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保成 《求是学刊》2007,34(5):124-129
通过"二十五史"中"七史"《选举志》了解科举制的基本演变趋势,弄清科举制研究中的某些问题,是科举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根据"七史"《选举志》的内容和相关记载,指出各志篇卷虽不尽同,但都因循《旧五代史.选举志》之例分为"贡举"、"铨选"两大基本部分;重点考察了科举科目由繁而简、学校越益重要的演变趋势;深入讨论了一些有过争议的问题,如科举与察举、科举制定义、进士科创建时间、进士科利弊与废置等。  相似文献   

2.
唐代“制举”、“殿试”辨葛翠玲唐代科举有常举、制举之分。常举,一般是指岁举性科目。关于制举,赵文润先生主编的《隋唐文化史》将其解释为:“就是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通常在京城宫殿上举行,所以又叫殿试。”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据《新唐书·选举志》载...  相似文献   

3.
学校戏剧教育是学校范围内以教学育人为宗旨的戏剧教育实践活动,它将戏剧因素有效融入教育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在学科化、日常化、规范化三个维度上积极实践.学科化是指把戏剧作为正式科目来教学,通过常规的课程设置进行戏剧教育;日常化是指把学校戏剧教育向日常生活延伸,通过校园戏剧活动等使之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规范化是指对戏剧教育进行整体性规划,如明确教育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规范,整合其他课程资源为戏剧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桔颂”中屈原师道观发微王琴王逸《离骚叙》云: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阎大夫。三间之职,掌工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历国士。三阎大夫之职。类似于北方各国的“公族大夫”,均为负责国中贵族子弟教育的职官。关于为师一道,屈原没...  相似文献   

5.
墨子在《号令》篇中提出了“五十步一击”、“劝吏民坚守胜围”、“为守备程而署之曰某程”、“募民欲财物粟米以贸易凡器者”、“诸盗守器械,皆断”、“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举”、“其在莼害,吏与杂訾”和“略视之”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会计的贡献在于八个方面:建立储备仓库、建立激励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建立交换制度、建立惩治制度、建立安抚制度、建立簿籍制度、建立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清季科举停废尤其是官制改革之后,面对朝野上下对学堂奖励实官的质疑,文官考试、任用制度提上议程,清朝有意取消学堂奖励实官。在此过程中,旧的保举途径与新的学堂奖励实官关系纠葛,学部与其他各部、各省之间权力关系错综复杂。保举、学堂奖励实官的新旧仕途关系变动的实质,是清朝从新旧杂糅、多途并进、取士与选官混同,转化为建立以学堂与文官考试衔接、培才与选官分离的新的铨选制度的过程。由于保举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取消学堂奖励实官过程一波三折,并直接制约清季铨选转型的进程,体现了清季新旧铨选制度转型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7.
张秋玲 《生存》2020,(13):0192-0192
如今对学生的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们主张在学习科目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所以培养科目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步。但是在如今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诗歌部分展开探讨:提出如今高中诗歌教学现状、并指出核心素养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提出的一系列具体解决措施。希望这些问题及建议的提出能提高高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孔子所授生徒之科目,直接关系到孔子教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界比较一致的见解是以经设教说。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写道:孔子“收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整理出《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种教本来,讲授给弟子们。”金景芳先生阐述得更为明确:“用今天的学校作比喻,六艺是六种科目,六经是孔子为六种科目所编定的教科书。”、(《中国奴隶社会史》第290页)至于孔子是否开设了其他科目,则只字未提。他如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占代史》、郭沫若主编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古人历来将恕视为美德。如汉代的董仲舒曾说:“圣人之德,莫美于恕。”《春秋繁露·俞序》先哲们认为恕是孔子仁学一以贯之的思想。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7’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论语·里仁》恕德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员公》。恕,作为为人之则,是处理个人与他人道德关系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也是现代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0.
刘芳  施文捷 《社会》2012,32(2):223-242
在建设基层民主的过程中,政治效能感是反映政治体系民主和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特定的政治参与行为对个人政治效能感有正向或负向影响,但目前探讨中国城市基层政治参及其政治效能感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综合现有理论文献,将政治效能感分为内部效能感和外部效能感进行分析,并根据政治参与影响效能感的两种不同机制,将政治参与分为教育型和诱导型两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以上海社区的抽样数据为样本,分别建立“教育型参与-内部效能感”和“诱导型参与-外部效能感”两个回归模型。前者分析“抗争”和“竞选业主委员会成员”两项教育型政治参与行为对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后者分析“参与居委会选举投票”和“参与业委会选举投票”两项诱导型政治参与行为对外部效能感的影响,两个模型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但作为教育型政治参与的“抗争”,因其在大部分情况下会以失败告终,故可能对政治效能感起不到一般教育型参与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本文也发现“参与居委会选举投票”和“参与业委会选举投票”的差异:虽然根据已有研究两种“投票”均应归入诱导型政治参与,但是参考中国城市社区的现实情况,业委会选举机制的不成熟以及行政手段的介入,都有损于业委会选举的“政治诱导性”,故可能对外部效能感产生负面作用。本文根据上述问题和本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管仲变法探微马成林管仲变法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管仲反对诸侯兼并。据《管子·小匡》:“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南伐,何主?管子对曰:'以鲁为主。反其侵地常、潜,使海于有樊,渠弥于河,纲山于有牢。'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  相似文献   

