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北方人》2006,(1)
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14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8年。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反正,打过了  相似文献   

2.
出路     
宋殿儒 《中华魂》2014,(12):42-43
正记得自己参加高考的头一天下午,父亲特意带我到老家的一条小溪边去散步。父亲说,儿子,爹不会讲大道理,爹知道你这些天情绪一直非常紧张,担心考不好,将来没有出路。你这些天总吃不下饭,黑天白日地看书做题,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明天就要上考场了,爹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你宽心去,所以爹就想让你从现在起放下手中的书,忘记10年读书的那些事,像  相似文献   

3.
成功和失败     
我常常游走在我们家的田间,或者帮助父亲耕种,或者帮助父亲锄苗儿。有一天,我因为一件小事儿,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父亲知道了,没有说什么,而是将一把镐头交给我,说:你不愿意读书就去种地吧……第二天,父亲因病到外地治疗,就把家里的农活儿交给了我。经过春种秋收,我才发现收成远不如父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7,(3)
前几天,我给父亲订了他“处女航”的飞机票,这件事让我情感涌动,也让我意识到,关于我们父母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太过想当然。周四,我的父母回老家,我去机场为他们送行。我的父亲一直在印度政府部门工作,他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一次神奇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正前些天回去看望父亲,父亲非常高兴,他说我上了一天班累了,让我先休息一会儿,他这就为我做饭。我在父亲的卧室里歇着,感觉有些无聊,于是便看父亲床头的小说,我随手翻了翻,无意中翻出了父亲的鸡年计划书。父亲退休前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工作严谨、认真,做项目有计划、有步骤。退休后父亲依然保持着井井有条的生活作风,做许多事都  相似文献   

6.
人生与草稿     
小时候,父亲让我向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好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此以后,父亲就按照他说的去做了。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手     
开始感觉父亲手的温暖,是刚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在城里帮人带小孩,回家的日子不多。于是,父亲便担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双重责任。每天天刚蒙蒙亮,父亲便起床给我做早饭。等我吃饱以后,父亲就端来一个小板凳,让我坐在院坝里,专心致志地给我扎小辫。父亲的手太大、太糙,他扎的小辫太难看。因为这个,我没少被同学们笑话过。终于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对父亲说:“爸,长头发太费事儿,你还是给我剪短吧!”父亲从我的眼神里读出了异样,顿了半晌,对我说:“爹知道自己的手笨,可是小妮子还是留长头发好看,爹会给你扎好小辫的。”自那以后,父亲一有空…  相似文献   

8.
人心似锁     
我父亲是个医生。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告诉过我,人的心脏就像一个握紧的拳头。我便深埋下了这样一个印象:人心如拳。直到我遇这那件事才懂得,其实,人心更像一把锁。一天,在放学路上,我碰到了村里有名的醉鬼张三。他又烂醉如泥,横躺在地上。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大吵大闹。他父亲来了,气得火冒三丈,让他起来。张三像根本没听到一样。父亲便啪啪地扇起张三耳光来。张三嘴角流出血,还是不动地方。父亲从路旁找来一根手指粗的木棍,照着张三打下去。起初张三还挺着,到后来,他抓住木棍,一下子就给撅断了,并且瞪着眼向父亲吼道:“不用你管选”这是怎样…  相似文献   

9.
奉养老父     
1990年母亲妻子相继去世后,奉养父亲的责任落在我一人肩上。 父亲住在乡下老家,离县城五里,路程虽不算远,但很不好走,要爬两个坡,过一条沟。上班时我每天抽中午或下午下班后回去,虽然又紧张又累,但身体还吃得消;1997年退休后,回家的时间不受限制了,可身体也垮了,每回一次家常累得腰酸背痛喘不过气来。然而,辛苦归辛苦,一想到老父独自住在家里,右腿早年被日本侵略军打残,生活不能自理,又不忍心不回去。不管自己吃多大苦,受多大累,也要争取常回去给父亲一点安慰。 1995年夏季的一天,天气阴沉,我又有点感冒,于是这天下午偷了懒没有回去。晚上下起了雨,我一夜不安,总预感到父亲会出问题。第二天天刚亮我就骑车往老家赶。果然不出所料,昨天傍晚父亲拄着拐杖外出  相似文献   

