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的沉浮汉献帝加曹操九锡的殊礼,命潘勖作文,《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卷二一《卫觊传》二文的裴松之注中均有说明。但在当时,就发生过另一种说法,以为《册魏公九锡文》的作者乃是王粲。魏国初建,潘勖字元茂,为策命文。自汉武已来未有此制,勖乃依商、周宪章,唐、虞辞义,温雅与典诰同风,于时朝士皆莫能措一字。勖亡后,王仲宣擅名于当时,时人见此策美,或疑是仲宣  相似文献   

2.
刘瑞明,陇东学院文学院教授,1934出生于甘肃平凉,195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他的科研起步早,在1977年他还是平凉二中语文教师时,就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汉语语法常识》,共印刷五次,30多万册。后调入陇东学院(原庆阳师专)任教,从教之余,研究语言学、敦煌学、民俗学、古代文学。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文  相似文献   

3.
自1982年至1996年,岳麓书社陆续整理出版了船山(王夫之)遗著,名之曰《船山全书》,共16册,计46种,每种之末,均有编者写的编校后记一篇。然而文中编者误解船山原著文意和字义者竟不乏其例,试析如下。一、“一以《集韵》为序,始于东”究系何义?岳麓本《船山全书》第九册为船山研究文字学的专著《说文广义》,该书于1989年7月初版,1996年10月重印。该书之首,船山撰有《发例》一篇,该文第一段说:“兹奉六书为宗主,以广《说文》之义,诸不见《说文》者不及之。许氏始制,始于一,终于亥。今旧本部次无所从考。一以《集韵》为序,…  相似文献   

4.
四音节新词语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趋发展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多音节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多音节新词语中,四音节新词语又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据计算机统计,全日制十年制《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980,共20册)中出现的词语共18177条,其中四音节词语841条,仅占总数的4.6%。①中学《语文》课本的词语基本上反映了新时期以前四音节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的分布情况。韩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词典》新时期(1977-1990)部分,共收词条5439,四音节达2154,占总数39.6%;于根元主编的《1991·汉语新词语》和《1992·汉语新词语》分别收词…  相似文献   

5.
《元曲释词》第四册失误评述刘瑞明对顾学颌、王学奇二位先生《元曲释词》前三册失误的评述,笔者各有另文,此专就第四册中叙。条目前附出页数,引叙《释词喇句或仅及最有关的部分,出处也从简。提及《诗词曲语辞汇释》径称“张相书”。《汉大》指《汉语大词典)}。4....  相似文献   

6.
关于黄巾起义,原定起事的日子,据范文澜《中国通史》(1978年6月版第二册第260页)云:“张角预定甲子岁(公元一八四年,汉灵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甲子日)京内外同时起义。” 据当时所用的“四分历”考之,中平元年三月  相似文献   

7.
“典”“册”古音及上古舌齿音声母同源例析王蕴智拙作《典册考源》一文曾通过殷周古文字资料,考察理出了“典”和“册”字同源分化的头绪,这里问题还没有完。作为一组同源字,它们本从同一书写形式衍化出后来的几个字形,同时又随着语音词义的变异,原来的同一语根又往...  相似文献   

8.
1906年——1911年(14—18岁)在北京“顺天中学堂”读书期间,时时沉溺于思想中,便时时记录思想所得,这类积稿当时甚多,现在无存。《究元决疑论》中论苦乐的一段,即是十六七岁在中学时撰写的旧稿。崇拜学友郭友麟(一作仁林),尊为郭师,课暇便去请教,记录他的谈话订成一巨册,题曰“郭师语录”。现无存稿。1912年(19岁)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印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是目前流行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版本(至一九八五年,该书发行量已近四十万册,在纯学术著作中,这种发行量是罕见的)。由于许慎时代采用的是“读若”、“直音”之类的注音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说文》各字的正确读音,所以,宋代徐铉在校勘整理《说文解字》时,依据当时的韵书,给《说文》的每个字加注了反切,这样就使人们在阅读《说文》时,能够根据反切比较准确地切出各字的读音。但由于校勘等方面的原因,大徐本仍存在着一些错误;又由于现在印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编辑出版要把好语文规范关》一文,着重论述了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贯彻实施语文规范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会文堂本《过番歌》 《过番歌》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华人社区的一首长篇方言说唱诗。六十年代初,原藉荷兰、后在法国从事东方文化研究的施博尔教授,曾利用到台湾考察道教经科仪的机会,广泛搜购流存于民间中的福建及台湾的俗曲唱本。1965年10月,他在《台湾风物》15卷4期上发表了《五百旧本歌仔册目录》一文,记载他所收集到的部份俗曲唱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回顾 1956年,中学、师范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语文的体制。中央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室为编写中学、师范的《汉语》课本,便拟订了一个教学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这个综合性的语法体系吸取了《马氏文通》(马建忠著)以来中国语法研究的一些优秀成果,对当时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普及语法知识,无疑是好的,起了推动作用的。但是,它的析句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有人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指出  相似文献   

