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一九八五年,无疑将会在新时期文学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留下一道引人注目的年轮。文学界在这一年里开始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尽管这场革命对于当代生活并未构成多么强烈的冲击,甚至整个文学圈子之外的人们并未感到这场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然而,举凡关心当代文学的人都为面前的一切牵动了。欣喜、振奋也好,迷茫、忧虑也好,说文学更象文学了也好,说文学不象文学了也好,有一点却是大家都承认的:文学在变,仿佛进入了一个蝉蜕期,文学正在改变着自己原先的形象。正是这种变革,给新时期文学注入了沛然的生命活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到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即将走完它十年的光辉历程。作为历史新时期的十年,文学事业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发展。尽管它也走过一些弯弯曲曲的道路。有人把这十年文学发展的情况同“五  相似文献   

3.
七年     
正其实也没你所想像的那样恐怖。这一天,不知不觉就到来了。你们像大多数的夫妻,很顺利就走过来啦。七年也好,十七年也好,一辈子也好,也许,它会一直这样顺利地走下去的。纵然你心中暗藏着火焰和花朵,心有所想,情有所寄,过一  相似文献   

4.
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今天,新时期文学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这一段不算太长的历史时期里,文坛“现象”迭出,流派纷呈。佛教与文学的融合似乎也可以算作现象之一。当然,如果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来看,这一现象或可归入“寻根文学”之列;但是如果从独立的宗教角度着眼,将佛教与文学的融合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其实也算不得标新立异,何况它在内涵与外延上与寻根文学又都有着诸多的区别。佛教与文学的融合固然不似众多的流派和现象那样来得轰轰烈烈,却也不象它们的转瞬即逝,而是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后又自甘寂寞地发展着,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时期第一个十年诗歌创作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纷攘、喧嚣和令人目眩的变化的历史,并已形成由现实主义诗潮、新诗潮和现代主义诗潮三者构成的多元格局。其中,由于现实的和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学的诸多原因,现实主义不能不是新时期诗歌的主潮。否认这一点,就不能正确把握新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脉搏。但是,新时期现实主义诗歌又不是象有些人所竭力维护的那样一种纯粹的传统现实主义诗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法制文学成为文坛上一株盛开的奇葩。它不仅在法制宣传教育上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它的文学成就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这一文学样式理论上的探讨也在逐步深入。本文对法制文学的繁荣情况、兴起原因、特点及创作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初步剖析。 (一)处于空前繁荣状态的我国法制文学。 文学是生活的产儿。随着“四人帮”被粉碎,重建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新时期十年间,我国进入了以法治国的正常轨道,从而也将法制问题“引入”了文学领域。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惊喜地看到:在千姿百态的文艺百花园中,绽开了一簇簇法制文学的新花。尽管人们对它还有不同的评说,但谁也无法掩盖她那夺目的光彩,谁也无法扼杀她那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文学已走过了整整十年,这是由复苏走向兴盛的十年,是发展变革的十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的出现,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心态小说、心理小说、感觉小说的出现,一层比一层深入地冲击着传统的文学观念,又一次比一次坚定地打下了新的文学观念的基础。无论作品的主题、创作方法和结构,还是审美趣味,都显示出与传统文学迥异的艺术风貌。本文试图联系新时期小说创作,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变革作一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围绕对新时期文学的评价、流变、发展和建设等问题,上海及全国各地都召开了十年文学的讨论会,报刊发表丁一系列的文章。刘晓波的谈话录《危机!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发表后,在文学界引起震动,产生了不同反响。现将其中部分不同的观点概述如下。认为刘晓波的谈话录是故作惊人语,是一篇不真诚的文学牢骚。尽管刘的谈话录不缺少局部真实,但恰恰通体充满虚假的愤世嫉俗,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刘把新时期文学一古脑儿全纳入“寻根”思潮,又把“寻根”思潮合理的一面勾掉,纯粹把它说成是复古倒退、毒害国民性的潮流,予以全盘否定,这就与客观事实大相径庭,使立论失去科学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经历了两个繁荣期,其中之一是五四前后的新文学运动,那么,另一引入注目的亮点,便是新时期文学。这不仅因为新时期文学是从“文革”这一文化沙漠中蹒跚走出,更重要的是它突出的理论和创作上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此前几十年的水平。文学创作流派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荒诞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一股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它的兴起和发展受到了西方荒诞文学的影响,直接沿用“荒诞”这一术语来标示这股小说创作潮流,也表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于:新时期荒诞小说从西方荒诞文学中受到了哪些影响?影响达到了什么程度?又走出了怎样一条发展道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涉及到对新时期荒诞小说审美特征的认识和审美价值的判断。为此,先要对作为影响来源的西方荒诞义学作一些有关的整控。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社会危机及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产物。如果要举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拉锯战在历史新时期演现得如此激烈,以致困扰了新文学几十年的文艺民族化问题在这个文学谋求创造性发展的时代仍然争论不休,熄灭不了惹事招非的硝烟。文学的民族化问题作为一个评论界的话题并非毫无意义,但是,乖背了文学本位的立场,脱离了文学创作的实际,不是确认并拓展文学的审美功能,而是一味抱住那  相似文献   

