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秘密     
贾利娉 《老友》2012,(10):42-42
接完父亲打来的电话,我坐在沙发上愣了半天。父亲说,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希望我回老家看看。他的脾气我很清楚,向来报喜不报忧,母亲的状况肯定不像他轻描淡写的那样。想起母亲,我的思绪回到一年多以前。那是我怀孕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那天,领导请我开车陪他去扫墓。他的母亲葬在城西的一个公墓里,墓园门口到处是卖鲜花、水果以及纸钱的。我问他是否需要备点这些,他笑着说:不用,我不迷信。我以为他什么都不会买,但是他最后却去一个小店买了一包食盐。来到他母亲的墓前,他只做了两件事情:先是默默地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身,撕开盐包,一把一把地将盐撒在母亲的坟头。  相似文献   

3.
正一母亲因病去世的那年秋天阴雨连绵,少年丧母的痛楚尚在心头,而父亲却又突然离家出走,临走时只留下一封信,他在信里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我不是他亲生的,而是母亲和别人所生。他说,这个家有母亲在,他竭力维持着一个男人的尊严,可是现在母亲没了,他也没有维持这个家的必要了,他走了,让我和姐姐好自为之。14岁的我站在雨里,任凭雨水浇个透湿。姐跑出来拖我回去,我大喊:别管我,我是个见不得人的私生子,让我去死吧!声嘶力竭中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  相似文献   

4.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他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吃惊,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年》2012,(7):65-65
编辑同志: 我母亲今年62岁,有轻微的精神病。由于我在外地上班,所以便跟哥哥就母亲的赡养问题达成协议,双方约定:母亲随他一起生活,由他作为母亲的监护人,而我则。每月向母亲支付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去年10月,我从外地回来才知道,哥哥不但没有细心照顾母亲,反而将母亲所有的十万元存款转到自己名下,而且就连我每月给母亲的生活费他也没有全部用于母亲的生活开支。母亲现在过得很不好,我想把母亲接到我那里住,但哥哥不同意,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7.
马霁鸿 《社区》2002,(10):27-27
捐赠也得出以善念,讲究方法,尊重受赠人的尊严,否则,极有可能刺伤受赠人的心灵,使之丧失志气,滋生惰性,甚至破罐子破摔,捐赠这一善举也就成了美好的恶行。这番话是一位在山区工作的朋友对我讲的。在这之前,他给我讲了一件事情。山区的一位老汉,“运气”特别好,虽然家境清寒,却被列入了乡里的重点扶贫对象,屡屡获得来自外界的钱物捐赠。按说,单凭那些捐赠,这位老汉也应该旧貌换新颜,差不多能将小康日子喊答应了。可是,他现在仍处于赤贫状态——石头扔进屋也没个拦绊。为什么呢?他已不甘愿流汗劳作,而且养成了挥霍习惯。原来,“上面”每次带着…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7,(3)
我一度认为父亲与母亲的生活也将揭开崭新的一页。可等到我从中央团校毕业以后,父亲又把他的离婚的问题提到我的眼前。是的,不是提到母亲面前,而是提到我面前。从一解放起,差不多,总是父亲来找我,来诉苦,来出题目,来讲他的苦衷,讲他这一生有多少潜力被压制着,因为他的家  相似文献   

10.
张羽军 《新少年》2011,(Z1):32-33
周杰伦,中国台湾地区著名创作歌手,红遍全亚洲。14岁时,父母离异,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周杰伦对母亲有着似海深情,他说:"只要妈妈高兴,我愿意为她付出一切!"2003年,他推出以母亲名字命名的专辑《叶惠美》;2006年,他在专辑中为母亲奉献了一首《听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郭沫若母亲的姓名在郭沫若一生中,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曾说:“和父亲的风貌正成反照的是我们的母亲,母亲给我的印象是开明的,乐观的。”“我之所以倾向诗歌和文艺,首先给予了我以决定的影响的是我的母亲。”(《少年时代》)遗憾的是:在郭沫若的自传中,我们仅知道这位开朗、乐观、喜好文艺的女性是清末贵州省黄平州官杜琢章之遗孤,而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在郭老逝世  相似文献   