10.
我来自山村,那一年我跟随叔叔来深圳读书。记得我刚来新班时,看见同学们都穿着城市的衣服,而我依然穿着农村衣服,这让我心里产生自卑感。我不敢和同学交谈,经常一个人保持沉默。有一次,老师要我填个人档案,档案中有一空格是父亲的职业。当时我心里极其苦恼,我是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说我是乡下佬,说父亲是个农民。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个农民,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最后,那一空格我没有填上去,就这样搁着。时间就这样过了一年,第二年暑假,我回到乡下的父亲那里,帮家里忙农活。我没有向父…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初中生,今年15岁。母亲因生我而去世。虽然父亲为了我没有再婚,但自我上学后,成绩总不能让他满意,他不是打就是骂。前一段时间因为考得不好被打后,我一气之下在外面租了房子居住。却不想在此期间父亲肝病复发,几天后就去世了。我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准备搬回家住,却得知父亲在去世时立有遗嘱说,我不学好,虽是亲生儿子,将来没有出息,房子给我的堂哥晓明。父亲临终前还让亲戚在上面签了字,防止我要房子。我只得再回自己租的房子住。请问,我能继承父亲的房产吗?晓宏晓宏同学:你父亲所立遗嘱部分无效,你应当继承你父亲生前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等我长大了     
硬要骑在父亲肩头,让他给我当木马时,他笑道:“现在我让你骑,长大了我可就经不住你骑了啊!”我一本正经地说:“等我长大了,我让你骑,我驮着你去公园玩儿!”结果,我真的长大了,却别说让他骑,就连好好陪他走一圈公园都没有过。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父亲     
艾晓明 《社区》2005,(24):54-54
离家的时间定在4点,两点却来了朋友,待把朋友送走,已经到了出发时间。惊觉还没有和父亲道别,回到家里提行李,父亲却先下了楼。于是我和儿子拿起背包行囊便走。小阿姨说,爷爷两点钟就起来了,一直坐在那里。15年了,父亲就这样一次次送走我们。父亲身边已经没有了和他牵手的母亲,父亲已经步履不稳、白天也合眼睡眠;醒来时上个厕所,又蜷缩不动了。我好怕父亲想到我心里想到的,而我心里想到的父亲一定想得到。我们离家越来越远,我从未流泪离家,但是这次……父亲曾经是教师、身体很强健。20多年前,我从农村回城上大学,父亲送我到长途汽车站。父亲…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杉     
《北方人》2006,(7)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我两三岁的时候很顽皮。父亲要下地干活,于是把我托给左邻右舍赋闲在家的老人们看管。他又不放心,在地里干着干着就跑回来,看看我没事,才又去干活。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3,(8)
我在城里谈了个对象,是位机关干部。这事让父亲很风光。时有村人寻他开心,父亲就一边说"八字还没一撇呢",一边就笑着躲开了,步伐轻快,落下多年的寒腿病也不见了。那天我回家,父亲间,姑娘有没有提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何竞 《百姓生活》2008,(11):19-19
"文革"后期,和妻子谈恋爱并未感到她有多少优点,但因为她喜欢吃父亲做的南瓜汤,最终她成了我的妻子。在和妻子认识之前,我谈过一位女友,当我把想约她来家里的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他又特意托人打电话给我,询问她喜欢吃什么,我说随便就  相似文献   

17.
左邻右舍     
赵吉贵 《社区》2005,(16):56-56
与丈夫离婚那年,是我有生以来最晦暗的一年。法院判决时,5岁的儿子判给了丈夫,理由很简单——我刚刚下岗,根本没有能力抚养他。一夜间,我什么也没有了。我不敢回娘家,因为我的事,已经几次惹怒了暴躁而倔强的父亲。父亲当初反对我和那人结婚,我偏偏结了;父亲后来反对我和那人离婚,我硬是离了;父亲反对我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我虽没争来,但得到前夫的允许,让孩子暂时归我抚养。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父亲用手指着我大骂:“你要是养这个小崽子,就别吃我家的饭!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活呢,还带个累赘!”我花150元租了临时的小铁皮房,开起干洗店。铁皮房四…  相似文献   

18.
家住省城,会年已经73岁的王大山老汉没有想到,自己原来准备与女儿在法庭上一决高下的烦心事竟然在律师的调解下很快解决了,老人高兴地逢人便说:“要不是律师法律宣传工作做得好,调解方法得当,我们几十年的父女情分就全完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王大山在某小区租住了市房产综台开发公司的一套住房,属公产房。1992年老人再婚后与女方同住,原来的房子留由小儿子一家居住。1999年11目的一天,大女儿壬秀华找到父亲说:“爸爸,我实在过不下去了,我要离婚,又没有房子住,能不能让我和小弟先一起住在你那套房子里。而且,只要将这套住房的住房证改成我的名字,房产公司的刘经理就能将这一大  相似文献   

19.
父爱不痴呆     
蕊红 《老友》2012,(1):41-41
母亲去世几年后,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我在离家100多里的市里上班,无暇照顾患病的父亲,于是便在市里联系了一家养老院,将父亲送了进去。父亲住进养老院两个月后的一天,院方打电话给我,说我父亲在闹情绪,不吃不喝,一个劲地骂护工,让我赶去处理。  相似文献   

20.
徐如涛 《社区》2011,(8):50
搬到新居后,感觉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愁容代替了喜悦。小区里进出皆是陌生的面孔,即便楼上楼下的邻居,见了面也极少打招呼。我曾尝试改变这种状态,但每当看到对方一副冷漠而又行色匆匆的样子,到嘴边的话就又咽了回去。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一天,母亲从乡下来,提了一篮子的香菜。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在乡下侍弄两亩薄田,本想让母亲过来同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