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思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政治学说是政治化了的伦理学,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偷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正相反,他通过批判其师柏拉图而回归到苏格拉底的立场,换言之,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更接近于苏格拉底道德优先的原则。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政治思维更明显地趋向于形而上层面与形而下层面的对立,趋向于精神世界与行为世界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直接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起点,但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又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摆脱了柏拉图过于沉溺的理想主义色彩;针对当时希腊城邦的日趋没落,柏拉图认为社会应该是整齐划一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应是多元化的;柏拉图提倡公有制,亚里士多德主张私有制;柏拉图提倡人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柏拉图注重演绎,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归纳。  相似文献   

3.
施特劳斯现代性"三次浪潮"的比喻借自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预见了三次浪潮的内容和顺序,他的三种正义观和现代性三次浪潮一一对应,柏拉图揭示了政治事物的本性。施特劳斯通过柏拉图的分析看到政治事物的本性之后,考虑如何改善现实政治共同体。他为此设想了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政治科学,并将其设立为施特劳斯学派的使命。施特劳斯学派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已与当代政治科学的主流汇通合流。亚里士多德式的政治科学有其局限性,需要进行数学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道德上是否存在明知故犯的人呢?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行为,作恶出于自己无法控制的无知,无人自愿作恶,所以明知故犯的情况不存在;柏拉图在继承苏格拉底思想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发展完善了他的思想,如他把意志和情感等非理性部分引入道德,对有知识的状态进行区分等。这些思想为亚里士多德解决明知故犯问题做了铺垫;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明知故犯的人,恶是出于意愿的。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诗学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柏拉图的诗学思想博大精深。现在熟知的许多文学理论都可以柏拉图那里找到渊源。他的艺术模仿说不仅影响了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等人,而且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同时他的灵感说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的政治思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他所建构的是先验的理想国,而非经验的政治国家,所以他的政治学说可以被界定为理想化了的政治哲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实践型的,他关注的是经验的政治国家,因而他的政治学说可以被框范为经验的政治(科)学。  相似文献   

7.
从关于美的理论,艺术模仿论,以及艺术与伦理的关系三个角度,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并着力于强调艺术与人的关系,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中对人这个艺术创造主体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对亚里士多德的立法思想进行独立研究意义重大,他的立法思想从实践来讲,是针对当时破败的奴隶制城邦开出的救世良方;从思想根源看,是在批判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善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有其特殊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当时,雅典城邦政治民主,思想自由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经济条件优裕、受过良好的初期教育,是成材的物质和智力基础.此外,柏拉图始终非权力集团中人,又在外游历多年,在好老师苏格拉底的指导下,在好学生亚里士多德的促进下,并具有否定自己的勇气、良知、责任心等难能可贵的品格,使他逐步成了一颗思想巨星.  相似文献   

10.
"一般"与"个别"是一对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特别是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一般"与"个别"的较为合理的思想。但在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矛盾之处:在本体论上,他注重对"个别"的认识,认为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从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他更为注重"一般"、"共相",从而回到了柏拉图式的客观唯心主义,由此为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在柏拉图的哲学家当王的理想政治理论当中,包含着某种重要的修辞学思想。据此,修辞学被看作是一种意见塑造技艺,联结着理想政治中的哲学与政治。哲学家奉此技艺,以其知识为指导,对民众政治生活进行正确的意见塑造。此修辞技艺的可行性和善性,或者说民众意见的正确可塑性及其正确塑造的德性价值,为柏拉图理想政治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追求善的生活过程中,为了避免直接民主引发的"多数暴政"和僭主政治对直接民主的恶意利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炼出了善与正义之关系的理论。柏拉图侧重于通过正义的哲学王或法律使善的理念现身,亚里士多德侧重于通过具体的公正谱系使正义现身。善与正义的关系本无优先性之分,但由于罗尔斯重述"正义优先于善"的论断,在反驳罗尔斯论断的过程中,社群主义重述"善优先于正义"的论断,使得善与正义的优先性之争成为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分别是他们“政治-哲学”观的终极理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差异,本身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他们两人试图在终极理想上实现政治与哲学之间张力的消解.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要求哲学家成为王,王必须是哲学家;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中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消解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历史的统一.尽管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但是共产主义在他那里并不构成一个终极的价值因素,而经过多重改造生成出来的共产主义却是马克思的终极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就是指柏拉图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和思想。鉴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在柏拉图"政治-哲学"观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这个视角探查柏拉图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缘起;柏拉图"政治-哲学"观的正义与智慧视角;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消解,即正义与智慧、政治与哲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代表作。在书中,柏拉图运用与不同人物对话的方式,从探讨“正义”的概念出发,全面阐述关于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广泛问题的见解。柏拉图提出了由“哲学王”统治、社会不同阶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家模型,并系统论述了“哲学王”培养的教育方案。《理想国》是西方世界第一部完整的教育著作,其中所提出的强调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注重精英教育、以心灵提升作为教育的目的以及以“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作为重要教育内容等主张,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论述了他的政治法律的正义观,他用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对城邦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理性设计,把社会依人民的才智和能力划分为三个阶层,各人在其所在的职位应尽其职责,统治阶层应具备为城邦社会谋福利的知识,统治者应该是哲学王。对于柏拉图的这种正义观,我们从人类需要价值的超越性这一点看其对于开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作用,其地位才会明白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是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政治思想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极具特色的政治正义思想,由此奠定了人类政治思想的价值目标。同时,他的"理想国"思想又使其政治思想具有了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家们。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是西方古希腊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之一,他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研究政治哲学的先河,他的"德治"或"哲学王"治国的思想给后人留下许多美好的遐想;早期他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使他心中存有一腔报国之志,决意创建"理想"之国;现实的严酷却粉碎了他的理想之梦,他意识到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目的,必须辅之以"法治"的帮助;而以"德"治国又是他一生之中永远不愿撒手的理想情结,故辅以"法治"时又把认识善的理念之"德"置于法律之上,这就充分表现了哲学家的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无奈心境.作为后人,我们应该从柏拉图身上吸取和学习他那对治国理想的不懈的实践追求精神.  相似文献   

19.
<西方美学史>认为柏拉图认同迷狂,为西方无理性思潮开了先河,但其发生机制、认知平台和文体线索诸方面均有可追问与反驳之处.归结到理念学说这一原初运思根基看,柏拉图在三级图式的整体意义上讴歌迷狂,可在前一梯度、或曰现世层面上则悬搁了它.对此的误读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亟待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