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叛逆、早恋、网瘾,青春期的"三座大山"压得孩子和家长喘不过气来。青春期是否真的这么可怕?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关于早恋:先说yes再想策略家长首先要明白,早恋是人类的普遍现象,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早恋这件事并没有让孩子出现学习方面的退步,反而让他变得更开心,学习更努力,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干涉他。  相似文献   

2.
浅谈师爱     
王素芳 《职业时空》2008,4(7):82-82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要像做母亲一样做老师,一桩桩小事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一个个抚摸,一个个眼神,都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3.
儿子3个月大时,我和妻子就去广州打工,把他留给老人照顾。经过16年艰苦打拼后,我们在广州开了饭馆,买了车子和房子,终于具备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条件了,但儿子却不来广州。我和妻子痛下决心,卖掉广州的房子回老家陪他,儿子却说:"和你们一起,在哪里都不幸福。"一直让他当留守孩子,我们深感抱歉,但说到底,也是为了他啊!都16岁了,怎么这么不理解父母呢?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让孩子理解父母呢?你们是否尝试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相似文献   

4.
<正>当孩子接人待物能秉持公平的原则,他就具备了一种优秀的品质,同时,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公平意识的人,父母首先应该具有这种意识……  相似文献   

5.
当地震过去,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给孤儿一个温暖的家,帮助他抚平心灵的创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收养孤儿是接过孩子的一生,你的热情和爱心能持续多久?你的付出不能得到孩子的回馈,是否还能一如既往?你的小心呵护会不会反而造成他的二度创伤?当发生这些问题时,我们要怎样表达自己的爱才能让孩子接受?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沉默,不屑与人交流,甚至有些孩子出现了"人群恐惧症","失语症"。想要打破孩子的沉默,首先要让孩子重获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你爱吃辣,他喜清淡;你习惯早起,他总是晚睡;你约束孩子,他放任孩子……这些遍布婚姻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差异,是否会让你无法忍受。但是,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却提醒你:我们因相似而在一起,却因为差异而成长。婚姻不仅需要共进退的温馨,也要有在差异中彼此欣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如果超常发挥,还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以下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通用,不同的是:家长毁一个,老师毁一群,效率更高。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每到这一天,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开心。他们会带孩子去游乐园,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挤得大汗淋漓,只为了让孩子玩上海盗船或是过山车;他们会给孩子买最高级最安全的玩具,甚至不惜海外代购;他们会带孩子去旅行,从国内玩到国外……可奇怪的是,他们却不肯每天抽出几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最简单的亲子游戏。还记得"躲猫猫"吗?还记得"丢手绢"吗?还记得"老鹰捉小鸡"吗?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时,总是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因为她们总是"很忙"。可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却依旧把孩子扔给幼儿园,扔给玩具。当孩子不爱和我们说话了,不去幼儿园了,不做我们让他做的事了,我们才开始着急,使出威逼利诱的十八种武器。其实,要想让孩子接受你,就得运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游戏就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也是能带给父母最多喜悦的神奇之路。尤其在跟孩子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游戏经常能够很好地改变气氛和化解对峙,让父母与孩子很快融洽起来,连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迎刃而解。用玩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将快乐渗透在生活里,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相似文献   

10.
一位12岁的优等生从家中阳台上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含苞欲放的生命。孩子自杀的理由很简单:考试开局不顺,第一门就没考好。他将完不成对老师和家长的承诺,而这个孩子,一贯要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不允许自己的成绩落后于班级前五名……孩子要强,自觉在竞争中对自己施压,父母一般会认为这类孩子很乖、很省心,很容易忽略他们的内心压力和心理偏执。鼓励孩子在竞争中胜出,也要得法——让孩子拥有健康平衡的心态,比他拿了多少考级证书,他的成绩赶超了多少同伴更重要。想力争上游是没错的,但与此同时,一定要克服压抑和嫉妒……我们每一个做父母…  相似文献   

