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问题品牌”救市,关键要看消费者答不答应。市场遭遇危机,成为“问题品牌”,远的有杏花村酒,近的有三鹿奶粉。而危机过后如何救市,自然成了“问题品牌”企业攻坚的课题。救市显然难以一步到位,“问题品牌”救市,关键要看消费者答不答应。常规的铺货、广告和促销累加的市场推广救市效果又会如何呢?它们能不能于危及之间,救“问题品牌”于水火呢?  相似文献   

2.
欧债危机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点当今世界经济热词,热得"烫手"的当属"欧债危机":两三年间爆发、蔓延、升级、深化,整个欧洲忙于救市失败、再救市再失败的循环之中。屋漏偏遭连  相似文献   

3.
正7月15日,《常州日报》刊发《我市目前已到购房好时机》一文,被质疑其是"常州地方政府变相救市,号召大家买房"。人民房评称,这种"救市"之举,实属无节操的行为,也未必有效。常州房地产的问题,应采取双向调控措施,加强供地控制,同时制定人口和土地、房屋建设匹配的城镇化规划。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救市”,我国政府也实施了一揽子刺激计划,使经济得到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4,(19):24-25
从2014年第一季度末开始,楼市开启“救市”模式。而所有“救市”的城市,又处在“等待叫停”的状态。房地产市场降温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急于对房地产市场强力干预,习惯性重走老路,  相似文献   

6.
那些事     
《领导决策信息》2012,(7):14-15
芜湖"救市"被叫停2月12日晚间,安徽省芜湖市政府宣布,暂停执行此前公布的《芜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被称为"龙年救市第一枪"的安徽芜湖楼市新政,出台短短3天后黯然落幕。就在芜湖新政被叫  相似文献   

7.
钟经 《经营管理者》2011,(11):103-103
凡事总是利弊互现。以汇金增持四大行股份为手段之一的政府“救市”从来都是非议重重的焦点议题,其中反对者立论的基础大体可以归结为:政府”救市”终究是一种以公权力干预市场自发运行的管制行为  相似文献   

8.
日前,全国近20个城市出台了以稳定房地产市场为名义的地产"救市"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被视为全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松动.  相似文献   

9.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09,(11):11-11
巨额投资缩水风险仍存;谨防救市资金落入腐败分子私囊.  相似文献   

10.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8,(23):9-10
遏制金融风暴关键在防止恐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中国式救市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1.
为提振经济,放眼未来,一股“绿色”救市风正在多国兴起。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救市机制研究的不足,根据金融风暴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事实,本文分析了代表性经济体金融危机受损程度,给出了简洁的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归纳比较了各个经济体的救市方案,从政府增持银行股份和提供银行信贷担保两个基本方面总结了在实践中形成的应急机制。基于上述分析和利率状态,本文估计了代表性经济体在2009年的可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徐亚沁 《经营管理者》2009,(13):201-201
08年下半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危机始发地的美国启动了最大规模的救市计划,各国政府也紧接着开始大规模出台救市政策。我国在面对经济危机,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在财政预算法方面,主要是预算调整程序上存在着一些制度性缺失。主要体现在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合法性上。质疑点主要集中在:四万亿并未真正进入中央预算审议;②四万亿的出台缺乏公众参与;③四万亿缺乏完善的监督程序。一、宏观调控中的预算调整1.预算调整权与审批权。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预算一经权力机关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机关一般无权改变,只有在紧急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全国几个主要大城市的房市开始陷入低迷。深圳房价已跌落到一年前的水平,甚至出现"断供"风波;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也大幅减少。在美国政府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的背景下,房地产业下滑可能引发危机的声音开始出现,"救市"呼声乍起。  相似文献   

15.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8,(17):9-10
主动急刹车代价太大;房价一跌就喊救市是资本耍横;对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应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为之波动。失业增加,国民产值下滑,人们对经济信心的丧失等一系列的后果在影响美国的同时,给中国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地救市方案来应对这场危机,从而希望将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各国纷纷投入重金救市。但迄今为止,金融领域的危机并无缓和趋势,美国银行破产关闭的消息不绝于耳,东欧的金融局势又持续告急。同时,实体经济领域的一些全球领军企业也遭受金融海啸波及,正陆续深陷泥沼。两者交互影响,大有形成恶性循环之势。  相似文献   

18.
问题     
《领导文萃》2008,(23):6-8
地方政府缘何要为房地产业托市救市,社会资源极度倾斜让大学“考碗族”迅速膨胀,博士生淘汰率低引至论文造假,近视、超重是中小学生最大健康障碍  相似文献   

19.
《管理与财富》2009,(5):26-26
作为拉动内需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落选”国家的十大行业振兴规划,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谨慎与重视。然而,不论是政府,还是业界专家,从来就没有停止研究出台围绕“房价”而展开的一系列“救市”政策。  相似文献   

20.
名刊要览     
《决策》2008,(10):8-8
谁能救市;危机边缘的世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中国将更注重平衡发展;什么写在中国的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