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中国古典园林放在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分析,从而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人们把各异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便产生出各种形式、风格大相径庭的园林,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差别使中国与意大利、日本的园林体系在风格、手法及造园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城市环境高速发展的今天,园林的生态理念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词对地域文化的表述是有选择性的。如宋代的苏州词,不同于诗,只着重表现“三高”主题,而忽略了苏州的繁华。这是词的文体特性与苏州地域文化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古典道家有中国古代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宝贵的生态文化思想,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自然价值、生态社会、生态消费、生态人生、生态美学等思想。这是我国重要的思想资源。一方面,这种思想的发掘和研究很不够;另一方面,其中许多思想长期以来又被误解了。因而对它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正确地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对于今天生态文化建设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苏州古典园林是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写意山水园的艺术体系,古典园桥更是意境的产物,文化的载体,园林的标志.园林桥梁分平板石梁桥、单孔石梁桥、廊桥、汀步桥等类型.造园者多为文人雅士,他们借园桥空间赋予的秉性,表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颇负盛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包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文章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特征出发,从园林的构景要素和布局方法两方面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艺术,并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从拙政园的山水布局、理水、建筑小...  相似文献   

7.
分隔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首要表现特征之一,是古典造园的基础和必要手段,它主要表现为园的内外分隔、人与自然的分隔、人与人的分隔。这三个方面的分隔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与西方古典园林多方面的比较和分析,对中国古典园林分隔性进行全局、系统地研究,揭示其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文化背景,有利于人们了解中西方古典园林存在的本质差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现代设计师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促进人们在当代的园林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的精华,创造与现实环境相吻合的、符合人们需要的优秀设计。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扬弃既往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蕴含着尊重自然的伦理精神。尊重自然的伦理精神包括人类对自然的认可性尊重和评价性尊重,前者指人类要科学地承认自然的形而上地位;后者指人类要形成对自然的积极评价;此外,还包括人类在实践中要遵循、践履关爱自然的行为规范。生态文明时代的尊重自然的伦理精神将规约和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促成人与自然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与作家文学创作审美风格个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内在联系.从陕北、关中和商洛地域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民歌、戏剧等文化艺术等方面,对陕西三位代表性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艺术审美风格个性及其形成,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陕西三个亚子文化圈哺育出三位审美风格各异的作家及其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0.
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说明地方大学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互动效应。绍兴文理学院承传越文化之“发愤图强”精神、“经世致用”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名人精神,并经过批判和文化过滤,培育和凝炼成“修德、求真、图强”的校园精神。学校以百年校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熏陶培养人才,同时也影响社会,发挥了学校对于地域文化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强化作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从私人性到公共性——论公共权力的属性和归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圣中 《东方论坛》2003,(1):100-109
本文试图从权力的两重属性(即私人性和公共性)来梳理权力的内在运行法则.本文认为权力的私人本能性是促使权力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动力,而社会资源的稀缺就会造成资源占有者对缺乏者的支配.这种支配性权力就是控制权.与支配性权力相对的是个人自主性的行动权.正是行动权(包括人的行动和言语)赋予了个人自我展现的能力.按照私人性逻辑生成的公共权力将会对社会道德责任造成严重的压力,所以本文提出应该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用行动权、制度公共性等概念来重新解释和构建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2.
谈中外海洋文化的共性、个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古代中外海洋文化具有开放、外向、冒险、崇商等共性,又因地理环境、风俗民情、民族性格、文化内涵和价 值取向等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但不能因此将其地位和作用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13.
作为都市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女性画家,要用女性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思考自然世界;根据自身的学养和 审美情趣特性,融合中西绘画传统中适合于表现自身特点的部分,探索一条在意境上仍保持传统绘画的那种诗意般的境界;在 色彩和构图方面注重个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画面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文化发展中,处理好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文化普遍价值作为人类文化的理想维度,维护着人类整体的发展与进步,而民族文化个性是世界文化生动性的核心要素。在文化重建中,应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二重视野,实现文化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确保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乃国脉之所系,源远流长,其因在于从中国哲学中汲取辩证法精华,深邃的辩证法思想形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变中求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成语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思想宝库.常州有着语言研究的深厚底蕴和优良的传统,在成语文化研究上也独树一帜.如果精心打造成语文化,出一批精神和物质产品,出一些品牌和经验,那么常州的成语文化定能成为常州人共同的精神家园里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虽然具有去距离化、去空间化等技术特征,但并非与地方性对立的范畴,而是嵌入在地方—网络复合系统中的承载与延伸。网络文化处于现实的生产、生活的空间逻辑中,地方在网络文化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并使得网络文化的反地方性产生自我异化的辩证逻辑。要充分自觉地意识到网络文化的地方逻辑所蕴藏的本质性和本体性意义,把网络的地方效果从技术思辨的层面还原到社会文化的总体层面。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农业环境与城市环境是环境美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的人类生存环境。自然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农业生产是对自然的摹仿,因此,农业环境是准人工的自然环境;城市则是完全的人工环境。在城市,自然被排挤出去或只是作有限的点缀。后工业社会诞生的园林城市则是人工与自然相统一的环境。尽管园林城市也属于城市类型,但它实现了环境的自然性与人工性的和谐以及人性内在结构中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因而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生存环境。园林化是人工环境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们正面临着使自然与文化之界线再次呈现为一个重大问题的新语境:其一,是消费社会的到来。它将商品变成符号,将使用价值置换为符号价值,将物质消费转化为符号消费,这结果就遮蔽了人之真实的和自然的需求。其二,当代高新技术正创造着一个跨越了自然与文化之传统畛域的新现实,哈拉维以"赛博客"名之,它既非自然亦非文化,而是二者的混杂。其三,由于文化总与地域性相关,全球化作为一种"解域化"便意味着文化间的相互越界和冲突,以及各种文化对其合法性的竞争性主张。这些主张无不诉诸一个超越自身而普遍和绝对的"自然",但是,究竟谁是"自然"的权威代言人?新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自然和文化的界定和再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处于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中国南北文化交界的海州地域文化,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文化特征.相对于历史时期的其它主流文化而言,海州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又表现出边缘性特征.这种边际性、边缘性的文化特征,使得海州当地长期居主导地位的是一般知识与思想,文化层面也明显表现为俗文化为主,而当地的传统文学样式,也多神奇怪诞的民间叙事文学,进而影响了《镜花缘》、《西游记》等明清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