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往往立法禁止民间习武,阻碍了民间武术强身运动的开展和武术技术的进步.禁止民间习武的法律在宋朝就有,金、元时期尤其为甚.统治者通过法律规定压制武术的行为已成为过去,发展、壮大我国武术文化事业,挖掘、整理我国武术文化,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牛建强  赵长贵 《中州学刊》2007,3(4):162-166
明清两代河南少林武术传播生存境遇差别很大。明代,嵩山少林寺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明代中期后商品经济和商业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刺激了人们对少林武术的需求,因而此期的少林武术在报效国家和服务民间的广阔空间中得到迅速发展,并东传日本,达至极盛,可谓少林武术传播发展的黄金期。清代则与之相反,政府对少林寺心存怨尤,对其武术活动多予掣肘,少林武术生存发展的政治途径被切断;后又因中国近代化因素的影响,仅有的民间市场也日益萎缩,河南少林武术由盛转衰。从明清两代少林武术两种不同的发展生存状况可以看出,少林武术的兴衰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作为岭南武术文化的典型代表,佛山武术自成体系,特点鲜明:重技击而轻文论导致传承基础薄弱;善于借鉴发展外来拳种,技击层面包容性和创新性较强;武术门派之间缺乏交流,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缺失,创新发展阻力较大。针对以上现状,本文认为佛山武术文化发展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立足自身武术文化资源,加强自我传承能力;创新发展观念,摈弃门派之争,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政府引导,拓宽佛山武术传承路径;扩大"岭南武术之乡"品牌效应,推动佛山武术产业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促进河北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加快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实现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重点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产业等,是目前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应当优先发展的几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促进河北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加快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实现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重点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产业等,是目前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应当优先发展的几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看,民间宗教文化与女性社会性别建构的关系极为复杂和微妙。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为例,一方面,民间宗教文化积极地参与到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过程中;另一方面,由于女性主动地参与到民间宗教活动中,自觉地篡改民间宗教活动特定的社会意义,民间宗教文化又反过来成为消解女性社会性别建构的有力方式。  相似文献   

7.
佛山是我国南派武术的发祥地,深入分析佛山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打造"世界功夫之城"的有效对策对佛山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意义重大。本文提炼总结了当前佛山武术发展存在的三个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机构建设、明确佛山武术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佛山武术培训市场,打造武术文化特色品牌、以武术文化促进武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新武术产业发展模式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狮子鼓是流行在河洛地区的民间乐舞,其发展深受河洛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前,当地狮子鼓队曾达几百家,之后迅速减少,目前只剩少数鼓队还在活动。狮子鼓的表演由鼓乐、武术、狮舞三部分构成。其中,鼓乐在表演中起着指挥的作用,武术、狮舞是表演的核心。狮子鼓融武术、杂技、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技艺精湛,极受群众喜爱。狮子鼓在体现文化多样性、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对于河洛狮子鼓的保护应该从生态环境的优化入手,不断提高表演水平,积极探索现代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体现了女娲祭典在我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文化现状亟待保护与传承。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涉县女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以女娲祭典为文化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以拳术技击为主要特征的中华国粹,在晚清,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诸多拳种与流派。它的兴盛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内忧外患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不得不谋求自卫和互卫,纷纷练拳习武。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也比较注重吸收武术文化。民间习武者素重武德,推崇忠勇义气。在民族危难深重的晚清社会,奋勇投身抗击侵略、改造社会等斗争,以武术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成为晚清民间武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间舞蹈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种"无形"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既有纵向的传承与发展,又有横向借鉴与吸收。井陉拉花这种民间歌舞的舞蹈风格别具一格,它与河北其他地方的民间舞种相比,既不同于唐山的秧歌,又不同于沧州落子,与保定、邢台、邯郸的民间舞蹈也相距甚远。无论其表现内容,表演人物和舞蹈风格方面都很独特,在河北其他地方的民间歌舞中是看不到与拉花有关的线索的,更找不出她的渊源。文章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民俗传说中去探寻井陉拉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考古发现中的武术文化,远古部落和格萨尔传说中的武术,吐蕃时期的武术与唐蕃武技文化交流、元明清时期的武术和西藏和平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等方面,探讨了西藏武术运动的起源、进程、内容和形式.西藏的武术运动,有着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3.
徽州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它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不但浓缩了极其丰富的徽州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对中华武术的传承、创新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所谓徽文化,实质上是在这种刚柔文化一张一弛、相辅相承的互动中,构建起以和谐为秩序的辉煌。为弘扬徽州武术文化,下面仅对徽州武术文化在中华武术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谈谈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14.
李天 《南方论刊》2005,(10):65-6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加强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继承。民间习俗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沉淀和民间生活的总结概括,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是维系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不绝的重要原因。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特别是近年受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对本地区和本民族的民间习俗意识谈薄,情感生疏,以致一些好的民间习俗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存在着彻底消失的危险。不利于保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形态,武术文化中的武德思想及和合观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积极价值,武德可以提高国民的现代民族意识;和合观可以指导国民建立社会发展整体思维观。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兰州学刊》2009,(3):173-176
江南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江南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江南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江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江南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资本。因其强大的文化惯性,虽历经毁灭性冲击,但一直得以存续,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恢复发展。然而,民间信仰如同其它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一样,肯定都包含着封建迷信的因素以及其它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国家在社会控制层面上既要准确界定民间信仰的性质及其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更要积极建立科学的引导机制,努力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向纵深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作为社会最为敏感群体的青年学生自然也受到了冲击。根据对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工程学院等15所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阐述经济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取向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以求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陈诉河北高校建设的现状,结合河北文化的特点阐述了我省高校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总结和创新,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对于民间的文化研究,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将理论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相结合,使高校成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陈诉河北高校建设的现状,结合河北文化的特点阐述了我省高校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总结和创新,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对于民间的文化研究,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将理论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相结合,使高校成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