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9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329.21亿元,广州工业的规模在全国大城市中排第五位,成为广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2009,(2):F0002-F0002
首访江村1936年,费孝通第一次来到这个小村,第一次看到农村的工业企业。基层农民的生活,让费孝通产生了浓烈的学术兴趣,他决定把自己的所学,用于调查开弦弓村,来研究中国农村发展之路。短短两个月内,费孝通访农户,走田头,进工厂,坐航船,观商埠,掌握了这一社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民间习俗诸多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陕西共产党的组织作用李学诗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陕西地区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好。冯玉祥的国民军五原誓师,进军陕西,解西安之围,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之雄;以农民运动为中心的民众运动如火如亲,仅次于两湖和广东。这一切当然...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在陕西的活动,是其一生政治生活的缩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述评了冯玉祥1914年至1930年间在陕西几次活动的情况,及其对陕西各方面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美学思想 ,是 2 0世纪西方美学最重要的一部分。文化工业和现代艺术则是阿多诺美学集中关注的两个对象。本文梳理阿多诺对文化工业和现代艺术的分析和批判。阿多诺的基本观点是 ,文化工业和现代艺术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都深刻地打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烙印。但是 ,两者又具有重要的差异 ,即 :面对现实的压抑和内在苦难 ,文化工业放弃抵抗 ,为了商业的目的制造和肯定和解的假象 ;现代艺术却致力于表现苦难、坚持表达和解的非现实性和不可能性。阿多诺无疑更倾向于现代艺术 ,但他坚持认为应当同时进行对这两种现代文化形式的批判 ,批判的目的是保持对苦难的揭示和对自由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张文渊 《社科纵横》2012,(9):98-100
东汉时期,羌族已发展成为西北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随着匈奴军事力量的逐渐衰落,羌人逐渐取代匈奴成为东汉王朝最具威胁的"边患"。东汉中后期",羌患"问题更加严重。面对"羌患",一些当权者采取内迁弃边的政策。身处边境的王符目睹"羌患"惨状,深知内迁弃边对人们和国家的危害,站在民族和国家利益上,坚决反对内迁弃边政策,主张救边、实边和保边。  相似文献   

9.
万生更 《社科纵横》2010,25(1):146-148
陕西历史上曾出现过汉唐盛世的辉煌,但现在仍属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后发展省份,在社会发展中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分化及占有的现实,对陕西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作用。文化认同有利于提高陕西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消弭社会阶层的裂隙,实现陕西和谐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文化思潮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现代工业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理性的反思和对人的生存及发展的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各理论学派丰富多彩的理论探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这些文化思潮从总体趋向上表现为如下特征反思理性,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凸显了文化在社会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文化模式从一元走向多元;文化趋向于大众化并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周飞  王环宇 《唐都学刊》2006,22(1):93-97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陆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我国内地几乎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我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对内地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工商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工商业的基石毕道村近代西欧工业文明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在自己的发展中变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经济的主要载体工商业在封建社会母胎内的孕育和发展,才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升级换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才取代了封建...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沈阳要重点打造沈西工业走廊等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推动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陈政高认为,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沈阳的工作方向、发展重点和战略功能,充分反映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沈阳  相似文献   

14.
李大敏 《唐都学刊》2003,19(4):124-126
文化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文化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陕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现代文化环境,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但陕西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不甚理想,除深重的传统保守思想观念外,还在于有关政策的欠缺和产业结构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5.
曹学恩 《唐都学刊》2000,16(2):42-45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普两度合作,又两次对抗,他们的纷争离合构成了现代中国的主要政治内容,也影响着中国的命运。国共合作,祖国统一,利国利民。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反动势力都无法阻挡。  相似文献   

16.
我校历史系副教授李柏禄同志参加编写的两本历史教材《中国近代史》和《陕西历史》已相继面世,在院校中使用。《陕西历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是初级中学历史课的乡土教材,向陕西的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解陕西,振兴陕西”的爱国主义教育。(此书“现代陕西”部分,似乎贯彻改革意识方面有所欠缺)。《中国近代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3月出版,有九院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王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积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就为社会科学指明理论指导、服务方向,也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这前后,报刊上刊发了专家、学者写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文章,就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繁荣与发展问题,友表了有价值的意见。现综述如下。一、社会科学是不景生产力1993迁《光明日报》信息与动态”往内,对这个问题综述清四种观6:(1)“鲁定说”,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工业是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经济僵局的重要力量,是沟通传统农业和现代城市工业的纽带和桥梁。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充分说明,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人口城市化等,都与农村工业及其发展密切相关,依靠农村工业自身经济成长的力量也可以实现二元结构经济的转换目标。因此,农村工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通过农村工业这条沟通传统农业与城市工业的纽带的作用,必然带动中国现代化的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社会》1984,(6)
甘肃省社会学会于1984年9月16日至20日在兰州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就智力开发与人才流动、教育机会与社会教育、城市老人与社会福利、西北环境与人口迁徒、宗教对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综合治理等问题进  相似文献   

20.
陈雷刚 《探求》2011,(6):43-49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为保存抗战力量,展开了规模浩大的内迁,由此,在中国东部地区现代化大大倒退的情况下,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政治及教育文化等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多外来社会要素在后方经过长达八年之久的整合,为西部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