13.
一、民居研究活动回顾与展望我国民居研究工作比国外起步晚,德国百年前就调查民居,出版《德意志农家图集》巨册;日本也较早的重视民居研究。我国正式列为专题研究当自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营造社”的《山西民居》开始。解放后继而多次开展过古民居调查研究,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把成果及时整理成书。改革开放后全国对民居研究工作全面铺开,并成立了各种研究组织,学术活动也较频繁。  相似文献   

14.
李光摩 《学术研究》2023,(11):162-169
《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差异,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桃花源。《桃花源记》对应的是仙境桃源,它是陶渊明根据当时社会传说故事润色而成,体现的是当时一般社会大众的道教信仰,即追求洞天福地、长生久视的思想;而《桃花源诗》则对一般社会大众的道教信仰提出了批评,它展现的人间桃源是一种带有复古倾向的羲皇之想。这才是陶渊明所欲表达的。《桃花源诗》与《桃花源记》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文本——《桃花源记并诗》。这既是一次文体的创新,也是一次思想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不但传授语文知识,为学生打下学好各门功课的语文基础,而且还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语文第九、十册里有许多课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如《长城》、《冀中的地道战》、《詹天佑》、《狼牙山五壮士》等,在讲授这些教材时,我给学生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传授。如《詹天佑》这一课,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相似文献   

16.
贵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刊登的《周总理与广东金山中学》一文,有四处明显讹误。一、金山中学出版的校刊是《金中周刊》,不是《金中周报》。金中校刊是在著名“党外布尔什维克”李春涛,在金中任代理校长时创办的;第一卷第一号创刊于1921年11月15日,名曰:金中月刊《进化》,刊头由前任校长张竞生所题。后,该刊改名《金中周刊》,学监吴履泰先生题写刊头字。金中校刊在创刊初期及  相似文献   

17.
《俄藏敦煌文献》第十册中所收且Дх-2822号卷子为蝴蝶装,册子本,首尾皆残,共36面,定名为《蒙学字书》。马德先生结合敦煌文献考证其应定名为《敦煌新本〈杂集时要用字〉》。这一卷予在《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中也被收录。定名为《杂字》或《字杂》。《杂字》是西夏时期的识字课本,以事门分类编辑当时常用语词,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情况都有记录。此卷子字数虽不多,但涉及西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却十分丰富,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研究《杂字》内容可以使我们对西夏社会发展状况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战斗性很强的散文。文章从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描述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摧残,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教育领域中尊孔复古的倒退路线,直指反动腐朽的孔孟之道。我们今天重读这篇文章,对于深入批林批孔,肃清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的影响,仍有现实意义。我们读了《山东省中学课本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资料》)对这篇文章的分  相似文献   

19.
<正> 这是一本乍看上去很平常的书,小32开、竖排、没有插图、约两万字左右,出版于1935年,全白的封面上,竖写着陶行知先生题写的《小先生的游记》,书的作者是杨应彬.令人惊牙的是写这本书的杨应彬当时只有十二岁.56年前,作者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大埔县百候中学的初中学生.《小先生的游记》是他从家乡大埔县到上海的旅行欢悲的记录,他以一个穷孩子的特殊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大都会贫富对立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本书曾经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查禁,但却再版过十二次,每次两千册,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王匡同志说,他在东莞中学念书时就知道这本书,他的老师曾经向学生介绍过这本由初中生写的书.搞战胜利后应彬同志在广州的兄弟图书公司和香港的生活书店都看到这本书,当时已被解禁,此书还远销到了南洋.  相似文献   

20.
一、最早的文集刻本就目前所见资料而言,最早的曾国藩文集刻本,当属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于苏州的四卷分类本《曾文正公文钞》,黎庶昌编、张瑛刊.卷前有黎庶昌同治九年(1870)五月《序》,并载同治十一年三月十六日(1872年4月22日)黎氏《后记》.卷末《跋》为张瑛同治十一年六月所作.黎庶昌,贵州遵义人,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子”,据序中云,到幕之初即有意系统抄录曾文.曾国藩同治二年五月初九(1863年6月24日)日记:“观有人抄册,抄余文颇多.自以无实而享盛名,忸怩不宁”.黎庶昌于是年三月九日(5月6日)到安庆大营,曾国藩当时所见之“抄册”是否“黎本”,尚无确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