12.
李绍良 《探求》2000,(Z1):68-69
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美好的前景。技工学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1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回顾这一历程,人们深深体会到,决定学校发展水平的关键是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干部队伍素质,就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教材的游戏内容,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相似文献   

14.
《新唐书姚崇传》云:“然(崇)资权谲。如为同州,张说以素憾,讽赵彦昭劾崇。及当国,说忄瞿,潜诣岐王申款。崇它日朝,众趋出,……曰:‘岐王陛下爱弟,张说辅臣,而密乘车出入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于是出说相州。”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到这样两个问题:(一)...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对传统教育价值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独创的文官考试制度,改变着中国传统的以品德修养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念,形成了读书只为做官,教师教考试科目,学生重文轻理,只须死记硬背文章的教育价值观念。在今天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改革对新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记者(■):辛教授,当前人们普遍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您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最佳选择是什么?辛秋水(●):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比较敏感、容易发生震荡的一部分。我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最好选择在农村地区,从村民自治开始。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引起多大的社会震荡。■:那么,您对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作何评价呢?■:自治不自治,民主还是“主民”,关键要看什么样的选举制度。所谓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而表现人民意志之最佳方法与完美程序,莫过于自主、平等、公开的选举。众所周…  相似文献   

17.
胡坤 《求是学刊》2014,(1):167-172
宋代荐举制度中,由于朝廷需要通过举主对被举人的情况加以了解,造成举主与朝廷之间处于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地位,为了解决这种不对称,促使举主提供有效的被举人信息以供朝廷选任,当被举人擢用之后,发生不如所举的情况时,举主须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对被举人保其终身之不易,以及对连带责任承担的是"非身之过"的看法,为连带责任的免除提供了情理之上的依据。于是宋代一方面强调严连带之责,另一方面也在制度层面上规定了可以免除连带责任的条款。然而,免责条款却成了举主规避责任的挡箭牌,兼之连带责任的规定往往视人而定,这不但使宋代的保任之法处于尴尬境地,同时也导致了宋代荐举奸弊丛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公民立身处世的道德起点。在我国古代,“诚信”被视为基本的为人之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程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可见,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修炼人格的基点。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了“明礼诚信”的内容。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再次提出以诚信为突破口,强化公民道德建设。诚信教育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教育的重头戏。学校是社会生活的窗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假冒伪劣等必然反映到学校,影响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为此,结合政治教学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村民选举看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村首次村民选举概述 茶村①地处皖东南山区,为一行政村,由13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口1923人。农历虎年岁末,茶村村民在欢欢喜喜忙着过大年的同时。迎来了村委会换届选举。此次村委会选举与往年不同,采取村民直选的方式,这在茶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选举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村民代表的选举。99年元月30日,各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代表选举会,由村民组长召集村民,由乡政府下派的工作人员主持选举。采取“海选”的方式,不设候选人。原则是每10户产生1名村民代表。选举结果是13个村民小组共产生50名村民代表。 2.村委…  相似文献   

20.
试论西周王朝三大职官系统之构成宫长为我们曾经提出西周王朝应该设有掌管民事、神事和王事的三大职官系统①,其实,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