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腊有无后代?方腊后代究在何处?这是史学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余麟年同志《慈溪横塘的方氏宗族》一文(以下简称“余文”)说,有志方腊研究的学者,在新安江两岸和皖南山区都拽不到方腊后裔的所在,最近在《慈漠县志》中,发现了戴良写的《四景楼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关于方腊的后代,早在1975年我们调查方腊起义史迹时,查阅了浙皖地方志、谱牒,特别是在歙县金川乡山郭里村发现了《方氏族谱》,这个问题就已解决了。在《方氏族谱》序文中。对方腊的出身历史及所属方氏源流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对因方腊起义而受牵连的方氏子孙们避乱逃生的悽惨生活,作了沉痛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北宋末,方腊起义失败后,义军大多壮烈牺牲,历史上无其后裔的记载。八百多年来,有志研究方腊的学者曾在当年起义的发祥地新安江两岸和皖南山村等广大地区找寻义军的后裔,都缺乏确实的历史根据。有人还在民间传说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近阅《慈溪县志》,见戴良写的《四景楼记》一文,为寻找方腊后裔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资料。文中说:“去慈溪(即今慈城镇)北行可二舍,有隙地曰横塘,方氏之族居之。方氏避睦州之乱,蹈海而东,适海舟漂荡之兹所,遂留家焉,迄今若干世矣!”戴良(1317—1383)元末明初诗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浙江浦江县人,因拒绝为明朝做官,隐居慈溪多年。他写这篇文章时,距方氏避地横塘虽已过二百五十年,但  相似文献   

3.
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是青溪(今浙江淳安县)帮源洞人,这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最早提到方腊籍贯的,是方腊起义期间的两条重要史料:一是北宋官员李纲探亲回家,适逢方腊起义,遇阻于路,对方腊起义的情况“亲见探报及得于传闻实为详悉。”他在上王太宰(王黼)书中,明确说“睦州方寇”,而且说方腊“据帮源村”(李纲:《梁溪先生文集》卷一○八)。二是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徽州知府卢宗原重修歙州城池(其时已改名为徽州)时,烧制的城  相似文献   

4.
<正>王善军教授长期致力于宋代社会史研究,其个人专著《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和个人文集《阳都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在学术界颇有赞誉。近日欣闻王教授编选的《宋代社会史论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出版,捧读之余,愿介绍给广大读者。全书选编的  相似文献   

5.
苏联《社会学研究》1982年第1期刊载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学社会学研究室主任A.兹沃雷金的题为《资产阶级社会学论人及其行为》一文,这是作者正在撰写的一部专著的一部分。作者指出,本世纪后半期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特点是人道主义倾向的加强。首先是马列主义关于人的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发表在日本《经济学家》周刊(1977年11月8日)上.作者根据英国《苏联研究》杂志所载《苏联的投入产出》一文,结合他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介绍苏联经济学界在经济计划工作中采用数理经济学的经过和内部派别斗争,以及"经互会"成员国中的一些内情,并作了评论和予测,对我们了解苏联经济学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联《工人阶级与当代世界》杂志1982年第5期登载了皮奇科夫的《美国培养高度熟练干部的矛盾》一文。据作者称,美国科技干部的培养基本上集中在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8.
《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1期,刊登了辛更儒同志的《谈“踏破贺兰山缺”和岳飞的‘满江红’》一文,此文后又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第五期,扩大了影响。此文考证详尽,从总体来说,是一篇颇有心得的好文章。但个别论点是不正确的,如作者说:令人奇怪的,是《满江红》词对“胡虏”、“匈奴”的仇恨之深,甚至超过了汉朝人对匈奴的仇恨。例如《史记·骠骑列传》所载,霍去病也只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而  相似文献   

9.
出于职业关系,在泛泛地阅读了其它所有文章的同时,精读了《未长成的世界——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社会》1985年第1期)一文。这是一篇很不错的调查报告,但有几个问题似乎值得提出来讨论一下:一、调查报告中,作者没有明确说明他们是根据什么原则来抽选调查样本的。但从作者列出的被作为调查对象的学校来看,我以为作者的抽样是“随意”的而不是“随机”的,因此被调查者基本上都是全国第一流的  相似文献   

