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慧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34-35
传统的雁北民间社火是节庆活动的一部分,反映着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心理,具有鲜明的祭祀神灵和祈求丰收的文化内涵,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滋养了戏曲的形成。现代社会的消费性瓦解了社火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它与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相结合,具有了审美与娱乐以及旅游与经济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瑞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社火是我国北方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彭阳县的社火表演仪式为例,利用地方志材料和田野调查材料,描述并分析了当地的社火组织、表演仪式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3.
孙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12-16
社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蕴含丰富的古代礼仪、风俗、地方信仰和民间艺术,价值独特,至今仍流行于中国西北和华北大多数地区春季庆典中。基于对陇中城子川地区的田野调查,在厘清社火活动和地域社会社组织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社火活动揭示城子川的传统文化因素如信仰、家族、声望、村规等时至今日仍相互关联地确立着村庄关系与区域社会秩序,全面展示城子川社火所具有的文化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0-53
社火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社火的功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祀神祈福、宣德教化、喜庆娱乐、文化交流、调控关系、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5.
西府社火民俗及旅游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岁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55-59
伴随着炎帝开创农业和利用火而祭社祭火产生的保留在西府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府社火民俗是以姜炎文化、周秦文化为品牌的宝鸡旅游文化产业中最具潜力的旅游文化资源之一。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迎神、祈福、喜庆、娱乐、宣德、明智等突出的文化功能,但存在着内容形式陈旧、资金人员不足、重视保护不够、研究开发不力等问题。建立机构、筹措资金、树立品牌、改旧布新、塑造明星、制作光盘、加大宣传、产业运作等是保护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1):64-68
随着汉武帝在海南建立珠崖、儋耳两郡,马匹开始从大陆输入海南,海南马匹随着历代中央政府对海南开发和管理的力度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在中国马匹使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南尚马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移植和再现。 相似文献
7.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16-120
晋北民间社火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思想对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予以观照,对其传承变迁中从民间仪式转变为狂欢活动,发展为政府行为,进而成为民众历史记忆的剖析和思考,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李红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104-106
流行于西宁市的民间社火,以其阵容庞大、形式独特、角色众多、形象夸张以及粗犷、豪放、清新、明快的表演风格,成为青藏高原上民间节庆活动中人气最旺盛的一项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9.
10.
11.
探索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86-91
20世纪初年的中国“新史学”中有一个倾向,即将学术与思想合 而并论;到新文化运动之后哲学史兴起,1949年后受 苏联(前)影响,思想史研究中哲学色 彩甚重。到20世纪最后10年间,思想史研究中的哲学色彩减退,而其与学术史的关联又趋紧 密,然而一个副作用是导致了学术史本身的研究较为薄弱。其实各专门史的学术分类常常是 为研究的方便,故或许可尝试构建某种思想与学术之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静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4):98-100
对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进行溯源,就我国狮子、石狮、绥德石狮、绥德炕头石狮出现的时代、文化背景、传承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对绥德炕头石狮的艺术风格、雕刻手法进行了阐述,从而说明:绥务炕头石狮这一特殊的民俗工艺品,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3.
熊英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4):490-493
着重介绍了英文谚语的历史及四个来源: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来源于《圣经》和《伊索寓言》,来源于外来语,来源于历史名人名作;分析了英文谚语口语性强、语言形象、韵律优美、语言生动的四个语言特征;简要说明了翻译英文谚语时应注意的民族性和口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发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1-24
门神信仰的思想基础应从原始思维的特殊性中去寻找,而鬼神观念的滥觞则是门神信仰产生的直接动因。门神信仰实质上是一种巫术信仰,它通过巫术的方式去实现镇鬼辟邪的结果。在我们看来,这种信仰是非理性的、没有实际效果的,但是对门神信仰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来讲,这是实用的、成功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n门神信仰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异,其中的神秘性因素会逐渐淡化以至消失,而趋向于世俗化、装饰化。 相似文献
15.
任雪山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99-103
微型小说又叫“信息小说”、“新闻小说”。它与新闻艺术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显著的新闻性特征。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曾龙霞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2):29-32
我国当代文化从其内容构成来看,可以分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由高级知识分子承载与体现的精英文化,以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大众文化。当代文化建设应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并通过积极建构主流文化、不断拓展精英文化、努力提升大众文化来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趼人文化观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1,38(4)
吴趼人文化观的构成是多层面的 ,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 ,它以体认“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为起点 ,以接受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的思想为中介 ,在吸收和批判西方文化思想的过程中 ,表现出对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在探索中国未来的道路时 ,其文化观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各种思想的交锋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是其小说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与广告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爱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125-131
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广告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广告人在创作策划广告时,还是受众在接受广告信息中,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广告手法的日新月异,当代社会出现了许多有伦理争议的广告现象,而且许多已经超出了法律的管辖范畴,其中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着眼于传统文化对广告伦理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遵循与突破、传统与现代、正面与负面的广告误区与表现,主要包括:广告的失真与夸大,比较广告中的伦理,倡导性广告的伦理,针对儿童与妇女的广告伦理,媒介外溢引起的广告伦理界定等。由于伦理问题本身的敏感性和多重标准,文章认为要根据时代的变迁来适度地认识广告伦理问题,以提高华人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河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本文尝试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析河套文化,认为河套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与河流共生的过程,河套文化因水而兴,因水而发,因水而盛。河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环境中与多种文化相融共生,熔铸出来的特有的文化形态。树立共生理念,遵循共生规律,以水为根,弘扬河套文化,建设和谐巴彦淖尔。 相似文献
20.
具有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就如何在《电工学》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