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Moran’s I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河南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4年河南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这与河南省18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政府重视程度、区域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河南省有必要通过增强高水平集聚区的扩散效应、创新低水平集聚区发展方式、提升塌陷区差异化发展能力等举措,提高全省旅游业整体竞争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世界水产品消费情况,阐述了水产品出口对于提高低收入食品匮乏国家人们蛋白摄入水平、增加外汇创收的重要意义。计算了2003-2008年世界水产品出口全局Moran’s I指数,并进行了局部分析,发现世界水产品出口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逐渐下降。估计了世界水产品出口空间滞后函数和空间误差函数,量化分析本国(地区)水产品出口对周边临近国家(地区)水产品出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本国(地区)水产品出口对周边临近国家(地区)水产品出口正向空间依赖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城市旅游开发的空间关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选取2008年各市人均旅游收入,计算出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I及标准化统计量Z值,发现安徽省城市旅游开发在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各市的局部空间自相关G统计表明,安徽省人均旅游收入局部集聚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正的空间联系,属于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类型。  相似文献   

4.
计算了我国各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发现其东低西高的空间布局特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空间自相关关系显著,空间集聚性明显。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键是:各地区发挥各自农业生产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并且优化农产品出口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5.
由于多年来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现在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有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多个方面,本文主要根据经济与社会关系来分析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通过快速聚类方法对河北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类别及等级进行处理,在理论上对区域社会经济方面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平均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70、0.65和0.73,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表征空间差异性的塞尔指数显示,三大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日益扩大趋势,其中地区内部差异成为影响总体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各市内部不平衡是构成广东省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为了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减少其空间差异,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电子商务物流空间经济过程中距离的概念及其描述基础上,研究了电子商务物流空间经济过程距离控制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结果表明,电子商务物流空间经济过程系统中的每一个状态变量的运动不完全能够通过管理措施的输入来影响和控制;电子商务物流空间经济过程系统中距离的变化不能完全反映空间经济过程系统内所有状态变量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采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研究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全局、局部空间关联模式的演变特征以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趋势,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从局部看,重庆市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表现在主城和两翼地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多中心、多增长极的空间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具有显著协同特征,“政产学研”协同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思路。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协同投入—合作建设—联合效益”理论模型,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1年广东省21城市进行综合测度。采用系统聚类法划分四种类型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领头区域、高水平区域、中等水平区域和较低水平区域,考察区域内部联系度、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区域创新协同网络初步形成,经济水平和成果转化是关键因素;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逐年提升、内部差距缩小,但整体联系度较低、边缘子区域较多,目前已形成“两领先—多中间—多落后”格局。在此基础上,必须优先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发挥领头区域效应,为推动我国整体科技创新实力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对不同区域的物流能力进行聚类分析,能使各区域客观地认识自身的物流能力现状以及相互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其物流能力。将区域物流能力系统看作是灰色系统,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西部12省区的物流能力进行了客观综合评价,得到了灰色聚类评价结果,并依据这些省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印证了聚类结果的合理性。研究表明,灰色聚类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在区域物流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区位熵法对新疆北疆8个地州市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北疆各地州市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疆各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度存在差异性,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物流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新疆北疆物流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起显著正向作用的有乌鲁木齐市和阿勒泰地区,对地区经济增长起显著负向作用的有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对地区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的有克拉玛依市和石河子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区域物流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物流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竞争力差异评价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物流的发展是由三层性质不同的作用力逐级推动共同促动的结果。这三层作用力分别是社会经济作用力、相关产业作用力和产业自身作用力。积极推进区域合理分工和贸易,努力协调区域关系一致,这样区际将产生大量的物流量,从而对区域物流体系的建立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间物流产业专业化分工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物流业1999-2004年的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物流业在中国的区域分布及其变化。其次,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区域物流行业专门化和区域间物流业同构程度的较为合理的指标和方法组合,并利用这些指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区域物流专门化分工及各区域内省市物流行业同构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各区域间的差别大致上可以用自然禀赋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给出合理的解释。得出大区域物流行业专门化程度是由各子区域本身的主导行业专门化程度和各子区域间经济同构程度共同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物流业1999-2004年的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物流业在中国的区域分布及其变化。其次,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区域物流行业专门化和区域间物流业同构程度的较为合理的指标和方法组合,并利用这些指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区域物流专门化分工及各区域内省市物流行业同构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各区域间的差别大致上可以用自然禀赋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给出合理的解释。得出大区域物流行业专门化程度是由各子区域本身的主导行业专门化程度和各子区域间经济同构程度共同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邻近,是一个重要的开放地区,进出口贸易量很大。发挥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缘优势,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各国的物流通道,使东北地区成为承接国际物流转移的重要枢纽,加强与日、韩等国在物流领域的合作,在振兴东北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是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关键所在,也是东北地区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熵标准指数分别从相对量和绝对量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得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3个区域内,其中东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尤为突出。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将我国31个省市重新分类,结合分析结果,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平衡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加快社会保障统一体系构建等方面采取措施,以缩小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升宏观经济韧性是抵御外部冲击,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采用面板熵值法测算2008—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韧性水平,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DSAR及HSAR模型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动态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总体内部相对差异日益扩大,形成“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异,而近年贡献率出现下降趋势;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具有显著的累加效应,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大于持续累加效应,两者交互形成正向的动态空间溢出效应,但三种效应在不同区域均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