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善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1-28
福柯的话语理论描述了一个另类的历史场景:人道主义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更是一个无边的陷阱。人道主义是话语权力编织出的修辞幻象,它不是通向人的幸福,而是导致了“人之死”。从一个方面看,“人之死”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悲剧,是启蒙理性对人的全面异化,人就像沙滩上的一副面孔将被波浪抹去,这也正是“后现代”境况中人类生存困境的写照;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人之死”又转化为一幕喜剧,以冷酷的姿态嘲弄了包括自由、正义、责任等在内的人道主义谎言。从考古学到系谱学,福柯还原了话语的修辞过程,揭示了历史理性的荒诞,将人该如何生存的问题推向前台。 相似文献
2.
周祥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4):126-129
回归个体的自我生存是福柯晚期思想中一种新的伦理转向.他在对性压抑假说的批判中,提出以关怀自身替代认识你自己,这实际上是以新的道德观念和实践方式替代现行权力机制宰制的道德伦理观念.为此,他提出自我的技术,即个体通过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实现风格化的存在,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董金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
福柯的身体理论经历了从早期的权力技术到自我技术的转变,权力技术着眼于一种针对身体的微观权力技术,旨在让人们的身体变得可控.而在以《性史》为代表的晚期著作中,福柯则提出了一种更富生产性的身体技术,即自我技术.而当代女性主义积极地将福柯的视角用于审视当代女性美容手术对女性身体的建构,并指出在美容手术中,社会权力的微观技术是如何演变成女性身体的自我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广泛存在于早期文字书写的史籍中。通过梳理各民族造人神话起源类型,发现在藏民族史籍《西藏王统记》中记载的一则“兽妖造人”神话,区别于其他各个民族的叙事模式。通过对文本细致解读,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出发,分析“兽妖造人”神话中“人之死”、“话语权力”、“凝视与规训”等具有后现代意味的深层表述,揭示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解读同样适用于“后现代”等经典分析视角。通过个案的呈现,启发对少数民族文学文本解读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李姗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在当前对福柯理论所进行的探讨中,我们对福柯的诸如权力/知识、话语等理论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却很少关注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所具有的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通过对自我建构所运用的技术,来指出自我建构理论的实质内涵,以及其深层次下权力/知识、话语的作用,以此来认识自我建构的理论所具有的教育内涵,它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这种理论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钱圆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0):116-118
话语、权力和言说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福柯理论的轴心。福柯对于话语有着独特见解:抽象的话语建构、支配和控制言说主体,对于话语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陈述本身,而是为了揭示其中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7.
魏巢凤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56-60
《黄色壁纸》中医学话语和丈夫权威的确立及主人公对立于理性的品质构成了她的疯癫。叙述者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制于监禁机制。她试图通过抵抗建构一个自由的主体,但不被权力系统承认的自由只是一个幻境。颠覆一旦形成,疯癫就被知识书写和含纳了。吉尔曼的《黄色壁纸》实质上还是对疯癫的复制和再现,叙述者撕开墙纸貌似破茧而出喜获自由,不过是顺从了理性对疯癫的知识———疯癫从来没有离开过权力的含纳范围。 相似文献
8.
储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38,87
福柯的很多思想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的充满个性的思考,他的权力理论为人们厘清了微观权力的表达与影响,他的对于话语和规训进行了叙述。本文对于福柯的话语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对于刑释人员群体的生活境遇和自我认知的分析中。文章认为,话语与非话语实践之间存在着联系,现代权力是建立在作用于人的行为的,是无向的、交互的影响作用,这样就通过谱系学建立起了话语——权力的关系,这正是话语与非话语实践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指向刑释人员的话语权力完成了规训的功能,使得刑释人员的标签化身份得以形成并强化了其偏差性自我认知。最后,从话语权力的形成环境和功能发挥的常态化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话语权力重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杨大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4):116
福柯并不打算重复主体死了这一空洞的口号,在其学说中包含着一种新的人学倾向:剥去知识对个体的遮蔽,并因此回归个体的自我生存。这意味着福柯对身体经验和自我关怀的强调。 相似文献
10.
11.
周海玲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4(2):50-53
福柯的身体理论是发生在当代法国主体哲学崩溃时期,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主体的冲击引起福柯对主体哲学现代困境的关注,到福柯受梅洛·庞蒂启发,注意身体对主体的反动,但福柯真正完善对身体的现代遭遇的分析和思考,则是得益于尼采生物学的身体概念。 相似文献
12.
权力话语理论视角下的《李尔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柯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7):10-11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李尔王和他的两个接班人高纳里尔、里根的关系,发现李尔王的悲剧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李尔王所遭受的巨大灾难,不仅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更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陈后亮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48-53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引发人们重新思考文本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德里达把文本看作语言游戏的迷宫,认为文本之外无它物,文本中的一切都不需要来自外部世界的联系和支援,我们也不再渴望文本能够为我们再现某种世界的真理,而应积极投入到能指的海洋之中。相反,福柯则认为看似封闭、清白、静止的文本其实是各种权力话语的织体,它总是产生并服务于某一特定集团的利益关切。任何自明和常识的知识/文本都有隐藏权力的特性,而这些权力恰恰是生产控制的工具。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恰好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待文本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刘子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152-154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如何在母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缝中艰辛地探寻自我身份;指出她从每个角色的塑造入手,以"沉默"和"言说"作为标志性的主词,意在暗喻她自己作为一名华裔女性作家,在族裔妇女话语权缺失的美国白人主流文化氛围中,从沉默到最终获得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话语与权力——分析福柯“认知的意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40-44
对于性,西方流行着一种性压抑假说.性压抑假说把自17世纪以来的西方性史读解成压抑不断增大的编年史.而在福柯看来,存在着另一部现代性历史,这是一部有关性的话语、权力、知识生产的历史.为此,福柯分析了性话语和围绕性的权力机制.他在<认知的意志>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性自17世纪以来,不但没有屈从于压抑机制,相反却服从于一个煽动不断增大的机制.各种作用于性的权力技术没有屈从于一个严格挑选的原则,而是服从于一个多元形式的性经验的散播和移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18.
19.
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任何话语,包括文学的话语,都是社会中权力关系的产物,话语乃是权力的话语。作为一部西方重要的文学翻译作品,《黑奴吁天录》是由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的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林纾根据当时的国情选择并翻译了这部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删节和改写等手段,充分行使了作为译者所应拥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王瑞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167-169
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权力是话语运作无处不在的支配力量。作为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种翻译无不受到各种权力因素的影响。从东汉至唐宋时期佛经翻译过程中翻译赞助人的隐性权力和翻译者的显性权力对佛经翻译的操控可以看出,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中国的佛经翻译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