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作了科学派的押阵大将的吴稚晖,曾说过:"(我)意中有四位先生,认他们是最近时代中国思潮的代表者.一是胡适之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中国学者而有西洋思想,……二是朱谦之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印度学者而有西洋思想.他论调叫人完全可以否认,也叫人完全可以承认.三是梁漱溟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印度学者而有三分西洋思想,七分中国思想.四是那位老将梁卓如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西洋学者而有中国思想."四位先生"中,朱谦之大约是人们最感陌生的人物了,但他究竟是一位学贯中西、于文化研究别有心得的学者.到三十年代,艾思奇对朱谦之脱胎于虚无哲学的"唯情哲学"多所批评,却也称他是一个"不向政客堆里钻,能保持在文化中心地当穷教授的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11日,山东大学王学典先生等来访,为撰写赵俪生先生传记搜集素材,我谈了下面两点看法,大致意思如下: 如果要对赵俪生先生做一个总体评价,我认为他是"四有"之人:有理想、有个性、有才华、有建树.  相似文献   

3.
王庆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131-138
2013年5月26日,听到伍铁平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的心中猛然一沉,这太突然了!我曾到三里河南四巷的病疗中心去看过伍先生多次,虽然先生的病不大有治愈的可能,但也不至于走得如此猝然,让人毫无心理准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只好无奈地接受这一事实。现在谨就个人的理解,回忆一下我所认识的伍铁平先生,作为对先生的哀思。  相似文献   

4.
优米 《家庭科技》2013,(10):1-1
你的钱夹里有谁?有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市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被卖鱼人抢白:"你夫人总在我这买鱼,她从来不问价,她是我的老客户,我都是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格。"她的先生很疑惑:"你怎么知道我夫人是谁?"卖鱼人说:"她每次付钱,打开钱包,我都会看到你的照片,看过多少次了,我认识你!"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杰出的中国民主革命活动家杜斌丞先生在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献身的一生中,对文化教育事业也曾呕心沥血,做过卓越的贡献。周恩来同志曾称赞他是“革命的教育家”,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杜斌丞先生是陕北米脂县人。他家和我的老家是邻居。我在原籍读小学时,他就经常关怀和指导我的学习。后来我入了杜先生领导的榆林中学,从此以后,他一直是我最敬佩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正一到深秋,北京城很多地方就变成了金黄色的一片,脚下是厚厚的一层"银杏地毯",一阵风吹过后,身旁片片金黄翻飞。老舍先生曾说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因此,秋季不妨带上心爱的人,一起观赏北京银杏。地坛公园  相似文献   

7.
正先生和几个发小聚餐回来,对我说他们餐桌上聊的话题竟然是在家里谁说了算。对此,我觉得有些意外、讶异,先生同样觉得有些不理解:几个大老爷们苦大仇深地声讨在家里做得主,女方种种阻拦、发难甚至夺权,不让他们成为那个"说了算"的人。我听了,哑然失笑,问先生,你是怎么跟他们说的?先生两手一摊手,说:"我跟他们说,家里大事我说了算,小事老婆做主。他们都说我吹牛。"  相似文献   

8.
李家欣 《江汉论坛》2007,(12):127-130
1965年,我从学校毕业分到汉口崇仁路中学工作,大约一两个月后,张正明先生也来了.那一年,武汉市初中生源爆增,我们这所不大的学校陡然间增加了十几个班,新来的老师也不下20人,人气大旺.我和张正明先生同在语文组,但一则组内人多,各人又都忙于应付工作,二则我们年龄有较大差距,起初交往并不多.只是听人说,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他曾表示语文、历史、英语都能教,听凭安排.我那时已被学生闹得焦头烂额,连做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也深感不易,内心自然钦羡他"工夫了得".  相似文献   

9.
余伯泉先生: 冒昧求救,请恕唐突。最近一位师友给我寄来一份台湾剪报,获悉先生曾致力于汉字音译法的研究。据报刊介绍,您的音译法比注音第二式具有清楚、容易、简单、有自主性,而且能与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相容等特色。并举例说,已经熟悉汉  相似文献   

10.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拜读了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中国古典诗词曲研究家郑骞先生校点的《南词韵选》和他的论文集《景午丛编》,获益良多。郑骞先生出生于1906年,字因百,又作颖白,吉林省人。二十年代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11.
"与狼共舞"逐鹿"沙场" 有记者曾提问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贾布尔先生:"为何选择西安市商业银行为中国西部的合作伙伴?"这位国际金融高手不假思索地回答:"西安市商业银行是西安最棒的银行."  相似文献   