12.
张羽军 《新少年》2011,(1):32-33
周杰伦,中国台湾地区著名创作歌手,红遍全亚洲。14岁时,父母离异,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周杰伦对母亲有着似海深情,他说:“只要妈妈高兴,我愿意为她付出一切!”2003年,他推出以母亲名字命名的专辑《叶惠美》;2006年,他在专辑中为母亲奉献了一首《听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13.
母亲再婚时,我十岁,面对"从天而降"的那个男人,"爸爸"那两个字怎么也叫不出口。其实,他对我挺好的,每次上菜场都会买回一大袋苹果,那是我最爱吃的,为这个,他把烟戒了。那年我和伙伴们扒车,不小心摔下来,折了腿,他在医院里照顾了一月有余,没有一句怨言。我和母亲赌气,离家出走,他深夜出去寻找,一脚踏进下水道,瘸了腿。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6,(8)
父亲很优秀,但是坏脾气在附近也是出了名的。在外面,他说话从来都像命令一般,还翻着白眼,似乎温柔与和善,从来没有收入过他人生的词典;在家里,他也常为一点小事便对我和母亲大声训斥。但我从小就不怕他,每次都是学着他的语气,将他冷嘲热讽一顿。他争不过我,就转移目标,将气全发到母亲身上。母亲却总是轻言细语地慢慢与他对话,脸上自始至终保持着微笑,仿佛父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母亲为我哥哥带孩子做家务10多年了,本应换取儿子的一片孝心。可是当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时,我哥哥竟不愿尽做儿子的义务,经常不给母亲吃饱穿暖,更不愿给老人治病。每当母亲与他评理时,都遭到他的谩骂。尤其是母亲患重病期间,也不送去医治,却捎信要我这个身居几百里外的女儿来照顾。等我远道赶来时,老母亲已奄奄一息。经送医院抢救,母亲虽已脱离危险,但因长期挨饿受冻身体已变得十分虚弱,丧失了行动和语言表达能力,现在母亲已被我接到家里悉心照顾。对哥哥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我十分气愤。请问,我能代母亲到法院控告哥哥吗? …  相似文献   

16.
吉安 《可乐》2007,(12)
那年,他是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希望能在繁华的北京混上几年,攒一笔钱,衣着光鲜地回老家,盖一所像模像样的房子。他收拾简单的行李,带上我和我母亲,坐火车来到北京。我们很快在一个胡同里安顿下来。我和母亲都不知道他具体干些什么。他有时会拿一把小葱回来,有时会带回一颗让我不知如何下口的棉花糖,有时还会给  相似文献   

17.
香椿寄乡愁     
王国梁 《社区》2022,(7):61-61
记得有一次,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朋友回国与大家团聚,餐桌上一道香椿炒鸡蛋,让他忽然红了眼圈。他哽咽着说:“我在国外这些年从来没吃过香椿,这道菜让我想起母亲的味……”彼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据说,外国人是不吃香椿的,而我们中国人对香椿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8.
丁宁 《新天地》2012,(5):50
丁老师:您好!我母亲最近身体不太好,我心里有些着急。说起来我母亲可不容易了。父亲在我和弟弟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妈妈把我们抚养大。现在我弟弟已经博士毕业,在国外一家大公司做技术工作,买了房,也娶妻生子。他总想接我母亲到他那里去  相似文献   

19.
正胡同里一起长大的孩子都叫发小,我与树根真是系屁帘时一块和泥,一块抓土攘烟长大的。他母亲我叫刘婶,和我母亲一起挑活。树根是刘婶的跟屁虫儿,刘婶不能把他一个人扔家里,正好,我俩有伴儿了。  相似文献   

20.
母亲灯     
第一次进城,母亲去送他.通往城里的过路车每天只有一班,他和母亲在路边等了很久.母亲一直替他扛着那个大大的背包,她把背包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再从左肩换到右肩.他对母亲说,把背包放下来歇一歇吧.母亲摇摇头说,我背着就行了.刚下过雨,路还没有干透,他知道母亲怕弄脏了他的背包.背包虽然廉价,却是新买来的.母亲想让他干干净净地进城,母亲不想让她的儿子被城里人嘲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