12.
鲤鱼 《北京纪事》2010,(6):54-55
十年,太长了,长到我已经没有初时的血脉贲张,抛弃了那些曾为之奋不顾身的理想。如果十年前就在那个远比现在更纯粹的现场,那么我的人生会不会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现在的迷笛对我,更像是一场幻象。我的意思是,这已经是2010年了,可是你坐在迷笛的草地上,尽管草已经基本没了,看着这舞台、周围的人群、舞台周围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五四文学革命揭橥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历史的开端之后,似乎还没有哪一个时期的文学,能象新时期的文学这样,使批评界感到如此的力不从心。当新时期文学色彩斑斓地走完第一个十年的路程,又更加色彩斑斓地跨进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整体  相似文献   

14.
律师给犯罪嫌疑人做辩护或代理人,整个社会都能理解,这是一项正当的工作;如果一家公关公司给引起公愤的企业做公关代理,社会评价可能会显著不同。你如果是公关从业人员,甚至这种代理风险的顾虑会让你想到放弃。尽管公关业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是,如果有人对当下的公关行业进行一个社会评价调研或舆情诊断,结果可能会让很多业内人士不愿看到——我们正处于一场缺乏社会认同的道德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在走过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光辉历程后,忽然失去了它的轰动效应。曾经为一篇作品振奋不已的中国大众,近一、二年却对文学显得异常冷漠。新时期文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场危机。在新的抉择面前,反省一下过去十年文学走过的道路,特别是冷静地正视十年中产生的一些作品的失误,是很有必要的。给新时期文学带来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近十  相似文献   

16.
五十多年前,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曾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新诗归纳为“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三大流派。新时期第一个十年诗歌的发展,如果从诗歌潮流方面着眼,亦可“强立名目”分为传统诗潮、新诗潮和现代主义诗潮三大诗潮。三者的交相起伏构成新时期第一个十年蔚为壮观的诗坛风貌和基本格局,所体现出的总体趋向则是新诗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鄂西的文学现状仍处于低谷。 新时期十年来,尽管我们出了一些作家和作品,但基本上没有在全国甚至全省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试问:我们的尖子人才和拳头产品呢?具有鄂西民族特色的代表作呢?问山,苍山无语;问水,清江默然。这怎能叫人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8.
今年九月在北京召开的“新时期十年文学讨论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晓波作了《危机,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的发言。他的观点,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反应颇为热烈。刘晓波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新时期文学作了探讨。他认为新时期文学以“寻根”为代表,表现出一种“向后看”的意识,是一种观念上的倒退趋势。他还认为,大多数作家作品受理性的束缚过深,呈现出艺术想象力的贫弱,缺乏发自生命本体冲动的艺术创造力,尽管模仿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技巧,但由于不是出自切身体验,显得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并不想用“忧患意识”来完全覆盖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从刘宾雁《人妖之间》起,报告文学作家忧患意识的觉醒和报告文学作品忧患精神的复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深化的标志之一。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一道,将中国文学中断断续续的忧患意识延伸且深化下来。如人们所指出的那样,忧患意识也是一种传统。从屈原到鲁迅,贯穿着忧患意识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开放政策使我们文学的视野比较开阔了。创作自由的提出使新时期的作家的创作思想更加活跃。心理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及西方现代派的各种文艺思潮的引进并在创作实践中予以借鉴式的应用,无疑对我国的文学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正如有的评论家指出,我们的文学正从反映外部世界转入表现“内宇宙”,从反映“社会的事实”转入表现“心灵的事实”。这就意味着我国新时期文学已走到心理学的核心地带。十年文学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