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既然近代中国是国际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既然它的经济成分、社会结构特别复杂,那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众多的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封建阶级内部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内部的矛盾,包括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矛盾冲突,使中国近代史包容着比中国古代史或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更加纷繁多样的内容,势必增加我们掌握它的困难。不过,正如列宁说的:“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的许多理论著作,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中,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历史作了完整的回顾和总结,并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出发,对中国近代历史作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总结。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成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一些进步的历史学家和建国后史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理论依据,使国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为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科学的历史学研究。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理论方法和思想认识的发展,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某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不尽科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顾和总结毛泽东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化和开拓中国近代史研究,不无意义。 一、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论概述与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展线索及分期问题的讨论 旧史家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或沿用传统的治史方法,或袭用西方的一些治史方法,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开展有关史料收集、考订或某些具体问题的论述工作,并从30年代开始,相继出版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以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蒋廷(?)的《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伟大胜利。从1957年开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奋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至1957年期间,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富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近代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之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末新政相继出台.对于这三次新政,史学界褒贬不一.尤其对洋务新政和清末新政的评价,或说成是反动的运动,或把它们同戊戌新政并列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未免失之偏颇,难以令人信服.本文试就这三次新政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泰西新史揽要”“时事新论”及“新学汇编”这三部书的前两种是广学会出版的“时务新书”,后一种也是  相似文献   

6.
“时事新编”“时事新编”十二卷二册,又“时事新论图说”一册,1898年由上海广学会出版。“李提摩太著、天津时馆诸子译、蔡尔康参订”。李于已丑、庚寅间(1889-90年)一主时报,日著新论……今辑成书,分国政、外国、格致、矿物、通商、筑路、养民、教民、新学、利源、军务、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建党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了包括从思想上建党学说在内的、具有独创性特点的建党理论。本文仅就学习毛泽东同志从思想上建党的学说,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根据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从建党开始,就重视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和党的思想建设,主张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在1843年底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明确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問題,尚鉞同志認为:“关于明清两代社会性质的討論将影响到中国近代史究竟以什么时期作为起点的問題,以1840年外国資本主义侵入中国的时间划一个分界綫是不很妥当的,有着斬断历史发展线索的毛病。”他否定鴉片战爭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起点,主張明清之际开始了中国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明末清初是近代历史事变的关鍵,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当尚钺同志的錯誤論点发表以后,刘大年同志、黎澍同志曾作了必要的批判和細致的分析。但尚钺同志仍旧坚持他的观点,拒不接受批評。关于明清之际的社会性质和中国資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問題,可以通过学术討論求得解决;而尚钺同志的基本論点主要在于否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起点,和否定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論問题,是带政治原則性的问题。因此,有繼续討論和批判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共产主义德道的理论和思想。这些理论和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概括地说毛泽东同志的伦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革命史观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革命领袖毛泽东之于中国近代史的许多论述曾经是激励共产党人率领劳苦大众改天换地的精神武器,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指导近代史研究的理论前提。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的近代史论问题似乎已越来越明显地摆在研究者面前。不少学者认为,毛泽东之于中国近代史的有关论述是基于他对中国历史与国情的正确认识,这些论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依据,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性已为革命本身的巨大胜利所证明,故近代史学术界无须怀疑甚至试图放弃这些最富指导意义的论点而标新立异。至于对毛泽东的革命史观及其论点的内容、特点与指导作用予以具体分析,倒是一项弥足重要的任务。 无庸讳言,若干年来,对毛泽东的近代史论予以介绍、归纳和评述者大有人在,但似乎还很少从历史学的角度,具体考察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论(上)王富仁一我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①中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从鲁迅《狂人日记》开始至今的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实际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它有自己独立的表现形式和特...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对于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从参加革命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就开始运用唯物史观作指导,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政治态度。1926—1927年他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就已经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思想。1930年,毛泽东为了反对  相似文献   

13.
一、《天问》一解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乌萃棘,负子肆情? 此条古今异说颇多,玉逸谓是晋大夫解居父聘吴,过陈时戏妇人事(见《楚辞章句》;按解居父故事见刘向《列女传》);屈复以为系纣宠妲己故事(见《楚辞新注》);丁晏、王闓运以姜嫄履大人迹生后稷故事释之(见《天问笺》和《楚辞释》);当代学者郭老和游国恩先生则以上甲微故事阐释(见《屈原赋今译》及《楚辞论文集》;按王国维亦有是说,见《殷卜  相似文献   

14.
一、“九歌”释九《楚辞·九歌》之“九”字,自东汉王逸以来,皆不得其解。“九歌”名之为“九”,但却包括了“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古来许多研究《九歌》的学者,皆料缠在数目字上,不少人削足适履,力求符合“九”篇之数。因而有人以为“国殇”、“礼魂”应与“山鬼”合为一篇(如林云铭:《九歌总论》);有人以为“湘君”、“湘夫人”系一篇,“大司命”、“少司命”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打破框框,开阔视野胡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文史哲》编辑部组织笔谈,讨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我认为这次笔谈很有必要,而且也很及时,因为所讨论的内容是研究近代史的同行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今后近代史研究应当如何进一步开展下去: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陶醉于五十年代初期的成就而停滞不前,还是打破框框,开阔视野,为夺取新的研究成果而奋勇前进? 在讨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的时候,不妨对建国以来的研究情况做一番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6.
桢、最初是指木质坚硬的树,原是一般硬木之泛名。《山海经》东山经:“太山上……多桢木。”《说文》:“桢、刚木也,从木,贞声。”段玉裁注:“此请本之刚者曰桢。”《玉篇》:“桢、知京切,坚木也。”  相似文献   

17.
表示自然物(树木)的“桢”,原是刚硬之木,较坚实,因此被用作板筑墙垣时两端之立柱。于是“桢”转为板筑工具之名。板筑之“桢”是筑墙工事中的支柱,其作用是:限定墙基的方位;决定墙身的长度、厚度和高度;稳固的挟持住两侧的缩板(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是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十月革命的继续。但是中国人民的革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的革命是民主主义的革命。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在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只有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共产党紧紧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才能使民主革命胜利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的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树立了榜样,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增添了新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在指导中国革命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民主革命胜利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大大地丰富了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是具有深厚哲学修养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革命实践活动处处闪耀着一个伟大哲人的睿智.当我们较系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善于分析矛盾,善于把握矛盾的转化,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一个十分鲜明而突出的特征.这一特征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核心内容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文明观的形成,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使用过“文明”一词,但其含意是不大确定的。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时期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作了比较广泛,比较深入的阐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观,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精神文明在批判继承中发展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表示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我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平列,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最长,开化最早。毛泽东同志提到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时候,曾经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