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商业银行经营层是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管人员激励机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重要影响。利用山东、河南两省调查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行长的薪酬激励对银行绩效有负面影响,而"工资加奖金"的薪酬形式对银行绩效产生正面影响,行长生成机制和精神激励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而行长从业时间和银行规模与银行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是公司治理理论在商业银行领域的简单套用,而是公司治理一般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商业银行在合约、产品和资本结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诸多特殊性对银行治理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商业银行特殊性出发,既是研究银行治理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进一步创新公司治理理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银行再造是金融领域竞争的产物,它要求对银行传统的工作结构和工作方法进行根本性变革,其中也包括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文章从银行再造的内涵和核心策略出发,对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变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产权改革只有在竞争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竞争促使企业改变治理结构,提高绩效。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作为特殊企业的商业银行。文章应用超产权理论框架,分析商业银行的产权、治理结构、竞争和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银行超产权理论模型,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理想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商业银行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孔建 《东岳论丛》2008,29(3):83-88
众多的研究成果对商业银行应采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模式达成了共识认为,由于银行公司的独特特征及其在经济系统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银行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均应参加公司的治理过程以避免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剥夺。但本文通过一个完全信息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绩效问题。分析的结果显示,如果银行小储蓄者在银行公司治理安排中获取更大权力的话,那么将导致商业银行公司的治理绩效以及银行公司竞争力的下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小储蓄者所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收益之间的不匹配,这一点在以往的分析中并没有为其他研究者所关注。作为分析的一个结果,本文认为由代表小储蓄者利益的公共机构参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过程才是一个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间的数据,采用eviews软件对15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与银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银行创新能力与第一大股东控制能力、独立董事比例和监事会规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规模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能够有效促进银行的创新能力。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缩减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董事会规模,扩大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规模等来间接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从而最终获得银行创新能力和绩效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有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与银行经营绩效、资产规模、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与盈利水平正相关,与风险管理水平的关系不大。从银行业总体数据来看,高管薪酬与资产规模关系不大,但就单个银行来说,高管薪酬与资产规模正相关。在公司治理方面,高管薪酬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关系不显著,但与第一大股东性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具有较明显的显著关系,与董事会、监事会规模、结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日披露的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引发了公众热议和政府关注.由于银行业在监管、治理结构、资本结构方面与一般企业存在显著区别,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是公司治理理论在银行领域的简单套用.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银行高管人员薪酬水平与银行规模业绩联系较为紧密,而与资产效率业绩联系相对较弱,上市银行高管的薪酬激励对银行业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流程银行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流程银行的概念在我国不胫而走,流程银行建设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改革的途径。本文论述了流程银行建设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趋势,并且探讨了在我国特殊环境下商业银行进行流程银行建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治理机制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因素,完善公司治理可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标。对山东、河南两省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状况以及银行治理作用于风险控制的机制和效果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不仅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数据,更重要的是为我国正在开展的相关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本土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中资银行既有本土经营的优势,也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严重缺陷。外资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经营体制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中资银行要提高竞争能力,必须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支持金融创新,同时也要与外资银行做好合作双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喻微锋  郑建峡 《西部论坛》2021,31(2):106-124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会通过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存款竞争分为存款规模竞争与付息成本竞争两种.采用2007—2018年我国10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互联网金融→存款规模/付息成本→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挤压存款规模、抬高付息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期模型,分析了风险规避的银行面临未来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时,市场流动性预期、放贷规模与资产证券化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首先,只有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时,银行才会进行资产证券化。其次,最优资产证券化规模与银行权益资本的规模存在非单调的关系,权益资本较少或较多的银行资产证券化水平都比较低。再次,如果银行高估了未来资产市场的流动性,会导致过度放贷和过度资产证券化,破产概率上升。最后,文献中通常使用出售银行贷款来刻画资产证券化的做法,低估了银行的最优贷款规模和资产证券化规模。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因其产生的损失越来越多而引起了监管层和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从绩效考核角度来研究操作风险防范的较少。从博弈论的角度将绩效考核制定主体与操作风险实施主体处于博弈的主体位置,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双方的策略,从而得出绩效考核制定的完善性与操作风险防范程度有关联性。旨在通过研究结果对今后从绩效考核视角来研究操作风险防范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公开媒体报道中搜集到的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别从损失事件类型、四大专业银行等方面,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界定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内涵,确定决定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建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体系。根据这个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对策,主要是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形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原因的深入分析,力图把握金融规律,为我国银行业运营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并试图完善我国的银行业金融体系建设,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投入定位距离函数将16家银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负相关;贷款市场上,相对市场势力,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存款市场上,相对市场势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存款市场,国有银行市场势力高于股份制银行,贷款市场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具有信用中介和缺乏监管两大特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法律规制,需要厘清影子银行体系运行中的交易法律关系和监管法律关系,从交易法律关系的角度廓清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和范围,从监管法律关系切入寻找影子银行的规制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将影子银行纳入法律监管框架之内,最终实现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