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有一定的着眼点,通过分析"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的特征,从生产力的内部矛盾联系揭示来"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价值观,一是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价值观;二是社会整体长远利益的自然价值观,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片面歪曲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不良影响,及正确把握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解决了实践标准中被人们忽略的价值和价值取向问题;指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是性质判断,而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是价值评价标准;其中突出论述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内涵意蕴,并说明它为我们评价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即恢复实践标准 ,赋予认识的客观判断尺度 ;坚持生产力标准 ,赋予实践以唯物史观的是非尺度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赋予生产力以主体价值尺度。这三个阶段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导向。实践性和发展性是邓小平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非成败的综合性科学标准,蕴含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统一,是对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标准.但是由于对生产力基本价值标准存在着一些错误理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邓小平同志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一理论是生产力价值标准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展开.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具体提出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衡量社会不同领域发展与进步程度的基本价值标准体系.江泽民同志这一思想是以生产力为价值基础、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导向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系统的价值理想的现实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曾先后经历了三次关键的转折。每个转折点都是以一次“标准”的提出为标志的。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构成了从科学认识标准到价值评价标准 ,从现实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到系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础上的.它既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定了最高的伦理目标、根本的价值标准,它体现了道德实践中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体现了真与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客观尺度。真理的证实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实现过程。实事求是内涵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化和逻辑展开,体现着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行程和价值要求。因而应当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一方面要继续打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走出姓“公”姓“私”的困惑;另一方面要反对把生产力标准简单化、庸俗化、抽象化,防止淡化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20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的过程,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入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其中,三大标准的讨论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三次飞跃,也使改革开放迈出了三大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则解决了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价值标准问题,而三个有利于标准又使生产力标准更加深化和具体,从而使改革开放事业有了更加详尽的思想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10.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并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就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去求真、求实 ;价值原则就是在意识和行为中追求效益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真”的东西不一定是“善”的 ,更不一定是“美”的。只有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即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才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问题由认识论走向价值论的过程 ,同时也是认识论、价值论拓展到历史唯物论的过程 ;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