10.
本书的作者朱开宇,现为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生,本书即为作者根据其硕士论文修改而成。本文尝试以长时段的视野,观察宋明间徽州宗族制度的发展演变,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历史情境下造成近世徽州宗族制度开展与强化的原因,以及该地区宗族制度强固闻名的症结,并藉此作为了解中国近世社会宗族发展的一个参考指标。以下便就书中各章一一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最后意见》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产生巨大反响,它是《南京血祭》作者阿垅在狱中对自己的冤案所作的评判,是阿垅坚守良知、坚持信念的动人写照。《最后的意见》内容与形式合一,是作者心灵存在的体现。作者无意为文,不事构想,一次性获得而达至文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李申 《浙江学刊》2002,(3):143-148
上篇 :小论陈文《浙江学刊》2 0 0 2年第一期所发陈咏明《对回应的回应》一文 ,原是发于互联网。其上篇已由互联网又发于《学术界》 ,而鄙人在《学术界》2 0 0 2年第一期对该篇作出了评述。其评述指出 ,该篇以“治国学必需重训诂”立论 ,然而在一些有重大争论的问题上 ,对付拙著的武器是“未必是”。而在那些可以确定的问题上 ,又几乎是触处皆错。比如该篇弄不清《庄子集释》作者是谁而郭象又作了什么 ,说什么“郭象的《庄子集释》……” ;也弄不清“疏”和“正义”的关系 ,把焦循《孟子正义》中的“疏”和“正义”当成了两本书 ,说什么“《…  相似文献   

13.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4,(6):149-152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化主旨。在世风浇漓、道德沦丧的晚明社会,这种文学救世的策略,无疑十分切实而有效。这也是《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4.
《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发表了纪仙的《介绍孙中山在宁波的讲词》一文,所介绍的史料有不够完整之处。现对此作一些补充说明,以便其他同志在研究孙中山的思想和宁波地方史时,能够更正确完整地运用这则史料。首先,纪文说:“这篇讲词刊登于当时的《四明日报》上”,但文内所介绍的讲词,却不是该报发表的原文,而是一件几经传抄的记录稿,因此正如纪文作者所言:“错漏之处在  相似文献   

15.
《创新》2010,(2):101-101
湖南大学苏基溶、廖进中在2010年第1期《经济评论》发表《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类储蓄动机的实证分析》一文指出,消费不振和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作者应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同时检验了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三种储蓄动机假说。  相似文献   

16.
读苏轼《方山子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的《方山子传》是一篇写得十分别致的传记体文。本文拟就其写作时间、当时作者的思想状况以及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等方面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方山子传》究竟写于何时?目前,大家的看法尚存在分歧。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该文之“解题”、牛宝彤先生选注的《三苏文选》、丛鉴和柯大课两先生合著的《苏轼及其作品》中都认为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而颜中其先生编注的《苏东坡轶事汇编》附《苏东坡年表》、刘乃昌先生选注的《苏轼选集》、王水照先生选注的《苏轼选集》中则都认为写于元丰四年。 《方山子传》中有这…  相似文献   

17.
编后语     
本卷最突出的特色是多角度的宗族研究,既有历史人类学、历史人口学的跨学科讨论,又有地域社会史的研究(其中包括两篇探讨北方宗族的论文),以往研究相对较少的宋元宗族也有一组论文。两篇论述宗族与书院关系的论文对于教育社会史研究应当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郑庆山同志著《<金瓶梅>论稿》一书,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印行,蒙作者惠赠一册,每次翻阅,常有所感,固述拙见,或可供参证。《论稿》一书值得重视之处,并不在于对《金瓶梅》研究有重要突破,或发现前人所未曾发现的文献资料,也并没有标榜运用新奇的研究方法。作者仍然是采取平实稳重的研究态度,朴实无华的表达方式,阐述他辛勤劳作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十四篇相对独立的论文,而又互相联系而成为有系统的整体,每一篇文章都能使人感受到作者对这部被世人称之为千古奇书《金瓶梅》内部所蕴藏的奥秘,那种深沉执着的探索与追求,在平淡质朴的叙述文字中,时时跳动着作者的炽热感情火花。这是值得赞赏的。因为从这里我们可以体察  相似文献   

19.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文武双全的政治活动家,多才多艺的大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科技史大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最卓越的人物,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的著述宏富,据统计至少有四十种。而自南宋高布编刻《长兴集》以来八百多年,  相似文献   

20.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浙江学刊》复刊八年来,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办出特色的方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陕西《社会科学评论》杂志今年第三期刊登了《河北学刊》副总编刘鹏撰写的《地方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特色之我观》一文,作者以编辑行家的眼光,对全国诸家地方学术刊物作了认真的比较研究。文中多次提到《浙江学刊》,认为它是“已经办出自己特色的地方学术期刊”之一,其编辑者“发挥了他们特有的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