11.
谢振宏 《现代交际》2015,(1):236-237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极目标是"人",过程也应该是"人"。孩子是成长的人,让教育回到原点,就是重回孩子的天性之处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责任所在,首先应为育人者,而后为教书者。培养孩子,智商、情商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体能、心能、群能不可偏废,寻找适合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当前,制约教师发展的往往并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恰恰正是我们思想深处固有的东西。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勇气剔除原有的陈旧的糟粕,着眼于一个个鲜活的独特的"人",着眼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幸福人生,才有可能真正回归教育的原点,思考我们的教育行为,才能真正以幼儿为本,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我和老公离婚之后,他对我们母女俩不管不问,也不给孩子一分钱的抚养费。我有时候真想告诉孩子:她爸已经死了,总比孩子认为父亲无情,在心里留下阴影强。不知道我这么想对不对?在离婚和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强调三个原则:一是夫妻之间的事情要和孩子的事情分开处理;二是要实事求是;三是尽量不说对方的坏话。不过知易行难,道理大家懂,可很多离婚的夫妻由于有巨大的情绪卷入,很难做到以平静的心态处理,不但夫妻反目伤及孩子,事后的不妥处理更是雪上加霜,让孩子在原有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送孩子出国留学,我们多年来省吃俭用,他爸爸还放弃政府公务员的工作开餐厅。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都让他上最好的学校,儿子5岁时我们就给他请了外教。但临近高考,当我们找孩子为了送  相似文献   

14.
正对孩子吼叫和数落,除了伤害孩子,真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吗?其实是不可能的。一期中考试,儿子没考好。班主任在微信群里@了我们几个退步学生的家长,让加强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儿子还没放学,我打定主意,等这小子回来,要狠狠批评他一番。我这段时间工作忙,在学习上盯得少了,他就放松了自己。人家是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豆豆和小福渐渐长大,他们开始越来越喜欢跟爸爸在一起。3个男人一起玩游戏、做实验、编故事、去旅行,还拥有不愿意让我知道的小秘密。我虽然隐隐失落,但心有窃喜:"这3个男人被我培养得真好!"要知道,孩子爸爸一开始也是甩手掌柜一个,带孩子的次数屈指可数。他跟儿子在一起的状态是彼此嫌弃。偶尔他心血来潮,会逗一下孩子:"这个不是这样玩的,应该这样玩!"可孩子并不领情:"哎呀,爸爸你好烦,让我们自己玩!"  相似文献   

16.
卢悦老师:我现在简直无法和丈夫相处下去了。我和他结合之前都有过婚姻,他还有一个孩子。结婚时他想把孩子放到奶奶家,我觉得孩子才5岁怪可怜的,就把孩子接过来住了。也许因为结婚时受到我父母的反对,他经常跟我说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他有本事让这个家成为大家羡慕的焦点。他一直在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15岁,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他的家境让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边上做修鞋匠。别的孩子全是这个城市中有钱的孩子,父母有权有势。他是一个例外,他的父亲没受过教育,花了很多钱让他上了这个重点中学。从来的那天起他就备受歧视:他穿的衣服是最不好的。别的孩子全穿有牌子的衣服,书包和铅笔盒都要几百块。有人笑话他的破书包,他曾经  相似文献   

18.
正7岁儿子很胆小,过个小水沟都要让我们抱。为了锻炼他,我们带他去攀岩。爬到一半时,儿子大哭着要下来,他爸坚决要求他爬上去,儿子大哭着爬上去了,他爸又要求手必须摸到最高处,孩子依然是大哭着完成的。看到儿子下来后手心冰冷,我突然想:这样去锻炼孩子,好吗?研究发现,在10岁之前,几乎有一半的儿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心理,43%的6~12岁儿童,则有7种以上的害怕  相似文献   

19.
选题会上,小编王九想做一个体验栏目:找一位妈妈来体验5天不对孩子发火。我赞成。做妈妈不容易,做一个不对孩子发火的妈妈就更不容易。父母和孩子随时随刻都在博弈,你要对付他花样翻新的小捣蛋,还要随时警惕他向你的权威发起挑战。想不发火,有时候真的很难。但发火,好像也没什么用。你发你的火,他在一边比你还镇定。常常对孩子发火,不仅亲子关系会更紧张,对孩子的教育目的也很难实现。想要让孩子听你的话,家长要首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来与孩子相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欣然受命,体验从明天早上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20.
美的导师     
正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我们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就是:多带他们接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