12.
正先生自营一家装饰公司,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小康,所以结婚后,我就做了全职太太。全职太太不好当,做不完的家务,包括换桶装水、修下水道,全是我的活儿。我有洁癖,喜欢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偏偏先生喜欢乱扔东西,不是茶几上满是报纸,就是外套搭在沙发上……我一边打扫一边唠叨,每每气得先生暴跳如雷:"这还是家吗?你就不能停下来!"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我为这个家累死  相似文献   

13.
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的治学之道李衍柱197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蒋孔阳先生。从此,蒋先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他每有专著问世,总是要惠赠给我一本,我写的几本书稿,他都给以热情地支持和鼓励,并在百忙中或者病后刚愈,就给我的书稿写序,写书评。我们曾一起爬泰...  相似文献   

14.
刘纪荣 《学术界》2008,(3):243-246
2001年8月18日8时31分,我的学术启蒙导师--吴雁南先生回归天道,与世长辞了.我曾追随恩师学史三年,每念及恩师总是思绪万千,先生辛勤治学的一生便油然浮于脑际.  相似文献   

15.
漫说哥萨克     
《哥萨克的末日》(新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作者王天兵先生曾邀笔者一起探讨过苏联哥萨克的源流。王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且有长期旅居美国的经历,不过他仍遗憾地说:“我对古代欧亚草原的历史、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以及俄国哥萨克的源流感兴趣有十多年了,但这是个偏门、冷门,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我都没能接触到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即使对此有兴趣的人都极少。我撰写《哥萨克的末日》时,对于哥萨克的历史,竟没能找到可以与之探讨的人。即便这书出版后,也没有发现这样的对象。”王先生说,笔者是他第一次发现国内也有可与之交流探讨的人。  相似文献   

16.
许家康先生在我眼中,既是位平易近人的年鉴界领导,又是位注重情谊的兄长。从他2001年担任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以来,我深切感受到,他无论在整体引导推进中国年鉴事业健康发展,还是潜心研究发展年鉴学术理论等方面,都无愧于是中国年鉴界有杰出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我作为曾长期参加年鉴编纂工作人员之一,多年来耳闻目睹许家康先生屡次有见地的主题学术报告和具有独创性的论著,及个别交谈中,使我在学习了解年鉴理论上受益匪浅。虽然我目前离开了年鉴工作岗位,但几十年累积的年鉴情结,至今挥洒不去。近日喜收许家康先生亲手题赠的《年鉴编纂…  相似文献   

17.
最近,从《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读到欧阳敏讷先生供稿的《翦伯赞致欧阳的十三封书信》,曾涉及欧阳先生为之撰稿;以及伯赞谈到编者向他催稿的刊物。惜注释不详,且有遗漏。事虽如此,却激起我缅怀老战友的无  相似文献   

18.
<正> 我自大学毕业后,曾有幸多年在高亨先生身边,进修中国古代文学。老师对于我,有严格的要求,也有殷切的期望和耐心的开导。下面,试就自己感受较深的几点,结合个人的体会,简单地谈一谈高亨先生在治学方法上给我的一些启迪和教诲。(一)记得在我刚刚开始进修不久,高先生就反复叮嘱,要我踏踏实实地真正“读通”一种重要古籍,把这作为走向治学之路的第一步。高先生认为,多花些气力把一种古籍读深、读透,  相似文献   

19.
马桂云 《阴山学刊》2002,15(4):87-90
齐善鸿先生是南开大学教授,曾到包头师范学院给MBA研修班讲授"新人力资源管理原理".齐先生讲课形式独特、有趣,他所编写的<新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一书也有其特点和新颖之处.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对专家学者的了解和学习会对我们所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十数年前,我初读《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上卷(1、2册),即心仪韩先生其学其人。后识先生之面,年节必登门贺岁,得亲聆先生讲述家境、身世。先生终生忧劳,晚年仍不免于清贫,遂养成坚毅的性格,故能40年精勤不懈,完成500万言巨帙———《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实为当今史学界罕有之壮举!是书堪为西夏史史料学奠基著作。我草成"四十寒暑甘寂寞,五百万言足千秋"一文,请先生审定,先生严肃指正文中缺误,并谈及时下学风不正,感慨系之。故而嘉许我以"知音"二字,我视为无上荣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