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作为重要的媒介社交平台,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呈现出很多后现代的特征,娱乐化即是一个典型表现,对社会和文化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媒介批评是分析媒介现象的有力工具,也为分析微博娱乐化提供了清醒辩证的视角。以媒介批判为手段和工具,分析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微博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并从本体维度、心理维度、商业维度,对微博娱乐化进行辩证批评。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主义盛行和市场主导一切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娱乐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大众传媒的特点以及传媒娱乐化的概念,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从理解受众需求、满足受众需求和创造受众需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了大众传媒对于受众需求的误读,并总结出当前阻碍大众传媒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主要问题,最后讨论了大众传媒对于信息受众的影响,指出引领和创造受众需求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娱乐化成为新闻从业人员获取收视率的突破口。在娱乐化的浪潮下,电视新闻制作故事化、夸张性、煽动性越来越强,媒介公信力不断下降,社会效益被经济效益逐步取代。对此现象,新闻从业人员及学术界必须予以关注,寻求一条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电视、电影、出版业等媒介在当今世界成为主导性力量,马歇尔.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先驱性研究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媒介时代”的认同。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其代表作《景观社会》中,展示了对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德波借鉴了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认为景观已成为“媒介时代”的本质,世界完成了从“商品的堆积”到“景观的庞大堆聚”的转变。德波认为明星、休闲旅游和城市化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的景观,并对此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从景观社会的批判理论出发,德波探讨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反抗异化的革命策略。 相似文献
5.
廖云路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20,(4):40-45+155
媒介对社会治理的参与由来已久,当前融媒体以工具形式作用于社会治理活动中,使社会对象成为一种治理对象而具有了可治理性。基于西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性,县级融媒体中心集信息传递、公共服务和风险控制功能于一身,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的协同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从而达到媒介发展与治理目标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对数字媒介的掌握与娴熟运用是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不同于民间传承人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数字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便利,它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中带来了立场的异动。娱乐化与研究性的关系是这种异动的一种显现。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电子媒介技术和电子媒介产业均属于电子技术和电子工业的范畴。美国的电子媒介是沿着美国特有的娱乐之道发展壮大起来的:媒介即玩具隐喻了其电子技术的创新机制,媒介即按摩则表征了其电子产业的娱乐体制,而媒介即讯息概述了电子文化的飞来器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都市报的新闻娱乐化是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趣味性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富有刺激感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满足其多元的文化需求.然而,对都市报娱乐功能的过分强化,会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最终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 相似文献
11.
在传播学中,一些大师级人物称大众媒介为社会发展中奇妙的放大器,如美国学者丹尼尔·勒纳.勒纳指出,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开阔眼界的强大工具,通过传播信息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人们会产生追求某种目标的愿望而投入火热的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他把转变人的想像力的角色归于大众传媒,因此,将传媒形象地称为国家发展中的奇妙的放大器. 相似文献
12.
13.
消费时代的价值期待,是媒介生态学研究领域内重要问题.本文阐释了波兹曼《娱乐至死》的理论内涵,梳理了西方人文思想领域诸多大家对消费社会娱乐化问题的反思;结合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探讨了“泛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根源、问题及其危害;面对消费时代的到来,媒介生态学更应重视人文取向与价值建构,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不断解决技术发展中的人文价值认同与生态学关怀.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媒体娱乐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影响了受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尤其是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规则和文化道德的养成。文章采用社会统计调查的方法分析娱乐新闻泛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并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娱乐化视角下的商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被认为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盈利不可或缺的添加剂,娱乐化商业模式已成为现代企业超越竞争及获取成功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的娱乐化经营方式多样且逐渐发展为一种主流趋势,企业在进行娱乐化经营过程中显示了活动上清晰定位、环节上创新设计、运作上整合造势等特点。企业在采用娱乐化商业模式之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以清晰定位匹配娱乐形式、以整合资源锻造独特品牌、以构建互动机制开创赢利渠道以及立足创新应对多变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生活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实践半径不断扩大,社会圈层逐渐打破,传统的组织关系正在弱化和解构,呈现出分布式社会的鲜明特征,由此,如何实现社会的再组织化便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显然,新媒介正在以新的连接、新的标准和新的尺度构造新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再组织,这是社会深度媒介化的典型特征,而传播技术在这个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扮演着“核心序参量”。因此,在社会深度媒介化进程的“连接与再连接”中如何构建“自组织范式与多元共治”协同创新的演化路径是其中的关键,而“以人为本”既是未来传播时代不变的底层思维,更是检验未来媒介化社会能否协同创新、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1960-1990年代,西方学术界围绕"底层阶级"贫困群体的特征及产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形成了与此相关的理论解释--社会情境理论.该理论的中心关照对象是贫困群体,它试图从情境出发,解释社会适应过程中贫困群体生长的原因.尽管围绕这一理论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亚型,但其中心思想是,社会适应的缺失造就了贫困群体.本文认真梳理了社会情境理论的基本线索,并对这一理论的若干亚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策略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到今天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应该如何提高自身?本文从电视本身的特性,和电视新闻娱乐化自身的优势等方面,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并指明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新的新闻叙述方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